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效能感的联系
一、数据统计
中职生目前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检出率超过50%的因子有强迫症状、人际敏感与紧张、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而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检出率也超过了50%,说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至少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对不同性别中职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分进行t检验,出现的差异的因子有强迫症状(t=-2.49,P<0.01),抑郁(t=-2.86,p<0.01),焦虑(t=-2.87,P<0.01),女生在这几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对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以年级为自变量,出现显著差异的因子有偏执、强迫症状、人际敏感与紧张、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总均分,P值都小于0.01.进一步LSD事后比较发现,出现的差异的因子上,高一年级的得分都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年级,说明高一年级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值得关注。由表2,我们可以发现,总体上,不管男生还是女生效能感得分都高于理论均值3,但都不超过3.5,说明职高生的效能感只是中等水平,并不高。而男女生差异检验,我们可以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差异不显著,在自我调节效能感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女生的自我调节效能感更高。对年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效能感都没有出现年级差异,说明不同年级的两种效能感水平差别不显著。
二、两种效能感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回归分析
以学业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为预测变量,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进行回归分析,从中可以发现,自我调节效能感负向预测了心理健康总均分3%的变异量;进入回归方程最多的是自我调节效能,能显著负向预测偏执、人际敏感与紧张、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敌对、情绪波动性7个因子,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共同预测了偏执2.8%的变异。而对强迫症状、抑郁和心理不平衡性的预测上,学业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效能都没有进入回归方程。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中得到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100.61,对比前人用同一工具测量普高学生的数据结果,如长春696名高中生样本心理健康总均分为2.05±0.56[3]。枣庄1749名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1.88±0.43[4],可以发现,本研究样本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总均分要比普高生得分略高,总体上呈轻度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与紧张、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上的检出率都超过50%,说明中职生中也有很多的压力,这同由于中考失败的经验形成的较低的自我概念、不会处理同学关系、职校生活的适应困难都有关系。针对这些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由于女生更为敏感,对自我要求高,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行为和心理问题,在学生工作中更要关注女生。
年级差异的检验表明,高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严重,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也一致。其原因可能高一新生刚刚进入高中,对高中学习尚未适应,而且高一学生处在从初中向高中的过渡阶段,仍带有青春期的波动性,因此会表现出一些心理和行为的问题。而在两种效能感上,年级之间没有出现差异,说明中职生总体上的学业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没有因为年级的升高出现显著变化。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希望的状态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中职生自我意识趋于稳定,学业自信心更强,同时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而本研究的样本结果表明没有显著的变化。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也是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不同性别效能感差异的检验表明,女生和男生的学业效能感没有显著差异,而自我调节效能感女生显著好于男生。对此的解释是独生子女构成本样本的主体,而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女孩的关注和期望并不低于男孩,女生在独立性、自主性、自信心、自我期待、成就动机等方面已经与男生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男生,这从近年高考上榜的男女生比例上可见一斑。相对而言,无论普高女生还是职高女生都可能比男生更珍惜自己上学的机会、学习上更加努力。因此男女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可以理解的。再者,女生相对男生发育成熟较早,心理更为成熟,更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所以在自我调节效能感上明显高于男生。
本研究的的回归分析表明,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有显著预测作用的主要是自我调节效能感,学业调节效能感也同自我调节效能感一起预测了偏执因子的部分变异。这给我们以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往我们会注重提高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不断激励学生,但往往效果比较短暂:给与学生鼓励后,可能会有短暂的情绪饱满,充满积极性,但是不能持久,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来的状态。因而考虑效能感的针对性是有必要的。学业效能感是学生个人能力效能信念,是对自己能否达成预定学习目标的期待和体验,但是在学生的发展中除了强调认知效能外,还必须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效能。因为在个体学习中,除了认知方面外,还必须发展调节动机、情感和智力活动等因素的技能,自我调节效能感就是个体对自己运用各种调节技能调节学习活动或其他活动能力的信念。很多学生并不是不能进行自我调节,但是往往没有这样一种调节的信念,一种使自己能够持续调节的力量。在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行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入下一个人生目标。
作者:陈飞 单位:南京江宁中等专业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