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思想论文 > 贺绿汀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影响分析

贺绿汀民族音乐教育思想影响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0-28 08:57:00人气:570

【摘要】贺绿汀(1903-1999),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是我国二十世纪现代音乐文化事业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其民族音乐教育思想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引导了正确的方向。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使我国中小学生了解优秀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爱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在多元化教学内容中强调民族音乐的地位,从而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得到真正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关键词】贺绿汀;民族音乐;音乐教育;中小学

贺绿汀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他在为我们留下大量钢琴声乐以及电影配乐优秀作品的同时也为中国音乐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之一,贺绿汀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在办学观方面首创“一条龙”的音乐教育办学体制,为高等音乐教育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衔接作用。贺绿汀不仅重视专业音乐文化教育,而且在全民音乐文化培养方面强调普及意识,注重音乐对于普通群众素质所起的作用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最终目的,尤其是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上多次深入调查研究。现代中小学虽然已经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美育仍然是有所缺失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教育界的老师们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过分重视智育而缺少美育的教育是不够完善的教育。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贺绿汀曾说,“高度发达的民族文化应该是金字塔形的,既有宽厚的塔基还要有坚实的塔身和高耸的塔尖,一个民族音乐文化亦复如此”。笔者认为我们对于广大中小学学生的音乐教育就是金字塔的塔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发展智育、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同时还为金字塔塔尖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高等音乐教育输送高质量生源。

一、民族音乐遗产丰富但受重视程度不够

在民族音乐教育思想方面,贺绿汀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其民间音乐遗产之丰富,世所罕见”。民族音乐从古至今都应当是受到重视的,它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我们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其重要性,就目前音乐教材的设计中关于民族音乐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对于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仍然是不完善的,首先相比于语文、数学和英语这类所谓“主科”来说音乐只是“副科”,一周的课时只有两节(小学低年级)甚至一节(小学高年级、初中),课时安排量比较少。再有,在进行音乐课教学的过程中,民族音乐所占比重不多,且相对于现在的流行音乐,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民族音乐的相关内容没有兴趣。笔者曾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进行音乐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对他们进行提问,“你喜欢民族音乐吗?希望对民族音乐有进一步了解吗?都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民族音乐?”学生中只有少数学习过乐器(钢琴、二胡、古筝等)的孩子喜欢民族音乐,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很容易感受到他们对民族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苦于接触民族音乐的渠道很少,难以了解到相关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觉得民族音乐听起来很“俗气、土气”。这些孩子对于现代的流行音乐反而有很大的兴趣,认为那是动感音乐,听起来很“酷”。导致这情况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目前音乐市场上流行音乐占据主流,学生容易被大环境影响形成“追星”的风气,而民族音乐爱好者则寥寥无几。

二、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民族音乐教育

贺绿汀的办学思想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民族音乐是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热爱我们民族的音乐,自然就会热爱我们的国家,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贺绿汀做出了大量举措来保护我们的民族音乐,比如对民间音乐进行汇集整理;重视保护民族音乐遗产;面对外来的音乐文化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以及为民族音乐教育准备师资及教材。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所占比重在新课标改革后明显增大,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思考如何能够让学生接受和欣赏民族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给学生一个学习音乐的基础平台,了解音乐的相关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文化的素养,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我们在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时应该时刻思考如何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有兴趣的、积极地、主动地学习。笔者曾教授过小学与初中有关民族音乐的课程,分别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的《游子吟》和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银杯》。在《游子吟》的教学过程中,因没有多媒体设施无法展示图片和影像资料,导入部分只能播放音频,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教学时运用钢琴进行教唱活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死板,内容枯燥无新意,学生积极性很低,不愿意开口唱,在欣赏环节,笔者给学生播放古琴曲《关山月》并且介绍古琴这一乐器,希望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古琴曲兴趣不高。而在《银杯》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导入环节播放流行音乐《乌兰巴托的夜》视频资料,视频中的“呼麦”和歌词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流行音乐过度到教材内容的同时给他们讲述今天的教学内容是有关蒙古族的短调歌曲,是一首祝酒歌,同时给他们介绍蒙古人民的信仰和风俗,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草原风光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尽量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使学生感兴趣愿意自主学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愿意开口学唱,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积极性非常高,自觉要求分小组展示所学成果。通过这两节课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在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采取有趣又生动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视频、影像资料,适当的将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用学生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民族音乐。

三、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民族音乐教育落实

目前,民族音乐教学的困难不仅是学生兴趣不高,从老师的角度看,有一些音乐老师自身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较低,对于有关民族音乐的单元重视程度低,教学过程也是按部就班,这同样是民族音乐教学发展的阻碍。贺绿汀提出一个国家音乐文化水平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体文化水平的高低,要想提高国民音乐文化水平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理论水平较为全面的音乐工作者队伍。其中首要任务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如果教师的音乐知识丰富,有一定的民族音乐文化基础,就可以引导学生的兴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高水平的音乐专业知识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了解、学习与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优美朴实的民歌、地方色彩浓郁的说唱、戏曲音乐,还是绚丽多彩的民族器乐,都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用自己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去感化学生;其次,必须钻研教材,努力掌握民族音乐中各种艺术形式的风格特征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力争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孩子真正地爱上民族民间音乐。贺绿汀就“如何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建设”这一问题曾提出“两个关键”和“两个基础”,要求师生“丰富民族音乐的感性认识、每人掌握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在建国初期,他曾在课堂上亲自用板胡教唱民族歌曲,这样的直观示范,能丰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性认识。虽然现在我们没有要求每人必须掌握多种民族乐器演奏,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同样应当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音乐文化修养,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认识真正属于我们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笔者认为用民族乐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这样既能激起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多接触多认识民族音乐,同时又能起到丰富民族音乐感性认识的作用。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能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对于我们国家传统的音乐有一定认识,帮助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也能让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不至于到最后被流行音乐湮没导致“无人问津”的情况出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接触和欣赏到民族音乐,培养其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使其喜欢上民族音乐,这样才能与音乐大环境中占极大比重的流行音乐“抗衡”。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手段。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心理凝聚力的纽带,良好的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增强民族感情,有力地促进爱国主义精神的成长。在音乐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广泛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在音乐教育中传承优秀音乐文化及其理论是关系到音乐事业和音乐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问题,必须充分重视并得以切实的实施。因此,我们应当遵从贺绿汀的民族教育思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时展的趋势,不断钻研民族音乐教育的新途径,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贺绿汀.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2]贺绿汀.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3]姜瑞芝.论贺绿汀[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

[4]史中兴.贺绿汀传[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1949-1995)[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李建.贺绿汀的民族化音乐实践与音乐思想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文艺学,2008.

[7]王蕾.论贺绿汀的音乐教育思想[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学,2004.

作者:胡梦蝶 聂梦青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