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外语教学论文 > 文学材料外语教学论文

文学材料外语教学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30 18:50:00人气:485

一、外语教学中对文学材料的挑选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文学才适合外语教学课堂呢?在选择文学材料时,教师应把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学的不同功能结合起来考虑。外语不同于母语,学生对它的掌握有一个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外语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目标在于掌握语言规则,包括发音规则、词法和句法,并将这些知识内化,具备初步语言能力。在这个阶段,有人认为不宜引入文学,因为它会造成语言上的困难,使学生丧失学习语言的信心。笔者以为只要教师能够选择恰当的文学材料,文学对语言学习不仅不会造成障碍,反而会加深学生对语言和语言规则的熟悉和理解。这类文学材料可以是一些针对儿童的文学作品,如童话、童谣及其他类型的儿童文学。这些作品语言比较简单、口语化,篇幅不长,但不失文学特有的艺术特色:形象具体、想象丰富、情节富有趣味性。教师在相对枯燥乏味的语言语法教学中掺入这类文学将使外语初学者感受到运用语言知识解读美妙动人故事的乐趣,并能通过口语化、贴近生活的语言体验到目的语国家的民间风情。除此之外,词句简单、短小精炼的诗歌也是不错的选择。诗歌不同于儿童文学的地方在于它更能让人体会到文学的美感。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音韵、简单修辞和意境等方面鉴赏诗歌。鉴于学生在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上的缺乏,分析程度不宜太深,点到即止,以让学生意识到语言形式和风格上的某些特殊性及感受到其制造的美学效果为主要目的。在学生完成初步的语法学习和词汇积累后,开始转入中级阶段的学习。中级阶段的学生能够运用他们现有的语言能力阅读一些稍微复杂的文章并且具备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涉及国情和文化的文学材料,因为这些材料虽然在语言上较之儿童文学和简单诗歌更复杂,但在内容上偏向常识,更贴近现实生活。作为知识性普及,这类文学材料一般没有太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可以是某部小说当中描写风土人情的段落,可以是一部戏剧中在餐桌前谈论吃穿的一段人物对话,甚至可以是一些有关天气或动物的谚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话题挑选材料,还可安排一些表演游戏(如在餐馆点菜)或让学生写一篇中德饮食文化比较的小文章等为他们创造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文学在这个阶段所起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为语言应用提供语境和搭建平台。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升高和知识结构的扩充,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地理解或简单地描述一些常识性内容,而是渴望了解更高更深的东西,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为了满足高级阶段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经典文学的简写本作为本阶段的文学材料。经典文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是经无数人鉴别甄选保存下来的思想精华。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一定要让学生接触原典,即纯外语版,而不是中外文对照版本,更不应是汉译本。用原典有许多好处,一来能迫使学生运用所学外语和背景知识理解原文,二来学生能直接接触原汁原味的语言和内容。当然,这类文学在语言和思想内容上的复杂深刻性决定了它需要被反复阅读。这就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到让自己怦然心动或印象深刻的东西还应记下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课堂上不应满堂灌,而应该先让学生谈读后体会,鼓励他们发表不同看法,讨论完毕再扼要分析几个段落或细节,联系学生的看法谈他的见解并对学生的看法进行分析。文学在学生和作品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充当交流思想的桥梁。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大大激发。

二、外语教学中文学运用模式初探

教师选择了适当的文学材料之后就该考虑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上有效运用这些材料。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运用文学文本:

(1)从语言层面解析文本;

(2)从国情和文学角度解读文本;

(3)围绕文本组织创造性的课堂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及独立思考能力。

1.教师引导学生对文学文本进行语言上的探索。教师可以先将文章的出版年月和标题略去,使学生不带任何预测地开始阅读文本。对于文中的生词尽量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猜测的方式自己解决。然后教师列举一些有关文章基调的形容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初步印象选择。请学生思考这种印象从何而来并在文中划出相关的一些词语和句子。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词句的意思和特征,而且对词句出现的语境及词句的运用达成的特殊效果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2.从国情文化和文学角度进一步探讨文章的意义和内涵。教师可以用W开头的问题(即who,when,where,what,whichandwhy)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这篇文章营造了怎样一幅画面,谁出现在画面中?这幅画面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间和地点?你是怎么想的,文中描绘的画面和现实相符吗?这篇文章的作者持有哪一种观点呢?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跟当时社会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在此可以引入一段有关当时社会背景知识的短小文章让学生阅读,使他们了解目的语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以上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已经引导学生如何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学会初步的思考和阐释,从而加深对文本思想内容方面的理解。

3.围绕文本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或课外任务让学生完成,把他们引入一个更高思维和创造阶段。学生在这些活动或任务中完全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和特长,努力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下面几种形式:

(1)对文本的演示。学生就同一篇文章展开朗诵比赛,吟诵的时候对文章内容不仅有理智的了解,而且有切身的体会,加上配乐和PPT的协助,不知不觉中把它化为自己的东西。朗诵完毕后,学生还可以自发地发表一些对文章的评价和看法。

(2)现场表演或演讲。学生以分组方式就文本中某段有趣的场景或对话进行现场表演或者进行与文章相关的任何主题演讲,如评价文章的作者或某个人物。这些活动重在“说”和“演”,学生通过它可以锻炼思维和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中除了口头表达能力外,还包括非口头表达能力(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3)课外任务。因课堂时间和资源有限,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外任务给学生。最简单、最传统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写作可以是读后感、对文章的重写或改写,或写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或两个人物的一段对话,等等。学生在课后搜集整理素材进行加工和思考,拟定提纲,最后撰写成文章。这是学生今后撰写毕业论文及从事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现在的预演对他们来说非常有帮助。另外一个比较复杂的任务就是小型课题。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个小型课题。如有关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的电影改编研究,这个课题要求学生分工协作,一部分人搜集电影资料,另一部分人搜集相关电影和文学评论,然后大家把搜集到的资料汇合到一起,共同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的课题成果必须通过书面报告和课堂口头集体汇报的形式呈现给教师和同学。小组中每位同学都要负责报告和汇报一部分。课题进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和监控,完成后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基于课题项目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参与课题项目的设计、执行和管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过程中,个人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协调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等)得到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这些素质和能力都是今后走向社会不可或缺的。总之,这种模式能够发挥文学的各项功能,满足不同阶段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需要。当然,不同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运用模式,笔者在此只是抛砖引玉,旨在让学术界获得一个可在当前教学中实施的思路。

三、结语

文学自古以来就被当做衡量一个人基本文化素质的标准,不应在现代社会遭到抛弃。在外语专业教学中,文学教育显得尤为必要。文学独具艺术特色的语言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内涵不仅使学生领略到语言的魅力,而且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心智。外语教学中如果能合理正确地运用文学,那么培养出来的将不再是,促进外语专业回归到人文学科的本位上,同时顺应当今外语教学改革的呼声,即实现“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为出发点的语言驱动教学模式”向“以通过外语获取信息表达思想为出发点的内容驱动教学模式”的转变。

作者:高晓倩 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