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思想论文 >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职业教育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职业教育启示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30 22:42:00人气:440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优秀的民主勇士、坚定的国家拥护者,更是我国民主教育思想的开拓者与践行者。民主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同时又体现着时代最为先进的思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理论基础,对当代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本文首先从生活教育与创造教育两方面内容,分析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阐释了其包括教育宗旨、教育原则及教育特征的结构要素,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代职业教育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民主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启示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及学者开始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展开深入研究,并均取得显著成果。陶行知依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客观全面的将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与西方国家的先进教育思想进行融合,并对两种教育体系做出了评判、借鉴及创新,进而将其科学合理的渗透到自身的教育系统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体系成熟的民主教育思想。因此,对于我国当代职业院校来说,应对其民主教育思想进行全面掌握与探究,总结出其思想精髓,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及办学特色,摸索出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基本内涵

(一)生活教育

陶行知提出,民主教育过程就是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的过程,生活环境决定着民主教育,他认为民主的生活是积极向上的生活、催人奋进的生活、得到教育的生活,因此,教育必须要充分体现民主。并在此基础上,对院校领导、教师、应试教育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全新的要求。民主型学校领导人要负责教师职工的专业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生中要对大众积极服务的人进行提拔。进行开放式教育,借助社会多方有效力量推动学生不断进步,进而通过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使社会成为全民学校,让教育不再仅限于学校。民主型教师要具有谦虚、包容、与学生共患难、向群众学习、教学相长、端正职业态度等基本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观念,打破传统封建主义的束缚,努力构建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大力发扬民主教育精神及风气。此外,陶行知还对我国应试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民主教育中的考试,注重的并不是分数的高低,不支持用分数衡量学生能力的做法,它所看重的是综合性的成绩。

(二)创造教育

民主教育思想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为每个人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创造能力的良好平台,以此来实现创造的民主以及所谓民主的创造。民主教育思想的开放性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创造思维,进而做任何事情都会尽最大努力。陶行知的民主教育倡导解放人的五官及时空,只有做大这几方面的彻底解放,才能真正发挥出创造力的能效,而这一教育理念是依据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所提出的革新路径。在封建社会的统治管理下,教育需要培养的是能够完全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循规蹈矩、固守成规的人才,全面限制并捆绑了人的个性化发展,以控制手段为主的传统教育管理,对学生的要求较为死板,必要体现出教师的权威性,而对于学生来说,在学校要听从学校教师管理及安排,在家中还要按照父母所定制的要求做事,导致学生完全失去了创造能力,最后仅剩下接受与被迫接受。陶行知对传统教育模式表现出了强烈的谴责。他曾表示“学生毕业像是吸毒一样,身体素质低,反应迟缓,教师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及实践操作。”教师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缺乏实践类教学内容。学生长期处在这种封建、保守、落后的教育体制下,导致他们没有创造思维及能力,更不具备基础的生存能力,对国家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没有任何作用。

二、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结构要素

(一)教育宗旨

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宗旨是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民主教育思想理论的引领下,学生不再是无条件的服从者,而是变成备受尊重及关注的学习生活的主人,国家日后发展壮大的主人,主宰世界的主人,因此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影响。在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中所提出的“六个解放”,他们是确保学生体现创造力的内在驱动,他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对待学生要公平、包容、亲近,积极带领学生、用引导的形式进行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掌握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及学习环境。

(二)教育原则

以人为本是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主要原则,更是支撑陶行知甘于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重要动力,同样是民主教育实施所应遵循的准则。他认为教育应是对人进行思想、行为、精神境界的教育,升华人的内心、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民主教育要教人育人、教人做人,要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因此,陶行知强烈反对传统教育中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实施教育。民主教育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育特征

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特征是创造性的民主以民主性的创造,并通过大量的文章来阐释彼此之间的关系。民主教育在管理中,需要人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创造,这就是所谓的民主性创造,而这样民主形式的生活却并不是传统形式主义、均衡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它实则是一种保障条件,为每个人提供可以创造的平台,确保人人的创造能力都能充分发挥,这就是创造性的民主。民主教育思想的这种特征,充分满足了大众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那些形式感较强、极为世俗的民主性创造,要学会自动屏蔽。

三、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构建民主师生关系

民主轻松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彼此之间的密切互动,营造愉悦、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实施创造性的高度热情,进而确保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构建民主师生关系时,需要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要保持学生始终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的状态。2.要充分掌握学生经常出现的相关问题内容。3.思考有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要尽可能多的给出解决方案。4.要将最为高效的方法大力推送出去。5.观察高效方法的解决情况,是否长期有效。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更多包容及谅解,充分体现学生自主、自立、自觉的积极性,释放学生创造能力,也要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实现共同创造。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要更加注重民主的浓厚氛围,利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他们思维。

(二)加强创新培养教育

陶行知曾表示创造力是国家不断发展的源动力,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因此,对于当代职业教育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谋求长远发展,就应加强创新教育,体现自身特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职业创新教育要能够让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要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将其作为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现创造教育的有效方式。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能够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共同兼具的现代化的特征,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让学生掌握社会最新知识,学习最为先进的专业技能,要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创新教育,进而确保创新教育发挥出自身实效性。此外,职业教育要将高尚人格作为创新培养教育的至高理想,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格素养的培育,要将求真知、做真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追求,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

(三)完善教学实践体系

在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中,有效的教育方式及途径就是“教学合一”,因此,当代职业教育也要将其作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实践教学活动、岗位见习、社会实习、毕业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拓展基础、弱化专业、强化实践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明确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并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对接及顺利实施。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内容,增强设计性及整体性,将抽象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此外,职业教育也要了解对市场人才需求,对学生毕业实习、校企合作等环节确立详细的制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台,让他们能够到真实岗位中,切实感受工作环境、深入了解工作内容、岗位性质等,进而对自身专业定位更加明确,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实习期间,专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提升,促进他们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四、结语

当代职业教育是我国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想要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就应为其探寻有效路径。本文通过对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的全面研究得出,民主教育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方式。而这些重要的教育思想精髓,与当代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谋合而。因此,职业教育应积极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融入到自身教育体系中,通过构建民主师生关系、加强创新培养教育、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中民主教育思想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列卫,任红民,吴建设.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07):63-68.

[2].刘玉有.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创造型高职人才[J].教育与职业,2005,(16):20-21.

[3].高涵,凌云.学习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03):212-214.

王艳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