外语类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摘要】我国教育市场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才需求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所以之前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形式应有所调整。解析了人才定位后,总结出结合互联网翻译的形式,并以能力为目标、以职场为导向,全面培养综合人才,并努力构建新型外语类高职院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外语类;高职院校;应用型翻译人才;人才培养体系
1.前言
早在几年前,国家便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十年发展方案,明确了我国要强力推动融合高等教育和信息技术,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我国又提出了互联网领域的概念,非常鼓励把新型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在服务制造业、教育行业等各个行业。自从提出了十年发展方案,不少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时也有着不错的效果。改革教育模式一定也会促进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定位。所以,结合教育和互联网技术,不光是用好网络技术,还应研究在这个新时代,高职院校需要怎样才能构建好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践,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应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里面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契合市场需求,才会达成教育和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
2.目前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及市场需求
刚提到国家出台了教育信息化的十年发展方案,之后便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始备受业界重视。尽管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人质疑,但时间久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对此表示认同。高职教育在这个新时代下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很好地契合了时展,和用人市场融合在一起,这样培养出的翻译人才可以很快地融入社会,胜任自己的岗位。之前在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时一味强调老师的单向灌输。但是应用了互联网技术之后,老师开始和学生的身份互换,同时因为应用型的特色,学生的翻译重心也变了,开始重视旅游英语与商务英语。目前,学生可以尽情地和时代信息接触,并做好翻译工作[1]。翻译重在交流沟通,英语只能作为沟通工具,如果还有其它专业领域的特长,将会备受各大行业的青睐。其实我国许多人的英语水平很高,但能够切实用在商务外贸或工程方面的却很不足。因此,市场是欢迎同时精通其它专业领域知识的翻译人才的。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翻译人才的素养与知识结构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也让高校在培养的过程中备感压力。
3.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
3.1培养模式单一
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培养英语翻译人才的模式十分单一,太过依赖于上课制度,没有真正想提升具体实力。翻译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语言转换与翻译水平,其属于中外互译,专业性较强。所以,低段位的教学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
3.2实践能力不足
现在,应用英语翻译课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首先,安排课程时就表现得很明显,原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很重要,可不少高校还是更倾向于理论教学[2]。而且,课堂教学只一味地灌输老师的个人经验,或者直接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和新时代的脱节。
3.3市场定位不精准
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需要满足于市场的人才需求,因为其本身就是要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高职类英语需要的是应用操作,所以应鼓励毕业生多参加实践、珍惜实习机会。
4.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构建
4.1结合互联网技术
结合了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方式很好地推动了翻译教学的发展。高职院校有一个突出特征是教育的职业化,所以应为学生构建好独有的翻译专业知识技能体系。翻译看重的是应用,所以如果仅仅是上课时听老师说那是极其缺乏的。互联网技术带动了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优化了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此外,学生也开始变成翻译的主体,开始积极主动地接受翻译任务,极大提升了自己的翻译应用水平。
4.2以能力为目标
能力具体包括翻译应用与心理素质能力。要向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英语翻译人才,学生应熟练掌握语言工具及转换手段,并利用科学构建有效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保障培养出优质的翻译人才。
4.3以职场为导向
这是指学校教育应和市场挂钩,学生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应该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并做好心理建设准备。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和企业合作,保障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4]。高校需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同时也帮助企业发展自己需要的人才。结束语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需要与时俱进,通过互联网技术探究新的教育模式。把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结合在培养翻译人才中,避免单调又枯燥的上课制度,重视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符合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薄振英,李和庆.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教学研究的思考[J].外语界,2017(5):76-83.
[2]陈松.多维联动视阈下职业化应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56-58.
[3]李亚蕾.“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4):163-164.
[4]刘宏伟.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7(28):194-195.
作者:雷红燕 单位: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