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思想论文 > 儒家教育思想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儒家教育思想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0-13 14:48:00人气:692

【摘要】

传统儒家教育思想通过道德教化来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理想信念作为人们的精神追求,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努力,脚踏实地的完成。儒家教育思想注重对人的道德教育,对于理想信念的实现有着积极指导意义。

【关键词】儒家教育思想;理想;信念;大学生

长期以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基本教育思想,强调重学、修道以及向圣人学习,最终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的教育目标。儒家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传统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长久的影响着现代教育思想并提供借鉴意义。理想与信念都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理想信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不断追求,是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充斥着大学校园;多元文化和价值思想冲击着大学生思想。现如今,作为“90后”大学生,思想上更加个性独立,常常只顾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他人想法。更多的大学生着眼于现实,认为应“及时行乐”,追求物质享受,重视个人利益,功利性较强,将理想信念束之高阁,这些都是存在当前大学生身上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现。正是如此,儒家文化中关于“见利思义”的义利观、“慎独自省”的自身修养方法以及“自强不息”刚毅品质的教育思想都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倡导“见利思义”,培养大学生重视国家、集体利益

儒家教育思想强调“义”和“利”两种关系。“夫义者,利之足也;贪者,怨之本也。废义则利不立,厚贪则怨生,夫孺子岂获罪于民?”①“利者,义之和也。”②“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③义和利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益。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应强调“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见危授命”。④的观念。任何时候都要重视“义”,而非看重“利”。以及在利益面前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的理想人格品质。利用“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⑥的义利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大义,不应计较个人得失与享乐,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提倡爱国主义、舍生取义的高尚精神,完成历史和现实的超越。

二、坚持“慎独自省”,重视大学生的自我修养的提升

理想信念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以及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无论从国家、民族的利益,还是从个人利益出发,都需要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素质,脚踏实地,打好坚实基础。《大学》中提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⑦《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故君子慎其独也。”儒者非常重视慎独的重要性,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重视“诚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学会从细微、隐处做起,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明辨是非,塑造完整的人格。儒家文化认为提高自我修养还要不断的“自省”,每天进行自我的反思、自我检查。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这些自省的方法都有古代先贤对道德完美的追求。

三、强调“自强不息”,引导大学生脚踏实地,追求真理

理想信念的实现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完成,而理想的实现往往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⑧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要脚踏实地的完成,这就需要培养自强不息的坚强品质。《易经》“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清华大学以这句话作为校训,主要培养清华学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儒家以刚毅的性格,教导世人积极投入现实社会,奋发图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战胜困难而实现自己的理想,鼓励人们不断奋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内忧外患,靠的就是奋发向上的精神,救民族于危亡。当前大学生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自强不息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用于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总结

理想信念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要实现理想必须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毅力,才能不断战胜困难。当代大学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更加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当然,儒家文化强调将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重视义利观培养;强调加强修身养性,重视自我道德的完善;强调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理想价值的实现精神。儒家的教育思想倡导以道德教育为主,注重对人的全面培养。在坚持理想信念的同时,也要实现儒家教育思想的时代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2005(05).

[2]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4).

[3]何宇红.儒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4]赵群,丛煜.儒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3).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作者:孙雪玲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