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分析
摘要: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即使双方的发音都非常准确,对于语法和词汇的运用以及语言水平也都很好,但在实际交流过程中仍然时常会出现障碍。原因在于双方对于各自社会文化传统缺少了解,因此造成了他们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语用失误的现象。本文对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语用能力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一种有建设性的参考。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语用能力;培养方法
1文化和语言
文化的定义十分广泛,许多语言学家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英国着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Taylor)认为:文化从其广泛的民族志意义上来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由此定义可以看出,文化几乎无所不包,它意味着某个特定社会或社群的一切活动,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一切外在和内在的活动。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方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事实上,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语言首先是人类表达思想的手段,在语言符号化以前,它也是人类籍以进行思维并形成思想的工具,因为人类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均体现在词汇和其他语言结构当中。
2跨文化交际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在英语学习中,学会跨文化交际是掌握这门语言的一个关键点。它是一门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必须掌握的内容,可以从词汇、语用、交际习俗和非言语交际手段等不同方面进行。大学的英语教育并不能像高中英语教育那样,重点情调语法,句子,词汇这些基本的语言点,因为大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平台,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综合素质,除了语言本身之外,文化在语言中的作用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强化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使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交际功能;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的空间、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具体交际需求,自觉运用妥帖、恰当的语言形式实现跨文化交际功能的能力。因而,使学生能自如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并能够把所获得的语言能力应用到新的语言环境,成为自觉的语言使用者,这才是大学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着名跨文化学家Ruben认为实现有效交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应包括七个因素,它们分别是:向对方表示尊敬和对其持积极态度的能力;采取描述性、非评价性和非判断性态度;最大限度了解对方个性的能力;移情能力;应付不同情境的灵活机动能力;轮流交谈的相互交往能力;能容忍新的和含糊不清的情景,并能从容不迫对其作出反应的能力。以上七个因素对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进行了描述和界定,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也给大学英语的在这方面的教学提供了启示。
(1)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表达和交际能力。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氛围,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授应当是包罗万象的,当然也必须是系统的,有目的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他们传授英语国家的民族价值观、时间观、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问候、致歉、道谢、委婉语等交际习惯等这些文化差异较大的部分。
(2)了解文化背景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象征也各异。交际双方对对方语族的文化象征不了解而发生碰撞的情况屡见不鲜。比如:英美等国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女,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外国人对于龙的传人一说却十分不解。在中国,作为文化象征,龙代表帝王;它象征着强大、向上。而在西方人眼里,龙象征着邪恶。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只有正确地了解隐含在语言系统中反映对方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习俗、言语行为、交际形式等因素,才能在交际中产生共鸣,消除和逾越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3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
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就算双方的发音都非常准确,对于语法和词汇的运用以及语言水平都很好,但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仍然时常会出现障碍。原因就在于双方对于各自社会文化的传统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造成了他们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语用失误的现象。例如,当他人表示对于自己的谢意时,中国人通常会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把这句话直译为英语“ThisiswhatIshoulddo”,西方人听了之后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因为在西方人的文化语境中,“ThisiswhatIshoulddo”的意思表示答谢者是出于无奈或者迫不得已才去帮忙,并不是出自于真心实意。就算是在使用“Youarewelcome.”表示不用谢时,也不代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合适的。语言学家将这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称为语用失误。
4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语用能力的必要性
语言学家托马斯曾指出,人们从语言的表层结构就可以看出语法有没有错误,并且往往将这些错误归结为说话者语言知识的贫乏。然而语用错误则不是这样的,倘若一口能说地道流利外语的人经常出现语用失误的现象,人们不会认为他这些失误是由于其语言能力的问题,而是会认为他很不友好或者是缺乏教养的表现。这都会导致交际中的阻碍,甚至是产生交际的冲突。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语言乃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与手段,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使用语言来进行跨文化的交际。因此,外语教学中就不能只是传授学生一些外语语言的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恰当的使用语言来交流的能力。怎样才能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开展跨文化的语用教育?外语教学家斯特恩曾提出了一些观点,可以给我们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这些观点主要是,要多学习历史文化进而对现代文化进行更好的了解,应该用目的语来讲授目的国的各种文化,可以将语言教学的内容与旅游、音乐、阅读、电视所反映的文化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还要注重语言中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的差异对比,例如不同文化中的各种问候语以及称呼,特别要注重对于语言文化的对比理论及方法的运用。对于我们来讲,文化学习不只是要对这些文化和语言中的差异进行了解,更要学会如何对这些差异进行区别,只有如此,我们才可以掌握好目的语以及目的语中所包涵的各种文化的附加意义。
5现今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外语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是注重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都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对于语法知识的掌握也很好,然而在各种场合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却并不好。经常出现运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进而闹出各种笑话的现象,导致了在语言的交流中,交际的失败以及冲突。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将词汇以及语法的学习作为外语教学的全部内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发出信息的能力比较差,即使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较差,而且综合交际的能力比较低。第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由于受我们传统汉字学习的影响,教师在教授中往往也是一板一眼的方式,导致学生过多的注重对于词汇和句子的理解,而忽略了整个篇章,同时也多是注重对信息的接受,而忽视信息的发出。第三,学生虽然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然而对于跨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差,缺乏社会交际的各种能力。我们说,语言失误的现象通常可以得到对方的谅解,然而语用失误以及对文化的误解通常会造成交际摩擦的产生,甚至致使交际的冲突和失败。
6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语用能力的方法
要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处于目的语文化的氛围中,然而在现实中,学生可以到目的语国家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不同背景下语言运用的情况,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际应用的能力。
6.1注重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尽管在外语教学中,语法和词汇也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把这些看做是教学的全部内容,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和其文化都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外语文化的背景不了解的话,那就无法正确使用外语,进而也会使语用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外语知识,更要注重多传授给学生有关的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克服母语所带来的干扰,进而形成良好的用英语来思维的习惯,从而使英语学“活”,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此外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也会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6.2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东西方社会由于自身的文化基础不同,所以在思维和信仰以及习俗东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在学习外语时,学生经常会将母语与外语相比较,这样将会给外语的学习带来一种潜在的障碍。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这种喜好转变成激励他们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西方国家的各种民风民俗,并让他们和本民族进行对比,比如在称呼、问候、致谢、介绍、问路、告别等话题上,中西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觉的把这些差异融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起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敏感性。
6.3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来创设出不同的语境。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学习外语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多想办法来给学生创设出各种适合模拟交际的语境,进而促使学生的情境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可以多利用课堂或者课外的时间来开展各种表演、歌唱、竞赛、诗歌朗诵、学习成语等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他们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
6.4正确安排课堂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在学习如何用英语来称赞他人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五分钟用中文引出这个话题,引导学生使用英语来表达同样的内容。如果学生表达的过程中出现了语用失误的现象,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指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用使用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练习的时间,要通过实例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的使用英语来称赞他人,同时还可以将中西方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对比,以便让学生加深对于这个话题的理解。临下课的五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教师可以对学生运用语言的情况进行点评,让学生可以多借鉴他人,取长补短。
7结语
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和其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流畅的交流,从而使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积极的探索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融入渗透到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语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萍.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前沿,2013(8)
[2]叶洪.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的“内文化交际”研究与实践[J].外国语文,2012(3)
[3]朱爱芳.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3(2)
作者:郭杉杉 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