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外语教学质量探究
摘要: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外语教学质量监控要制定实施方案、院系两级监控、听课查课等一系列措施对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实施监控,以期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外语;教学质量监控
一、概念界定
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概念,已有很多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从Stepens(2009)、庄智象(2011)、王雪梅(2014)、桑元峰(2014)等人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教学质量监控就是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1]
二、外语教学质量监控途径
(一)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和实施方案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2]根据《黑河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主要教学环节评估办法及质量标准》,结合外国语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外国语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这一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一个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同时组建外国语学院质量监控队伍确保英语专业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院学术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部署
组建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工作的总体部署。具体工作包括下达《外国语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要求。实行按类招生,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立足构建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构建“通识教育课程+类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素质拓展创新实践”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二是保证专业课程的学分、学时;三是加大零起点学生俄语课程的学时、学分,并在第二学期开设专业方向类课程,凸显办学特色;四是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延伸和渗透。
(三)系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执行
由学院下辖的是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和执行等工作。根据专业教学及学生特点,按照《外国语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的相关规定设置毕业总学分、课内总学时,撰写基本信息、文字内容、数据统计、课程信息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后,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相关内容,认真实施每一个具体环节。
(四)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实现教学检查常态化
对常规教学规范和管理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教学工作常规管理的有关规定》、《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的暂行规定》、《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基本行为规范》、《外国语学院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要求》。每学期定期安排教学检查,主要包括学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各法定假日前后的教学检查,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质量监控,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实现培养目标。
(五)制定实践教学环节,形成教学实践长效监控机制
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习实训、顶岗支教和毕业论文等相关环节。在实习方面制定《实习教学管理细则》、《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制度(修订)》、《实习守则》、《实习工作管理规定》、《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实习实训安全承诺书》等规章制度,对学生实习前的动员工作、思想工作、准备工作,实习期间的具体工作,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工作,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及实习学生成绩评定等环节做出科学规划和合理监控;制定《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实施方案》、《顶岗实习支教协议书》等规章制度对学生顶岗支教工作做出相应指导和有效监控;制定《黑河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方案》,对毕业论文选题、撰写、时间安排及答辩环节作出合理规定。
(六)实行听课、查课制度
听课和查课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学院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严格执行听课、查课制度,院长、副院长作为教学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每学期听课节数在12节以上;系主任是日常教学的组织者,其任务是深入课堂,了解教学情况,帮助本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听课节数在10节以上;教研室主任主要负责本教研室的课程建设,对本教研室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做出正确指导,每学期听课节数在8节以上。相互听课是教师在岗学习的最佳机会,同时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素质的可行性方式。为了从专业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教师每学期每人至少听课6节以上。没有讲课任务的教师,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每学期听课在20节以上。全体教师以同行教师听课的方式进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教研讨论活动时对教师教学质量给出充分的讨论和评价。此外,还建立了查课制度,以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监督,防止漏课、空课、上课迟到、提前下课等教学事故的发生。
(七)规范考试形式与内容,执行考试管理制度
为规范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实现考试制度化和常态化,特制定了完备的考试管理工作制度,规范考试流程,严肃考试纪律,端正考试风气,强化考试效果。对于国家级大型考试,要求学生在考试前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对于常规性期末考试,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命题计划,A、B卷试题及相应答案和评分标准,实行流水阅卷,严把考试环节每一关,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真正达到考试目的。
(八)重视师资培养,采取多种途径培养高水平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衡量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以按需施训为原则,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师资培训,努力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近4年,在校人事处师资培训中心的支持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主要通过网络培训、实地培训、国内外访学、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座等方式进行师资培养和建设。
(九)实行专业基本功过关制度
为适应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全面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目标,考核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运用,制定《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基本功达标考核方案》。该专业基本功达标考核分五个学期进行,每学期完成一项,在第18教学周进行考核,每项考核成绩均占所考核学期综合英语成绩的20%。(综合英语综合成绩=基本功达标成绩20%+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50%)。本制度的制定旨在培养基础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提高学生个人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有效评估我系教学质量,积极推动英语专业教学工作,做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十)开展专业学习训练营教师为学生开展演讲、阅读和写作训练系列指导工作,为每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强化训练。该项训练营活动分演讲、阅读和写作三组进行,每组指定组长一人,负责阶段性任务布置和工作总结。所有指导教师均无报酬地每周为学生培训一次,每次不少于两小时。这项活动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强和主题明确突出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演讲、阅读和写作能力,为学生树立了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通过梳理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监控概念,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对本科外语教学实施了内部监控。通过对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途径,确保了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并达到了教学质量目标,促进了国际化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秦梦华,李红霞,张旭东,察可文.构建“以人为本、三维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教育研究,2007(11):83-87.
[2]庄智象,韩天霖,谢宇.关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11(06):71-78
戈秀兰 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