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

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9-10 14:02:00人气:487

摘要: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历史。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需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基于此,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积极作用、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以及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望能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渗透;传承

由于大多数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并未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在课堂上只给学生讲解了基础的语文内容,忽视了语文教学中隐藏的传统文化,这也是当下高中语文教育的不足之处。对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语文素材,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传承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精神财富,是古代前辈通过社会历史实践所形成的民族文化。它不但包含有民族特色的文字、典籍、各类艺术以及学术思想,更具有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建筑、衣冠、哲学思想、艺术形体、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制度等。通过这些文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更能看到古人无穷的智慧。所以,在当前社会下,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积极作用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辅助作用。传统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高中语文教学。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三观的重要阶段,而传统文化恰好具有帮助学生树立三观的优势[1]。这是由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来自于民间,富有趣味性,尤其是里面的一些内容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故事,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另外,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的名人名言、古诗词等,这些知识能够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其次,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精神财富,弘扬、传承传统文化,肯定传统文化,也就是包容不同民族的多元化,并以此来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爱护祖国的正确观念。最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丰富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肩负起传播传统文化历史的重任,以及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1.过于重视传统教学观念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以“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只能被迫接受知识的灌输,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只是敷衍了事,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步骤进行学习。其次,便是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较好地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至于对传统文化渗透工作感到力不从心。

2.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一些高中语文教师认为,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只需要将课本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等教学内容教完即可,于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以讲解文言文、词语的解析为主,从而忽视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2]。另外,还有一些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无法带领学生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3.传统文化资源不足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只知道一味的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教材的分析上,导致学生并未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只是机械的背诵传统文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传统文化教学而言毫无作用。对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教学评价单一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其制定一个符合传统文化的评价方式,而且教师在评价时只重视结果,不在乎过程,导致整体评价毫无参与感,学生不知道有什么问题,教师也不会主动去告诉学生如何改进,更不会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肯定。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文化的渗透。

四.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传承

1.拓展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素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诗歌、文言文都是通过仔细地筛选而决定的,都是对学生的心理有积极作用的优秀文章。而且,里面的每一篇都是富有传统文化的,这也是因为文学自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一些文本都非常真实的在向学生反映其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对此,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教师还需要及时完善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接触传统文化。例如:《沁园春•长沙》这课,这篇诗词主要是描写了伟大主席在重游长沙橘子洲头的感概,也讲述了作者在为建设国家而付出的努力。对此,教师在讲解这篇诗词时便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将诗词的内容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结合文学著作,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国有非常多的传统名著,在这些名著中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展示给人们。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名著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文化价值,从而潜移默化地学习传统文化[3]。在当下,我国还特意成立了研究文学名著的学科,例如“红学”,这是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科。在我国四大名著中,红楼梦的解读角度十分广阔,其中的文化蕴藏也颇为广博。特别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后,其中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多的体现,也因此更加适合后人探究。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一种“抛砖引玉”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自发的进行阅读,进而更好的感受其中的优秀文化。除了《红楼梦》之外,我国的优秀传统著作浩如烟海,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其中的文化价值,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的积极因素。教师可以将阅读计划穿插至教学预案中,通过针对性的安排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阅读名著,汲取其中的文化精神,不断充实自身的道德文化素养。这些优秀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有更好的自我认知。

3.融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历史,而且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着属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也正是这些特色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域风光[4]。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度。例如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调研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文化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节日加入到相应的小组中,然后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图书室等渠道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如节日的特点,历史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之后,教师再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将自己小组的调查结果展示出来,如此一来,学生之间既能相互学习,还能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时,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传承传统文化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文君,俞燕.浅谈乡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关中文化为例[J].西部学刊,2019(03):117-120.

[2]张成军,曾君.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赜[J].成才之路,2019(27):24-25.

[3]闫斌,闫海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35-37.

[4]王江堂.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经典的现状分析[J].学周刊,2020(02):44.

作者:周燕明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