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中现代教育的启示
【摘要】孔子以德为首、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理念和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发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加强思维能力训练;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做到终身学习;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友好、和谐师生关系。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内容;现代教育;启示
在当今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然而,说到底,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人才为核心而展开的,而人才的培养是依靠教育而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教育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不可否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在一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也包括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等均有重要影响,其教育思想更是在世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以德为首,注重道德教育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教学生学会做人。孔子将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孔子为代表儒家思想,一直倡导个体要具备较为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成为君子、贤人。因此,孔子在其教育活动中,首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都能够在道德品质方面有所提升,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在平常对学生的考察中,孔子也将学生的道德修养作为重要的衡量依据。
2、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孔子生活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孔子之前只有上层社会的弟子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普通老百姓的子女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受教育的权利被上层社会所垄断,被称之为“学在官府”。孔子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从此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状况,使得平常百姓的弟子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且孔子在招收学生时也并不会因其出身、家境等区别对待。“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悔焉”。[1]大概意思是说只要学生本人有学习的愿望,奉送上几条干肉作为见面礼就可以成为我的学生了。孔子认为不论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招收了大量底层社会的弟子,使得他们都有机会接受教育,并且在这些人之中也出了不少当时社会的精英。
3、在教育方法上,孔子注重启发式教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意思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到学生想要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指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整的表达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给他举例了。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本人没有获取知识的欲望,则不去启发、引导,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不要再给他们举更多的例子了。孔子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意识,在孔子的执教生涯中,他也能够很好的将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方法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
4、在教学内容上,涉及范围较广,注重教育的全面发展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具体而言,孔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礼仪道德、音乐舞蹈、射箭、骑马、书法以及计算,由此可见孔子教学内容涉及范围之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都在倡导公民要做君子、圣人、仁人志士,做一个道德高尚的“贤人”,而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贤人”就必须首先要知书明礼、博学多才,因此孔子在其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非常广泛,在各个方面对学生严格,力争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完善,做一个在各个方面都较为完善“贤人”。尽管有人可能会说,孔子身处于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其教育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为其阶级统治辩护的;然而,就孔子在教学内容范围的涵盖而言,仍然对我们现代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5、在师生关系方面,孔子提倡师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孔子与自己的学生关系都非常的要好,作为老师孔子也非常关心学生,他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关心学生的生活。关于描述孔子与其学生关系的故事在《论语》中多处都有所涉及。据《论语》载:有学生生病了,孔子自己曾多次探望;另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因为意外事件而去世,孔子听说了这个消息当场难过地嚎啕大哭。这些都足以看出,孔子作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另外,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故教学相长也。”[3]意思是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的发现自己的欠缺之处,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能够不断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促使双方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仅就其教育思想而言,对我国的现代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孔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启示
1、注重道德教育,提倡全面发展
孔子在其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塑造和培养,反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现在教育与孔子首重德育的教育思想相去甚远。1985年5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4]自此次从国家层面提出“素质教育”的方针之后多次在不同场合予以重申和强调,如果从此次首次提出开始算起,素质教育的方针也已经执行了30多年,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们的教育仍然处在“应试教育”的怪圈。我们不难发现,类似于“为中小学生减负”这样的新闻报道不时的会出现在各类媒体之上。为什么我们的媒体要提倡为中小学生减负呢?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自明的: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特别是城市中的孩子。我们的社会现在出现了一种现象:在学校里老师往往喜欢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在一些学校甚至分班和学生座次都是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来安排的;在学校之外,学生家长之间讨论最多的也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想尽办法给孩子报各类的辅导班,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绩,甚至连孩子正常的休息时间都被完全的占用了。然而,问题在于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除了学习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吗?老师和家长一味追求的考试成绩真的就那么重要吗?在现实面前,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这个社会去认真反思的。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出现了一种现象:我们的很多学生,很多孩子成为了“考试的机器”,他们除了学习好,成绩好之外,其他各个方面都非常欠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读书、考试的“考试机器”。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转向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创新能力、独立自主、健康身心、人际交往等的“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2、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即所谓的“灌输式教育”,没有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5]即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注意对学生思维的调动,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而并非是老师对学生的“灌输”,更不是教师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教育从根本上讲是教师教师传授给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而并不是书本知识的获得。在教学活动主教师要注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3、注重对教师水平的提升,做到终身学习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飞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大大加快,这就要求公众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更新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时代精神的引领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必须做到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取并掌握前沿知识,进而将其传授给自己的教育对象。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关键在其教育水平的高低,而教育水平的核心就在于教师水平的高低。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要拥有一支世界顶尖的人才队伍,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就在教育,因此,在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作为减负人才培养、国家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以“四个面向”要求自己,为我国未来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注重学生身心发展,建立友好、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拥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另外,师生关系友好、和谐也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也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师生关系友好、和谐,也能够使教师在工作中感到轻松愉悦,从而以更加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于教学活动中,从而也有利于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同时也更加促进了友好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形成良性循环。孔子在其教学活动中与自己学生的关系就非常要好,在各方面如慈父般关心、照顾学生,甚至在学生生病期间亲自给学生送药,自然而然学生对孔子也是非常好的,在孔子晚年日常生活基本也都是学生在照顾,甚至在孔子去世之后学生为其守三年之孝。这些都足以说明师生关系的和谐对教育教学和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当然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因此,包括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等的各方力量应该共同努力,为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拥有良好的教育才可能拥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应该向孔子学习,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素质教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
王宇涛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