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融入路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立德树人融入路径思考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12 11:12:00人气:423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职院校要深入贯彻这一要求,探讨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从学科育人途径、课程育人方法、相关教学研究、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立德树人任务融入现代高职教育的路径和方法,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立德树人;育人;高职院校;融入

继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后,党的报告又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各类体系。高等职业院校要树立科学的高校职能观,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为着力点,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现代高职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内涵式发展。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理解

立德树人的内涵是非常明确的。立德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格,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简单来说,就是品德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加强品德修养上、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树人就是培养人才,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概括来说,就是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3]。立德树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大学的“生命线”[4]。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相关理念

(一)立德树人任务是社会主义高校应有之义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政治属性。一所高等学校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时,必须首先突出立德树人这一基础性工作。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要建立的“特色院校”、“高水平院校”首先是人民的学校,必须充分融入政治生态环境,体现国家特色。

(二)“教书”与“育人”的辩证统一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德行、学识和信仰。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就业轻德育”等问题。事实上,每门课程都有育人的任务,育人功能并不是人为另加的、额外的负担。不是教师的“教书”结合“育人”工作,而是为“育人”而“教书”。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扮演知识传播的角色,更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

(三)学生德育需凝聚教师合力专业课教师要认识到,育人并不只是由思想政治分科教育单独承担和解决,而是依赖于高校课程体系的合力作用。各专业的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是隐性的,渗透在知识传授中,但往往能发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能。现代高等专业虽然是分类的,但统领各专业的是精神和价值观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本领和才能,也要培养其内在品格和精神。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三、立德树人融入现代高职教育路径分析

(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与时俱进界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人才培养方案是核心。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跟形势,充分体现德育任务。2019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品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在现代高职教育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德育应该贯穿其中。每一门课都应该传递求真向善、健康积极的价值观,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灵碰撞;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促进其精神层面的成长完善;要做到专业课与思政课交流互通,满足学生成长需要。3.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突出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精神内核培养。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训练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岗位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促进他们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设计实践教学时,要注意渗透职业教育德育要求。

(二)注重学科育人,将德育任务融入高职教育学科体系中国高校目前共有12个学科门类[5],高职高专院校一般以实用性学科专业为主。虽然专业所属学科相对单一,但课程所属学科却呈多样化。“学科育人”,不仅要有实体知识,也要有相关的程序载体,更要引导学生在收获知识价值的基础上树立对生活、工作的积极态度和情感。无论是哪种学科,教师都要认真地分析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成长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进行正向传递。例如,工科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科学家研究技术和手段去改造自然,但又对自然非常敬畏的心态,倡导科学政治伦理;也可以引用工业机械设计中对生命的尊重,向学生灌输工业操作中安全和生命价值高于一切的核心理念。外语教育如果选取社会发展成果、国家重要政策、领导人国际论坛讲话等拓展性教学内容,也能够对学生进行隐性德育,帮助学生开阔国际视野。

(三)推动课程育人,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德育资源在现代高职教育中,各类课程均能成为德育的载体。在价值引导的功能方面,思政课无疑是最具“显性”的,人文综合素质课程次之,专业课最为“隐性”。虽然课程的价值“显示度”不一样,但在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方面,是有相同之处的。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和毕业生就业方向,可以科学总结各自专业的德育要求。只要深入探索,认真总结,高职院校能够做到让专业课透出人文情怀,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大多直接与社会职业和具体岗位对接,立德树人可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内容巧妙进行,范围可以涵盖个人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专业教师还应适时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立足时展引导学生胸怀世界,放眼未来,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正确剖析所学专业在国家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6]。

(四)立足现实,全面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当前,党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给予多方面的保障支持。立德树人要想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教学体系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在教学体系建设中,教师观念转变最为关键,只有所有教师深刻理解“育人”含义,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才会重新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思考和反思,从而带动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探讨,如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角度的侧重、教学方式的变革等,使人才培养更有的放矢。在教材开发和精品在线资源共享课建设中,适当加入德育元素,让道德教育的覆盖更加全面。可以组织和鼓励教师从社会现实中汲取素材和灵感,编写更多包含中国经验、体现精神价值的“德育型”专业好教材,鼓励专业课教师积累和整理代表中国成就的工程技术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以案例形式把社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教材和网络共享课程之中。

(五)树人成才,促进学生多种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在现代高职教育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沟通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信谣、不传谣的信息辨别能力、准确定位自己的自我认识能力,独立批判性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等等,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学识的获得。人文精神、理性精神的感知和培养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在高职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包括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对未知的知识领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锤炼意志,培养自信自强、敢于探索的精神;而帮助学生培养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则是理性精神教育的最佳体现。

四、几点建议

(一)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政治素养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要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家形势、社会发展成就、重要政策方针等,熟悉与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行业标准,高等教育重要文件精神,掌握教育部文件中的标准提法、权威表述、具体要求,并将之渗透进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尤其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

(二)避免“立德树人”理念推行过程操之过急德育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需要高职院校所有部门整体行动起来,互相协作,共同推进。不宜向所有教师硬性摊派德育任务,更不能要求每一节课、每一个章节里都要搞德育融入;要让广大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认识到,所有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涵,但不能牵强附会地生硬灌输,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尝试修正通识教育体系,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人文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功能。

(三)鼓励高职院校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方式融入教学内容的方式忌生硬,要利用巧妙生动的衔接渗透、不动声色的价值传导、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他们传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在教学研究方面注重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结合专业特点挖掘专业课德育潜力和能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用太多的思政理论专业术语,多用实践案例,不断总结和优化方法手段,并在本专业中进行推广。

(四)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通过学生评教、教学督导评价、代表性科研成果认定等激励方式,组织和鼓励教师提升自身德育意识和能力,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执行关于严守课堂政治纪律的规定,在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中,将德育引领和师德师风评价放在首位,形成良性德育氛围。

参考文献:

[1][2].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OL].新华网,2018-5-2.

[3]方守恩.不忘人才培养初心,牢记一流大学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8(6).

[4]吴广明.立足新时代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N].中国教育报,2018-7-7.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6]肖紫嫣.高职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

作者:刘颖伟 单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