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思想论文 >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基础教育的意义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基础教育的意义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2-09 16:40:00人气:584

内容摘要:存在主义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提倡教育是维护个人自由,强调人的存在与自由,在教育目的观上主张培养自我意识与责任感;在师生观上主张教师要尊重学生主观性,发挥教师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创新、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存在主义基础教育现实意义

一.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的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偶然的,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且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教育要维护每个人的自由并且并且能够助其进行自我选择和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其次,存在主义还主张教育是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教育的结果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对待自己的生活态度,要注重培养人们的真诚、选择与决定。

1.真诚

真诚是指不要与社会、团体随波逐流。真诚的人不应该自欺欺人,要拒绝不真诚的诱惑,而首先向让学生具备真诚的素质,那么教师就必须要做一个真诚的人,给学生树立榜样,除此之外教师也应鼓励学生需要在道德的情节当中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存在主义者认为,学生的培养教育不应该用文化来压抑与阻碍人的发展方面,教育应付出其所能并且循规蹈矩,时刻强调学生的自律,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以使他们真诚地表现自我真诚地环境,使其可以自由地发展。

2.选择与决定

要培养具有选择与决定气质的学生,教育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由,使其知道自己在选择决定的过程中就是在创造自我,要鼓励他们果断的做出选择。存在主义者人为,教育就是想学生们展示为了的可能,不要纠结于曾经,从而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其次,他们还认为人的选择空间是无限大,除了要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之外,还应该让他们自己知道在选择的时候就是把自己了未来。

3.责任感

教育在帮学生意识到自由与选择时,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让学生要拥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地生活态度。不可以把自己的应负责的责任推卸给他人。存在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在于让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形成并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因此,教育是使得让学生形成真诚、选择和负责地生活态度。

(二)师生观

存在主义者认为教师不能直接把知识与道德等教育直接灌输给学生,应注重学生的主观性,其次也要维护教师自身的主观性,把学生作为人而不是物体来看1。在教授过程当中,老师要避免课堂上的专制者,把知识提供给学生而不是灌输给他们。奈勒曾经说过老师在与学生们讨论问题时,不应该把自己的解释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理解。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表现变化。在道德教育方面,教师也不应把把自己的道德等价值观念强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缺失道德教育导致的后果,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择判断,接受。其次,存在主义还认为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观性之外也应该要维护好自身的主观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真诚的对待学生,在教学方面要讲求创造性,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人,不按学生的智商、年龄以及成绩来给学生制定条条框框。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布贝尔认为教师与学生是“我与你”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我与你”的关系则是表现出两人都是具有主体性地位的,在此关系中两者都没有自己所要追求的利益,双方都是比较得到肯定的,他把这种关系叫做“对话”。教师应时常或者定期与学生进行“对话”,不但对于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有力,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达到一定的有效的教学目标。

(三)教育方法

存在主义认为,传统的教育就是给学生灌输或传授某些东西,忽略了学伯生的个人存在。范登伯格认为传统教育方法的特点是“支配―――服从”与“指挥―――执行”的关系,老师就是支配与指挥者,学生是服从与执行者,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不利于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的,因此在教育方法上推崇苏格拉底法、个性化教育与创造性教育。苏格拉底法是从学习者自身引起知识,并且由学习者自己来决定于选择学习。存在主义认为苏格拉底法非常适用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因为在教师在学生没有事先学习与专研的情况下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就可以引发起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苏格拉底法可起到激发并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制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

存在主义认为教育应该是以个人的自我完成为目标,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形成自己的独特生活方式,维护个人自由,帮助自我进行选择与负责。现在的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与学校的自身情况来制定,也应充分的才能够学生角度来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制定既符合当前国家教育现状又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育目的。而现在的教育突出的政治、经济等功能都是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的,忽视了学生个体性的发展,学生缺少自由,没有成为自由的人,也没有可以自由的进行选择。教育必须关注个人的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充分自由,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学会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形成自己的独特学习生活方式。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存在主义教育主张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个人,教师的作用不是来控制学生,而是使得学生能够自由地做出选择,并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不在于他们获得了多少的知识,而是鼓励他们学会学习,学生的知识与道德教育的灌输者,应尊重学生的主观性,老师要避免课堂上的专制者,把知识提供给学生而不是灌输给他们,并且首先自己必须要对知识要掌握与理解。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学中,任然是“教师中心”论,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与老师之间能缺少对话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是一昧的按照教程内容来灌输给学生,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授过程中没有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性的学习,这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环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依据学生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等教育方法

存在主义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支配与指挥者,学生是服从与执行者。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教育方法上存在主义推崇苏格拉底法、个性化教育与创造性。而现在我们的大部分中小学老师在教学法上采取的也是传统的讲授法,没有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来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呆板的学习。教师应要有创新思维,依据学生特点采取对话交流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然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存在主义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教育应使学生自由并学会选择,教师在重视学生与自己个人的主观性的同时要积极的发挥教师的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1.

[2]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247.

[3]马勇,唐德海.论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

作者:徐少芬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