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大学生就业教育机制创建

大学生就业教育机制创建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8-15 13:33:00人气:353

一、新形势下构建就业心理教育新机制的必要性

目前全国各高校对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干预的较少,现有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重视程度不足,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心理辅导的迫切需要。这导致一些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寻找就业岗位之前就已经呈现出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顺利就业。因此,发挥心理教育的优势,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第一,就业心理教育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就业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正确地评价自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能力、优势劣势、特长爱好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能够引导大学生了解和正确地认识工作的特点、要求和就业的可能性,做出客观的判断;能够引导大学生把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及时对接,从根本上消除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

第二,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第三,就业形势的改变促使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心理教育。高校扩招一直在持续,在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在此情况下,高校必须转变方式,从单一模式的帮助学生找工作到帮助学生克服就业道路上的各种心理问题,发挥自身潜能,顺利实现就业。第四,就业心理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对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工作适应力也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参加工作后的适应期。

二、新形势下构建就业心理教育新机制的探索

(一)构建就业心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机制

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由于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不少大学生都在盲目求职,致使一些学生在面临找工作这样的问题时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因此,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调整择业心态,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自我,最终形成良好的就业理念和职业理想,就显得十分重要。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只针对毕业生,不应该从学生面临毕业时才开始,而应该是从大一开始系统、全面、有计划地开展,贯穿大学四年的一项全面教育工作。一名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这需要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里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提高,逐步积累起来。另外,职业生涯规划应突出个性化,即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要选择的职业的发展前景和社会发展方向,制定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就业方案。高校要为学生定期分析不同行业的就业状况,包括职业特点、发展前途和就业的难易度等;要给学生提供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和择业意向测试的条件,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然后引导其从收集到的职业信息和了解到的职业特点出发,对职业的社会声望及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等做出具体分析与判断,帮助分析可行的职业选择,建立职业计划。这样,就业心理指导只有做到针对性、计划性,有的放矢,步步深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而言,有了成熟的择业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确定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才能对自己和未来有充分的信心,也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二)构建就业心理问题的前期辅导与后期干预机制

1.前期教育辅导机制。从学生入学开始,高校就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与职业能力直接相关的心理品质,包括自我评价能力、创造力、适应性与独立性、耐挫力等。在毕业生个人完成职业测评与职业评价后,学校还应引进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认证,为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求职信心做好铺垫;在心理学公共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并通过开放自我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交流,以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和职业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其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在毕业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大学生面试求职心理技能训练。

2.后期个别干预机制。焦虑心理会使大学生觉得紧张和担忧,良好的心态有利于他们把握就业机会。对个别因就业压力过大引起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帮助面试中紧张的学生缓解面试焦虑,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消除浮躁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就业心理咨询是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不仅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构建学校―――家庭就业心理辅导合力机制

高校加强针对就业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不仅可以通过指导性辅导和非指导性辅导给予学生一对一的帮助,也可以通过各种团体活动辅导,帮助团体成员之间相互接纳、鼓励,在人际互动的情境中改变成员的心理与行为。我国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特点非常有利于实施团体辅导,这些方法可由专职辅导人员主持操作,亦可适当将其教给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针对就业工作,可以开展如面试模拟、挫折心理体验、求职过程模拟、职业训练等学校可以统一指导的团体实践活动。学校在进行心理辅导教育的同时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家庭的期望和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的择业观和价值观会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观念。一些城市的大学毕业生甚至会受到家庭就业观念的制约。因此,高校应该把与家庭的联系作为学校心理辅导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就业心理教育的合力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就业工作。在毕业生的择业中,学校要主动与其家长保持沟通,及时宣传、转达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等,要求家庭结合学校和国家的就业方针,开展学生就业的疏导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就业观同步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要发挥各自的长处,最终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共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度过求职择业阶段。

(四)构建大学生朋辈辅导―――就业互助机制

朋辈辅导、互助成长已成为高校心理教育新模式。在目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应尝试在学生中培训一些有助人意愿和助人潜力的学生成为朋辈辅导员,利用朋辈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应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行之有效的心理教育模式。工作中发现,大学生有了“心结”更喜欢接受同龄人的帮助。专业教师应对朋辈辅导人员开展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人际心理、危机识别、心理援助等多方面培训,如开展“寝室长心理健康专题培训计划”。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组织在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尝试建立“大学生就业互助协会”之类的学生组织,帮助和引导他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持性,有利于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合理定位自我,降低就业期望,有益于锻炼实践能力,缩短上岗后的职业适应期,同时还可以分享招聘信息、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在每年毕业生离校前请优秀毕业生给低年级的学生做交流经验,一方面,他们对本校及本专业的情况最为了解,另一方面他们又刚刚经历了找工作的实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将这些传授给低年级学生,可以让他们少走许多弯路。另外,可以请已经毕业并且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传授创业经验,这是创业教育的强化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具体化,企业家和学生的经验交流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可以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而就业工作同样是有规律、有科学性的。通过心理教育解决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就是推动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形势下就业市场的变化,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如果学校、社会、家庭及学生自身共同关注并采取一定的对策,就能减轻就业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他们的就业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得他们能够顺利度过大学阶段,最终走向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