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教育在外语教学课堂中的推广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有关外语教学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的探讨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课堂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慧心教育的提出,既丰富了教学课堂内涵,也是外语教学改革实践的一个突破口。本文将结合外语教学课堂的特点来探究慧心教育的推广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期望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积极而又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好的增强自身外语综合水平,同时为独立学院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慧心教育 外语教学 课堂推广思考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提出及实践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如何通过顺应改革来加快独立院校转型发展,更大突显外语教学的特点,弱化外语非应用型强军的印象,都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科教育基本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培养具备一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外语学习有别于其他学科学习,外语学习学生的普遍特点为依赖讲授教学模式、互动交流不够、主动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较弱等,导致其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性难以实施和体现,伴随而来的是外语课堂教学面临双倍压力,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之外,还需要克服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文化价值观冲突等因素加大的教学难度。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发展,“慧心课堂”在独立学院外语教学课堂的推广及应用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一、慧心教育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很多教育学者认为,“教汝痴众生,慧心勤觉悟。”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本。“慧心”现在泛指“智慧”。2001年,由著名教育家,学前教育开创者党文征等一大批专家联合创办慧心教育,专业针对中小学学生的课外辅导。本着“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方针,慧心教育实现了业内教师库质量、报名学生总量的业内领先地位,受到各级政府、媒体、广大学员及家长的一致好评,成为了行业标杆。2003年,武汉黄陂街小学(汉口慧心善堂附设小学)提出了慧心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办学教学过程。历经十多年的践行完善,该校的办学特色日益鲜明,理论架构愈加科学清晰。其总体概括为:“一个灵魂,两项目标,两只抓手,三条途径,七颗明珠。”2012年起,中山大学教学名师夏纪梅教授积极推广慧心课堂,她认为,“所谓慧心课堂,就是让学生用心参与启迪智慧的课堂,而教育观念与教学行动的颠覆更新是构建慧心课堂的重要方式。”在全国学术交流活动中,多次提及“慧心”理念并分享了她的实践体验。这些成果证明,慧心教育之所以能在亲子课堂、在线课堂、沿海大学能有效开展,是因为其遵循了教育规律,顺应了学习者的需求,是有市场完全可行的。但在高校教育中未能得到普及推广,尤其是在外语教学课堂的认可度也不够,因此,推广慧心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慧心教育实施的几点思考
外语课堂教学中,老师怎么想,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引导教学,都需要慎重对待,认真反思,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环境。在大众看来,外国老师肢体语言丰富,课堂学习都是很轻松自由的。当然这是不全面的看法,但也反映出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憧憬。因此,老师可以用很自然充满爱意的动作表情,亲切的态度,很温和的语气告诉孩子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要求;变换活动场地形式,营造一个积极主动、充满情趣、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加强对话。通常每个班的外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低年级课堂,有的同学语言不过关,和同学老师交流有隔阂,害怕开口出错,而在高年级课堂,学生的学习目标发生变化,专业课程学习压力加大,有同学会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课堂参与和分享上,说英语也是纯粹应对老师的提问,还有的学生学习已经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校外已谋得了一份相当体面的兼职,就自以为是,不合作,课堂表现差。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可以设计多样主题任务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增强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坚持思维拓展训练。当代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时代迅猛发展,时展最希缺的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当代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智慧型人才。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依赖课堂讲授,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尽可能提前布置学习任务,留足时间,让学生先行看书,查阅资料,自行分组讨论,提交思维导图,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质疑、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当然关注学生的智慧开发更要持之以恒的践行。
三、总结
慧心教育是秉持教书育人基本理念对课堂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它不仅是社会和教育形式的需要,更是个体发展的需要,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很大程度改变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认识和主观态度;解决了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困惑。只有积极推广慧心教育课堂,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才能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01)
[2]程晓堂,康艳.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06).
[3]冯士博.慧心课堂:向度与追求.《新课程(综合版)》2009年11期.
[4]周科良.浅析苏轼“慧心和善心”的人格魅力.《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1期.
作者:王蓁 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外国语系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