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日渐显现,教学大纲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及培养要点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框架构建
一、引言
高校的外语教学纲要里提出了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塑造,这部分的能力是允许学生对于不同文化具备包容心,并且能够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在交际环境里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使得自己不会变得尴尬。当然这并不是说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需要对跨文化差异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才能让我们明白跨文化交际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的去培养我们的学生,弥补他们的不足。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的构建
1.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我们的外语教学角度来看是对等存在的概念,这是一种狭隘的理解,但是这也是符合我们教学环境的理解。所以我们的外语教学并不能单纯的进行语言能力的培训就足够了,我们的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如果学生不能将自己的语言能力在不同的场合下充分的表示出来,那么我们的外语教学可以理解为是失败的。同时我们的交际能力也绝对不仅仅只是语言交际的培训,交际能力也包括了非语言的交际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组成部分
(1)全球概念全球概念是要学生意识到各个地区的文化是不同的,但是差异性并不是单纯的优劣的对比,这一点认知也是我们的学生总是会产生误解的存在。所以在全球概念的塑造上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入手,跨文化的意识和跨文化的思维。首先我们强调的是跨文化的意识,这种意识是相对和独立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对自己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有着充分的理解,树立起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独立意识。在此基础之上,我们通过以母国文化为对比基础,来评价和判断其他民族文化跟自己母文化之间的差异。而跨文化的思维则是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的接受并理解跨文化,我们只有思维上接受可跨文化,才能在交际中立即各种自己之前并不了解的文化细节。(2)文化适应文化适应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因为不同文化的认知并不一样,有时候可能会让一部分人觉得极为的不舒适和不理解。这里也是分成两个方面来讲: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有时候我们在面对陌生的文化环境会不由自主的觉得拘束和紧张,这就需要我们主动的进行心理调节才能够适应这种陌生的环境。而应变能力则就指的是我们在陌生文化环境里进行交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误会和错误,那么我们就要有足够的应变技巧能够即使的化解尴尬。(3)文化积累无论是上面所说的应变能力还是心理调节,基础上都是要求我们拥有足够的文化积累才能够付诸实践的。因为不同环境下的差异是千千万万的,我们不可能单凭心理调节就能够全部临时接受,也不可能每次都靠应变能力来化解我们的尴尬局面。我们的学生要对一些主流外文化有足够的了解,这种了解应当是方方面面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人文环境、历史习俗等,尤其是那些跟我们不同的,一定要有额外的关注。一个合格的交际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是对所面对的外文化有一定深入了解才能展开的,他能够于交际环境足够的交互,同时也能够充分的尊重对方的各种文化差异。但是目前来说,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对此方面是很缺失的,老师只是单纯的将国外的文化灌输进来,而不会跟我们的学生讲解那些差异,这样我们的学生也就仅仅是熟悉了那些知识,而不能将其用于实践环境。(4)实践交际的训练在具备意识、思维和知识储备之后,更重要的是实践交际的训练,没有训练仅仅是纸上谈兵也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实践训练要注重多个方面的训练: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和交际策略。语言交际算是一个中心,讲究的是对于语言知识的运用和技巧上的把握,在语言交际中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人显得落落大方不拘谨。那么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有足够的口语交流能力,在日常的课程上我们就需要注重让学生大胆的开口。其次,非语言交际虽然学术界没法给出一个定论,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进行训练了,我们的老师更要在没有一个定论和讨论的地方下功夫,神态、姿势和行事方式这都是一点一点的细节却能够影响最终交际效果的关键因素。而无论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终究都是要符合一定的交际策略才能够很好的展开,这也是我们的跨文化交际一个重难点,因为不同文化的交际策略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在一些宗教氛围浓厚的国家,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可能就会让对方觉得受到了冒犯。同时教师应该清楚教材中所涉及的有关跨文化知识,并针对具体的课文进行更广泛更深度的导入,挖掘更多的有关跨文化知识。教师要做到的是使自己在跨文化方面变得强大,不会使学生的理解受限,接受能力受限,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在教授学生词汇方面的知识时,不但要扩展他们更多的词条或短语,更要注重讲解他们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文化内涵以及来龙去脉,这样他们会更加感兴趣。针对教材中介绍关于西方节日或非言语行为时,我们可以按照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开展一系列活动或者是利用情景教学,体验一下不同国家的人在交谈时,他们的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空间距离都是有差别的,让学生体会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并接受容纳它。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很早开始就是我们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有关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上文我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素质和培养的着力点,这四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四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形成完整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某个学期的几门课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而是应该贯穿在大学生的整个外语教育过程中,随着大学生外语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能力培养,这样就能让我们的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其外语表达能力稳步上升,在不刻意的环境下,就能够稳稳的塑造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出来。
参考文献:
[1]刘正光.大学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与隐喻教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21-12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8.
韩燕 黑龙江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