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路
[摘要]大学教育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充实坚盾的基础,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学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稳定的心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1]。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在突破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为心理学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和崭新的思路,更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与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是区别于传统心理学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传统心理学首先定义了人体心理疾病概念,以此针对消极的、病态的研究思路,进行治疗辅导,而积极心理学“反其道而行之”,它侧重于激发人体潜在积极能量,以提升自我内在的幸福感与快乐指数为目标。健康的心理是基于主观性的改变与提升。积极心理学便是引导主体的自我存在感、价值感,通过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构建内在与外在的和谐,提升满意度,逐渐消除负面情绪。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多层面的,覆盖面亦非常的广泛,它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深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业有效地构建、预防和治疗。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实践不能契合
我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历史较短,相对于心理学发达的西方国家,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研究所关注的要点,还是基于一般“心理健康学”的概念,因此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2]。理论的缺口,同时也造成了实践工作中所出现的阻碍与不足。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与其他主要科目相比,显得可有可无;相关的组织活动不够活跃,在热闹缤纷的大学活动中,这一重要领域却被忽略了;通常学校开办的心理健康讲座,或设置的心理咨询室,由于基础理论的薄弱,并不能切实深入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2.2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容易造成负面心理能量的暗示
当学生出现心理或情绪的问题时,往往会选择压抑和缄默,因为被确认“心理出了问题”,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传统的心理学通常会从消极理论分析下手,触碰学生的低落点或痛感点,反而加深了负面情绪的渲染。而积极心理学恰是从相反面激发学生的快乐潜能,将他拉回阳光中,而不是提醒他正身处黑暗[3]。当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时,首先要帮助他消除和缓解自身的情绪焦虑,恢复平常心,客观的看待周遭环境与自身状态,通过对积极心理学方法的具体实施,逐步调节正面情绪的体验,达到健康的心理素质。
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策略
3.1积极心理学帮助大学生建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既是高等教育也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型人格品质,包含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事物的客观认知能力、对负面情感的处理消化能力,塑造出超越现状的更美好的心灵世界[4]。积极潜力的开发是一个长久且具体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练习与修正,如同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健康的塑造也需要坚持不懈的反复打磨,以及精雕细琢的刻画。当量变发生质变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焦虑情绪逐渐减少,自身压力得到缓解,处理问题的态度得到改善,抱怨在减少,幸福感在提高。
3.2积极心理学帮助大学生深化积极情绪的感知体验
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的体验,是积极心理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同时也需要学生调动参与的自主性。积极情绪的体验,自然指向是阳光的、正面的、充满爱与感恩的情感体验。它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抒发情感,产生友谊或消除隔阂,这样能带给学生或温暖或释然的感受;也要为学生创造走进社会的机会,多参与公益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体验自身价值的幸福与满足;也可建议学生亲近小动物,比如喂养一些流浪猫狗,人在面对弱小时,总会生出悲悯之心,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就是不会生病的心灵。
3.3积极心理学帮助大学生营造生活环境的和谐美满
大学时期是学生的品格塑造,修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和谐友善的成长环境,会养生学生和谐友善的性格,反之,一个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会影响着他周遭的氛围。积极心理学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理念,应当贯彻到学校、家庭以及每一个学生心里,凭借科学系统的心理知识,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能营造出更加和谐美满的生活家园。
4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现阶段把它放在了高等教育事业愈加显著的位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在为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积极正面的心理能量为目标。因此,积极心理学更能够深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提早的预防和积极的治疗。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普遍应用,也会愈来愈突显出强大的优势及深远的意义。积极心理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心理学,它的研究重点落在了挖掘个体潜在的积极能量与品质上,契合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需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相信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能为大学生提供切实有效地服务,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惠怡.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25):248-249.
[2]郝雅琼.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10):87-89.
[3]汤静,汤娜.积极心理学视角下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微探[J].蚌埠学院学报,2016,5(3):145-148.
[4]赵宇彤.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心理月刊,2019,14(1):43-44.
作者:周鑫 罗光福 单位:长江大学教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