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下的居室空间氛围营造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近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对现代室内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需求不再只满足物质的丰富,更加开始关注居住的空间环境。所以,在居室空间环境的设计上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每个人所体现出来的需求不但不同,而且越来越高了。如果要从总体上满足于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在对居室空间环境的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客户最真实的心理需求,其次根据客户的要求营造出最佳的居室空间氛围,最后跟客户进行商讨,确定最终的方案。总而言之,就是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结合环境的心理,设计出最优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居室空间;环境氛围;环境心理学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室内设计成为火热的新行业。因为室内设计还处在萌芽阶段,加上施工技术、设计师水平、风格模式的建立等因素的影响,磨灭了属于我国的室内设计特色风格。不管是设计师的见解还是客户的眼界都只注重当下的视觉冲击,总是以富丽堂皇的效果来吸引客户,而忽视了客户本身对居住空间最原始的心理需求。所以,将居室空间的设计与环境心理学融合起来,利用环境心理学去指导居室空间的设计。
1环境心理学概述
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北美,环境心理学诞生了,它是一门的新兴的交叉领域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以寻求人与环境共存的最佳平衡点为主旨,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其主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探讨,以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的目的,扩展人的认知水平――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新的认识。《环境心理学》中介绍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把环境与行为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探究,着重明确环境与行为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是为了给人的生活空间创造安全感、领域感等。
2环境心理学运用在居室空间的概念
环境,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名词,具体上来说,它是地球上人们可生存的外部条件,可以是自然的环境、社会的环境、居住的环境等;抽象来说,它还是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的代名词。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离不开环境,而环境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则人与环境是共生的整体。居室空间的定义根据字面意思,就是人们所居住的室内环境。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在家里的活动空间,空间的具体范围都是人为因素所确定下来的。这个居室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变大了,所以,在需求空间极具扩大之后,环境的因素也就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了。人们的情绪会因空间中任何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空间的环境氛围对人们的亲身体验密切相关,每个人对空间的适应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居室空间的设计需要做到“因人而施”。此外,环境心理学通俗来说就是人们在空间中的环境感知,假若是感觉到不舒适,那就是对环境不满意,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情况。总之,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居室空间中,寻找新的居室空间设计灵感,了解人力与空间的联系,把控住人类与环境的微妙感受,明确人们的环境心理,制造舒适的环境氛围。
3人在居室空间环境的行为分析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在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影响着人”。这句话对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总结。居室空间的设计需要充分利用技术和美学原理进行处理,创新出符合人类物质与精神双层次需求的居室空间环境氛围。居室空间设计主要以人们的内心真实的需求为主,因此,在居室空间设计活动时须要对人的需求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因为客观环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人的某些心理活动也会发生转变,所以,在居室空间氛围中的空间关系、界面处理、家具挑选和摆放位置,以及光亮的选择和房子的朝向都会对人的认知、感知、记忆、情感、性格等产生巨大作用,还因为年龄、性别、职业类别、兴趣爱好等不同,最终导致对不同人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心理活动。
3.1舒适感与私密性
对舒适的生活有一定的追求是人的本能,当然,一个舒适的居室空间设计有益于人的身心放松。例如,在家居的选择上,特别是床和沙发的选择,人们现阶段更喜欢实木与软垫的原生态搭配方式。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私密性用另一话说就是对空间内产生的光线、声音等进行隔音或遮挡的处理。例如,客厅沙发和卧室的床,它们的朝向不可直接与入口相对。同此,在餐饮空间的设计中也有这样的需求,人们在进入餐厅时情不自禁地挑选两侧边角的、相对不吵闹的、人员流动不大的位置。中国传统的屏风、影壁墙等都是对居室空间私密性的保护措施,对私密性的关注可以确保家庭成员进行各自的活动时不被打扰,满足了家人们的个人私密空间。
3.2原生态的环境氛围
城市快节奏的发展、住宅区的密集建设,以及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生活,人们变得越加的浮躁和疲惫,所以,人对大自然的渴望被唤醒,开始对极简主义、绿瓦红墙等环保设计风格的设计越来越喜欢。在居室空间设计中,要营造原生态的氛围,在选材上,以木头纹理、大理石等自然材料为主,也可以将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合理地添置于居室空间内,让人感受身处大自然中,放松心情。
3.3民族文化的融入
早期的室内设计风格大多都借鉴了西方的华贵风格,而在这条路上走得越久就发现中国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风格设计。在居室空间设计中,需要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其中,发扬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从中不断进行改进、优化然后传承下去,让中华文化在世界站稳脚跟。
4环境心理学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以人为本”的思想也运用到居室空间设计中,除了人的生存基本需求、娱乐需求,精神层次又将是另一个重大的需求;一个完整的居室空间设计作品不仅要有视觉上的冲击美感,更要达到人内心的精神意境。
4.1关注家人的舒适性、私密性
厨房家具的放置方位对家务劳动的影响极大,首先要以家人在清洗餐具、存取食物、烹饪顺序的合理流程、最佳的空间距离、最适宜的身高尺寸。沙发、座椅、床的选择上以舒适性为首选。家具设备除了本身的功能外,还要对整体的结构和空间的分隔起一定的作用,表现明显的例如茶几、餐桌等可活动的家具。另外,依据“心理空间”的需求对家具的朝向、角度进行科学的摆放。位置的最终确定要符合人的空间行走路线,例如沙发围绕茶几、对应电视机进行摆放,中间要留有一定的行走空间,给人在放松时有更大、更舒适的空间。壁柜、衣柜、床头柜的摆放要避免遮挡,以存取方便为首要进行设计。
4.2关注家人的原生态需要
当人进入某一个空间时,首先吸引人的便是空间的色彩,这是对整体空间最直观的感知。不同的色彩会影响人的心情,所以在色调的挑选时,可以选择清新淡雅的原生态颜色,或者鲜艳亮丽的暖色调,让人从心感受到色彩带来的温暖感,忌暗沉颜色的不寒而栗;在家具材料、室内装修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实木、竹子等自然态的原料;在地毯、家具用品上的布料也可以选择大自然的植物作为中心元素,对植物的选择注重大小的搭配;在居室内家具的设计中,家具的造型要尽量保持自然的形态,不要设计得过于沉重让人感到压抑;灯光的选择也要格外的注意,尽量选择暖色调的光色,卧室避免白炽灯的使用,用橘色灯光会更加有助于睡眠;最后可选择饲养几条小鱼,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也可平复一下心情,转移注意力。
4.3关注空间视觉的尺度
依据研究的报告;人的水平视觉区域是60°,垂直方向的视角小于等于45°。在居室空间的设计中,要从人的视线和视觉的角度出发,在悬挂字画、装饰画等装饰品时要从人的观赏角度去考虑,不要随心所欲。另外,在墙面装饰时要注意整体空间高度的搭配,避免悬挂物过高或过低让人感到空荡或压迫。在悬挂物的选择上要遵从客户的内心,既要实用又要美观,在色泽和选材上要符合整体的搭配,更要注意数量的多少,避免过多显得密集失去了居室本身的格调。
4.4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利用
中华民族的历史蕴含了不一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加深了民族的凝聚力。传统的居室空间设计值得我们借鉴,然后创新出更符合现代的传统设计。完美的居室空间设计多多少少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追求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意境氛围,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将中国的居室变成国外的复制品。大多数的居室都有传统色彩的影子,例如中国风格的电视墙背景,客厅吊顶的图案选择,灯具的古香古色,水墨山水画的悬挂,古典美的家具等等。这些设计都突显了东方思想的气质美,与整个素雅的设计融合一体,现代化的科技与民族传统文化合理的结合,才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居室生活。
5结语
在当前社会下,居室空间是人的日常起居场所,居室空间的氛围是由居室内整体的设计营造而成的,从人的需求到材料、色彩的选择搭配上需要把环境心理学联系起来决定,环境心理学为现代居室空间氛围的营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现代设计师既要具备设计的本职素养,还要学会利用环境心理学去考虑客户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为客户贴身打造符合人心理需要、人性化、高科技富有功能性的居室设计。为满足每一位客户的需求,在设计时尽量做到一对一的交流,设计师要根据客户的不同,以满足人们内心的需求为基石,在环境的基础上融于不同的元素,让部分的小设计与整体体现出良好的协调性,设计出“人房合一”的和谐氛围。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更多的设计师在居室空间设计中能将环境设计心理学利用起来,处理好环境与心理之间的关系,为客户设计出更好的居室空间设计,营造最佳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慕春春,范剑才.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地下展览空间心理环境营造[J].大众文艺,2018(20):47-48.
[2]林秋旺.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3):112-113.
[3]刘倩.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9):408.
[4]蔡翼聪,陈希,黄菀迪,等.论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J].居舍,2019(8):87.
作者:高雪莲 孙苏妍 蔡星宇 罗泽天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