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第三语言习得理论研究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中,少数民族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外语教育也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少数民族学生外语的学习过程不同于汉族学生,除了母语和汉语,外语是第三语言。所以,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总结第三语言习得理论,进一步讨论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在外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和所给的启示,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师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即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也存在多种语言。在我国的教育中,少数民族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少数民族教育中,外语教育也构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目前,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根据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的少数民族语言是他们的母语,汉语是第二语言,第三语言是外语(在中国,第三语言一般是英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过程是习得第三语言的过程,会比汉族学生英语学习即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存在更复杂的问题,因为两种语言对第三语言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少数民族学习英语的复杂性,要更深入地研究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并且要在实际课堂上,有意识地、系统地运用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英语。
一、第三语言习得定义
第三语言习得的发展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是在二语习得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新的领域,它与第二语言习得一样,是研究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虽然它研究起步有点晚,但是三语习得研究越来越受关注,发展速度也较快。西方学者对第三语言习得的真正关注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三语习得指的是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已经掌握的第二语言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的习得过程。Jorda指出“三语”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它不确指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数目,而是指除了学习者的母语和已经掌握(可能是不完善的)的第二语言之外,目前正在学习的一种或多种语言。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可以有两种,即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狭义意义上的第二语言指的是在使用该语言的学习者的国家里,该语言属于非母语,并且该语言被认为是该国家的官方语言,这些人可以在自然环境下、日常交流中习得该语言,而不是学习。并且这些人学习该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融入到该国家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生活等,不是为了学一门语言而学习,例如,对我国的少数民族来说汉语是属于第二语言。广义的第二语言指的是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语言。根据广义的第二语言,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和英语都可以被称为是第二语言。因此长期以来,学者们用第二语言习得来代替第三语言习得乃至多语习得,基本不区别二语习得和三语习得。
二、第三语言习得特点
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三语言习得都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的理论,一定存在一些共性,如第二语言(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和第三语言都是在学习者习得母语后习得的语言;学生对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的熟练程度肯定也不如母语;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的在习得方式上一般是通过比较正规的学校教育,而不完全是自然习得的方式,不是在真实交际中。除了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三语言习得存在的一些共性,第三语言习得区别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也不应被忽视,它有自身的特点,例如,曲线性、语言耗损、认知优势特征、复杂性、习得过程的多样性等。第三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存在明显的而且不能忽视的差异。因此,基于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习得的相似和差异,研究者们应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第三语言习得理论,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由此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两种理论更好地研究我国的少数民族学习外语或英语的现象。目前,我国对英语的重视度一直保持很高,学者们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也是非常关注,关注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根据第三语言习得理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是第三语言,不同于汉族学生,对于他们英语是第二语言。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会存在与汉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差异。目前,在少数民族学校,在英语教育方面是与汉族学校平行的,教材也是使用相同的教材。但是在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的讲授方式与汉族学校没有很多区别。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特征等都存在差异,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也应该体现出差异性和独特性。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三种语言之间的影响,找出其原因和对策,在以后的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第三语言习得理论。英语教师更应该正视少数民族学生三种语言学习的关系,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措施,更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Jorda,M.P.S.Thirdlanguagelearners:Pragmaticproductionandawareness.Clevedon:MultilingualMattersLtd.,2005
[2]Ringbom,H.Theroleofthefirstlanguageinforeignlanguagelearning.Clevedon,UK:MultilingualMatters,1987
[3]Fouser,R.Creatingthethirdself:Pragmatictransferinthirdlanguageacquisition.TheIrishYearbookofAppliedLinguistics,1995
[4]Jessner,U.Metalinguisticawarenessinmultilingual:Cognitiveaspectsofthirdlanguagelearning.LanguageAwareness,1999
[5]崔占玲.少数民族学生三语学习的心理学研究:以藏族学生为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6]曾丽.三语习得与元语言意识的发展――对苗族学生的个案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李美玲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研究生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