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摘要:一直以来,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我国深受重视,国家希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摇篮,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确保良好的教学质量,这对培养人才起到直接影响作用。最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缺乏有效的理论载体,思想政治工作很难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作为茶的故乡,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富有丰富的文化哲学内涵,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有关理论相符合。所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自觉加入茶文化元素,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素质;实践
通过深入分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在实践中的具体状况,可以看出多数高校很少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上下功夫,没有在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学习之中,这就会影响学生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价值作用。所以,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学生自主探索意识有效激发起来,让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状况分析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已十分全面,有利于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广大学生要能发挥主体作用,自愿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才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要知道,由于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自主探索意识,也没有自主学习理念,所以对待学习会有不积极和不耐烦的一面。如果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而是有意躲避的心态,就很难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今,各个高校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十分重视,开展教学工作更加体系化,这有利于把学生的学习意识充分激发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可以有效弥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学生到了高校阶段正处于不断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不断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和价值理念的重要时期,这会影响学生一辈子的发展。因为高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生活水平,也要不断更新原有的生活理念,所以学生可以掌握的信息内容更加丰富,但是很多高校学生没有较强的信息把控能力和筛选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确的思维理念的形成。深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价值作用,对于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在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思想教育元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的思政教学体系日趋成熟,在这一背景下,多数高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得十分全面且系统。多数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的热情不断上涨,掌握着更加丰富的思政知识。要促进思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就要让学生带着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中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维理念,不断创新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合理的教学元素加入进去,让思政课堂教学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同时,要意识到如今高校的教学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并没有建立起成熟的高等教育机制体制。如今高校学生群体出现了一些不利的思维状况和不良的学习特点。在具体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方面,和客观实际运用之间不相符,所以很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要不断优化思政教学机制,促进教学元素的不断完善。分析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理念和实际内涵,如果可以有效结合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价值元素和高校学生培养活动,教学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2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1思想上的引导作用
一直以来,中国人民都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华文化在现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的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这种文化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在现代化社会中,不仅有丰富的物质条件,还有高效便捷的信息网,人们的生活条件十分便利。但是,由于不断流动的信息速度,人们可以多渠道获取各类信息,所以在思想认识上会出现一些偏差,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会受到很多不良的侵害。因此,在引导教育大学生的时候要利用先进和科学的文化,培育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让大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茶文化中,茶德和茶品两者十分重要,其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是平淡质朴的,所以要学会从品茶中感受人世百态,这和中华民族精神中所宣扬的人生哲理和处事智慧相一致,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把茶文化主动融入到生活中去,并不断吸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处事思维,可以让大学生具备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良好精神品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2.2文化学习
长期以来,教师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通常都是采用固定的说教模式,并没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没有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教育,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新情况、新要求的需要不相适应,所以有必要不断进行创新。茶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释家文化三者之间的深入融合。如果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把这些知识引入进去,对于传播哲学思想具有更加有利的作用,可以促进大学生对茶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领会茶文化的真谛,有利于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2.3人才培养
大学里面,老师大多比较重视学科建设水平和专业教学水平,因而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比较重要,对待专业课的态度比较认真,所以经常会出现价值观偏差的情形,缺乏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一直以来,茶文化可以修身养性,还可以起到德育作用,是高等院校教育不足的有效补充,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很大帮助,可以让大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由此可知,茶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可以把茶文化思想引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这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茶文化思想可知,茶性和君子品性是十分相似的,是高雅、清洁、简朴的代名词,这些品德也是多数大学生所不具备的。同时,茶文化中有一些思想是人际交往中需要遵循的,比如与人和谐相处、学会谦让等思想。因此,在茶文化的熏陶下,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学会更多人际交往的原则,对于大学生加强团结、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十分有利,也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2.4身心健康
现代人普遍处于较强的压力之下,要处理学习、就业和生活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很容易就会出现烦躁郁闷的心理状态,需要不断进行调节。因此,要加强对待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拥有比较健康积极的心态。茶的品性较为温和,经常饮用可以减少压力。而且,茶道向来都代表着平和、清雅,通过煮茶和饮茶的过程,可以实现交流沟通的作用,可以有效放松身心,让人倍感愉悦。因此,在教育大学生的时候,要融入茶文化知识,从而让大学生身心舒畅,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
3茶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3.1由内涵到形式的变化
如今,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中,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思想形态相比以往有很大不同。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今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高校也采取一系列行动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缺陷。由于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样的方式,所以不利于在教学活动中深入推进改革。按照以往情况,由于缺乏良好的教学条件,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通常沿用的是比较老套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出来,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很难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导致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完成。在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背景下,需要不断完善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建立起更加成熟的教学体系,要让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的书本内容中吸取知识,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网络平台等方式更好地吸收知识。对学生来说,科技的发展有利有弊,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学生要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才有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要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好,就要有长期作战思维,要不断坚持付出实践。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工作的重点是传授知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当今社会需要的更多是高质量的人才,所以高校和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让学生主动学习,并爱上学习。
3.2从单一变为整体
旧时代的教育活动开展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重点培育学生的优秀品格,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品德,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二是要求学生全面认识国家和社会对自己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经营好各种人际关系,要始终以集体利益为重,学会顾全大局。要求学生发自肺腑热爱国家和共产党,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但是这依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没有涵盖较为全面的范围。如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作为应届毕业生,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大力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养。这样可以促进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可以说,既考验了大学生,也促使高校的教学工作得到全方位提升。首先,学生要正确分析自身的优劣,要对自己有清楚的定位,要对自身价值有深入的认识,同时要树立较强的集体意识。其次,学生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因为学生处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之中,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教师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全面实用的效果,要主动把教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根据中西方文化特点,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4茶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把茶文化的价值深入挖掘出来,可以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深入的掌握,加强文化自信。
4.1要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多元化和深厚性
中国茶文化具有多元化和深厚性特征,随着区域的不同,外在表现也不同,具有独特的魅力。作为茶文化的代表,有广西采茶舞、江西采茶戏等,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和地域特征十分明显。这些茶文化的德育价值十分巨大,魅力十足,可以有效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因此,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把茶文化融入进去,把茶文化的精髓和内涵进一步提炼出来,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更加丰富有内涵,教育效果也是十分良好的。同时,在开展教学工作中也要根据不同专业课程把茶文化清楚体现出来,要在课程中全面体现出茶文化。比如,在历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融合进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让大学生对茶文化的历史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挖掘茶文化体现出来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元素,加强美育和德育两者的建设,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可以让大学生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
4.2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
虽然选修课程无法对每个人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在少数关键人的有力影响下,茶文化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在高校课程中设置茶文化选修课,可以完善大学生的知识框架,滋养大学生心灵,还可以影响其他学生。把茶文化选修课程和思政教育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可以通过茶文化这个载体让思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4.3构造良好的茶文化学习氛围
学习茶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效果才会好。要深化教学结构,教师就要创新教学形式。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参观全国各地的茶文化博物馆,深入理解中国的茶文化,产生学习茶文化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层次开展教学工作。
4.4把新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建立“互联网+思想政治”平台
高校要对手头拥有的互联网账号比如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官方账号等进行重新审视,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在思政教育中深入渗透茶文化。要对茶文化中那些感染力强的、生动形象的历史内容选取出来,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和改造,还可以把一些当下的网络流行语融入进去,引导大学生积极阅读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同时,要在校园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借助各种载体,比如学校广播和校内网,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把茶文化中的优秀价值呈现出来,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学习和生活。要让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实践中,优化思政教育格局。
4.5让学生形成较强的思政意识、进一步完善价值理念
在深入认识茶文化理念的价值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激发学生不断提升思政意识和价值观,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深入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达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良好效果。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有清晰的目标和定位,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开展较为系统完善的教学计划。要根据课程所需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内涵,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4.6根据学生实际教学要求,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
为了让学生对茶文化知识有深入理解并树立正确的茶文化思想,教师在讲解茶文化知识的时候要结合现实情况,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把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促使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开展教育的时候,教师自己先要熟悉茶文化知识,领悟背后的丰富内涵,以便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要让学生对文化内涵有深刻领会,并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才有利于开展茶文化教学工作。教师要结合时下的热点和现代科技,深入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利用微信或qq等工具加强联系。如果学生遇到一些学习或者生活上的困难,要让学生及时和教师沟通,让学生深入掌握茶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促进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
5总结
深入理解茶文化体系中蕴藏的丰富精神内涵,可以让学生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同时,可以有效发挥培养人才的良好作用,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里面包含了我国茶文化体系中十分有内涵的一部分,即便是在今天,茶文化的传承价值依然十分巨大。要对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有深入理解,同时要结合如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实现在教育方法上的有效创新,同时达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敏.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C].2019年“一带一路”与长三角经济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集,2019.
[2]孙之光,黄佳楠.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探索,2021(06):2.
[3]邓丽霞.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24):286-286.
[4]汤敏,周剑飞,李克卫,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才智,2019(14):2.
[5]郭丽彦.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论坛,2020(01):52-54.
王宇航 太原科技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