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部队心理教育的方法
1部队官兵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部分官兵入伍前对部队的了解过于理想化,入伍后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容易产生较大心理反差,出现困惑茫然、烦恼抑郁等心理。有些官兵对自我认识比较片面,容易自卑或者自负,甚至敌视;由于缺乏正确比较而产生心理失衡,甚至抱怨。某观通站学员到部队后发现,观通部队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产生心理落差,因而烦恼焦虑、无所适从。高山海岛部队多为小散远直单位,不同年龄官兵之间由于价值观和经历的不同而难以互相理解;一些官兵存在社交障碍,为缺乏社交技巧而苦恼;有的不良习惯官兵易受到孤立。一些基层带兵干部对战士心理了解不足,忽视战士意见,埋下不和谐因素。高山海岛部队驻地偏僻,官兵谈恋爱找对象难度大,多数面临两地分居的实际困难,恋爱容易受挫,甚至产生失望自卑。据了解,有35%左右的官兵存在程度不等的情感婚恋困扰。高山海岛的特殊环境,使官兵与外界交流较少,容易引发适应不良,有六成以上的官兵反映经常想家。而观通部队平时任务相对要少,业余时间外出难,加之营区文体设施少,生活相对单调枯燥,感到无聊茫然空虚,易受到孤独苦闷、压抑、易激怒等不良情绪的困扰。高山海岛常年有风,潮湿多雾,活动空间小,容易产生一些躯体不适和神经衰弱的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身心容易疲劳等衰弱症状;入睡困难、失眠、为梦所苦、早醒、醒后感到不解乏等睡眠障碍,以及紧张性头痛等。某观通站待两年以上的官兵,80%以上不同程度出现如上症状。高山海岛部队驻地较为偏僻,交通不便,与外界接触少,信息相对闭塞。官兵很渴望交流和获取信息,社会适应能力有所降低。有官兵反映,他们休假回家时对不少新事物感到陌生,反应也慢了,“都有点变傻了”。部队因点多、线长、面广,驻地分散,各单位单独驻防,常年几十个人摸爬滚打,相对固定的战备训练工作和单调的生活学习环境,容易使官兵,特别是老兵产生倦怠心理。而“第二次就业”、子女上学、老人赡养等现实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着高山海岛官兵,使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感到迷惘焦虑,心理压力较大。
2关于做好官兵心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要做好海岛官兵的心理工作,应该以人为本,重在平时,贵在及时,搞好帮带,点面结合,疏防并举。加强教育,打牢健康心理根基通过心理知识宣传教育,倡导心理健康理念,提升心理幸福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积极的人生观,打牢健康心理的根基。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辨证的苦乐观,引导青年战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定期进行心理教育。在基层部队发放心理资料,结合特定时期,通过多种形式对官兵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官兵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提高心理健康保健意识,达到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配强硬件,训练强化心理素质加强硬件建设,各单位可因地制宜,增加心理训练器械和文体娱乐设施,结合文体活动训练强化官兵心理素质。一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官兵的个体心理素质,尤其是对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官兵;二是设立一个简易便行的心理宣泄室,及时宣泄不良情绪、疏通心理压力;三是进行团体心理活动,增强团体凝聚力,提升官兵对连队的归属感。心理建档,健全心理预警机制通过统一的心理测试工具,参考军人心理常模,建立一个统一的军人心理健康标准和一套详细系统的官兵心理档案,为准确把握官兵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疏导提供依据。在测试中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官兵,则由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建立心理异常情况报告制度和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定期对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底,分析思想形势和官兵心理状况,随时补充和更新档案库,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搞好帮带,培训基层心理骨干搞好帮带,选拔和培训基层心理骨干,使心理服务渗透到小散远单位和基层战位,作为专业心理力量的补充。心理骨干由于与官兵有着更多的相似点,更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可以很容易就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咨询阻抗,发现一些不良心理征兆;可以提供社会支持、帮助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和减轻心理困扰;可以帮助战友理清思路、进行及时初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心理骨干虽比不上心理咨询师专业,却更及时;比不上政工干部的思想理论深,却更贴近。三级联动,形成合力保障心理健康社会、部队、家庭联动,形成合力,构筑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形成合力保障官兵心理健康。一是加强军地交流联谊,做好双拥工作,加强社会保障以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激发军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是与军人家庭密切联系,搞好配合,给予情感关怀,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争取家人的理解和坚定支持。三是以人为本,共促和谐军营,营造良好的军营氛围,增强“革命大家庭”观念。首先,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巩固团结友爱的内部关系,了解并正确处理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其次,以人为本,在部队“经常性”工作中引入心理学;第三,健全基层民主生活制度,疏通民主渠道,虚心听取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第四,坚持科学管理、科学施训,部署工作、下达任务时考虑战士心理承受能力;第五,尊重官兵正当需求,改善基层物质文化生活,努力为官兵排忧解难;第六,营造学习氛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完善制度,建立心理服务长效机制心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要提高心理工作质量和效益,需要完善体系和建立长效机制,搞好协调互动,根据调研、反馈做好跟踪服务,并做好结合统筹。
3小结
一要建立主官责任制。各级主官要起领头羊的作用,要对心理教育疏导工作负全责,确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二要坚持定期例会分析制度。建立定期分析部队官兵心理状况的制度,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把握当前倾向性问题,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三要落实考评奖惩制度。年底对官兵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进行测试考评,对各单位心理教育落实情况进行坚持督促,并给予相应奖惩。四是开展“查、巡、研”系列服务活动,并形成制度。“查”即对部队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巡”即开展巡回教育咨询;“研”即进行心理状况调查研究,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心理调试方法。
胡茂宏 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