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思想论文 > 语文中的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语文中的陶行知教育思想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07 21:51:00人气:549

一、教师之德育为先的培育原则

时代的今天迫切呼唤人才,然而所谓人才并不意味着有才即称之为人才,才能从来都是衡量人才的一个标准,更不容忽视的另一标准是德育。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言“: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因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就面临着为社会培养圣人,培养君子的重任。那么作为教师究竟怎样培育学生呢?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那么教学生学什么呢?陶行知进一步说明,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这也就是说教育的任务是树人,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陶行知的德育思想,主要内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行合一,二是生活德育。在陶行知眼里,德育的本质和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真善美人格的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本身应该首先树立崇高的师德,重视自我教育,加强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践行知行合一。王夫之曾说过,身教重于言传。因而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陶行知先生对教师提出五点要求,一是信仰心,即认可教育事业;二是责任心,即对自身的教育事业负责;三是共和精神,就是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同甘共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中去,指导他们;四是要有开辟精神,即是破除门户偏见;五是实验精神,即是学会开拓进取。从这五点要求中,不难发现其本意,那就是求真、求善、求美。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一个具有真善美合一的健全人格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培育出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学生。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积极调整师资队伍,严格教师选拔制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学生应该更侧重于其道德的塑造,教学生做人比教学生做学问更重要,当然明白做人道理了还不算,还要鼓励学生去亲身行动,去实践。陶行知先生很重视道德与行动的统一性,他说:“修身伦理一类学问,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在行与知的关系上,现有行的勇气,后有知的收获。”应试教育体质下,培育了一大批标准化高材生,他们能写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写起文章来慷慨激昂,振振有词。然而学术背景的繁盛背后,我们不能漠视其情感的荒芜,道德的匮乏;高智商、高学历的背后,我们不能忽视其低情商、低动手能力的现状。师生同心同德,素质教育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二、教学方法创造之活的追求

“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由行动而发生思想,再由思想而产生新的价值,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所描述的创造产生的过程。陶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他在幼儿教育上充分运用了创造教育思想,针对儿童的创造力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所在就是“活”字,让小孩子成为一个“活”的人。我们不妨将陶先生这种创造教育思想运用于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改变以往的“老师大讲特讲,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固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用“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全身感官系统,用创造教育思想来点燃学生的求知的渴望,点亮学生的思维灵光。如何改进教学方法,首先着手点是教师自身创造思想的开发。“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而陶先生所认可的一流教育家应当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强调的正是教育者的创新精神,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则强调教育者的开辟精神。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自身培养出一股创新精神和开辟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活”用在学生身上。我国教育家季羡林也曾说过:真正优秀的学生,不是从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由优秀的教师熏陶出来的,只有一流的老师才能熏陶一流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博览群书的同时,积极投身实践,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同时,贯通思想,开阔眼界。其次,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运用创造教育改进教学方法,自然不能脱离生活实践。那么如何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融入生活呢?一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观察生活。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有条件的学校里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音乐、图片等方式,依照课文文本创造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生活情境,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系统。解放学生思想,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二是积极引导实践,使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也就是说,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如说,书上有关于某人的肖像描写,那么能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出呢?不同画像之间细节的对比,是否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不同的用词效果呢?再或者让学生能不能试着写一写身边熟悉的人呢?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条馆训很能启发我们的思维:我只是听,就会很快忘记;我看到了,就会记住;我亲自体验过,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亲自动手做了,才真正学到了知识。因此,与其让学生听乏味的演讲不如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做笔记,自己写感想,提倡学生自主研发性学习。三是还原生活本身,感悟生活。语文教学,再怎么精心装点课件,最基本的着眼点还是生活运用,它需要有一个阶梯,通向能使学生课外听、说、读、写的神秘殿堂。语文教材和教师的任务,只能是起示范和引领作用。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三、结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思想来摒弃一切浮华纷乱,将语文返璞归真于生活本身。创造教育思想投之以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犹如鱼之得水,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精神上和行动上活的学生。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行知教育思想运用之于语文教学,正如水乳之相融,泛起灵感之光;木石之相击,敲出星星之火。

作者:鲁怡然 单位:江南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