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技术论文
一、“教学做一体化”面临的新困难
1.“教”的管理有难度
在“普职比1∶1”的国家教育政策调控下,各中等职校办学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永康素有“中国五金之都”的美称,机电专业更是人满为患,不仅班级多,每班人数也多(65人左右)。学校受资金和办学场地的限制,无法短时间内建立足够多的实训基地,难以满足那么多班级、那么多学生同时进行实践教学。况且,这么多的学生挤在一个车间里实习,对教师来说,无法应付。因此,如何改善实践教学管理,使学生能学有所练、学用结合,是“教学做一体化”课堂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百闻不如一见”,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操作演示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实践教学,教师一般先按机床数量将参加实践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再分小组演示讲解。这样教师要分组讲解好多次,不仅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师在费力地演示讲解,本组的学生在看、在听,而其他组的学生却无所事事,造成教学管理失控。
2.维持“学”的连续性有难度
普通车床加工技术要求“教学做一体化”,就是理论学几个课时,再实践几个课时。其教学内容往往有一定的连续性,如“阶梯轴的加工”这一项目中“,光轴的加工”是为“低台阶轴的加工”做准备的。虽然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衔接恰当,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学习效果。众所周知,学校普通车工实训的材料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一方面,这些材料存放一段时间往往会生锈,严重影响学生下一个加工任务的继续学习;另一方面,在加工零件过程中,不必要的装拆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所以,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一般都先分析加工过程的各种注意事项,然后简述加工工艺,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加工流程操作。学生只能够按教师吩咐的、依样画葫芦地操作,至于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流程加工,可不可以调换其中的某些操作步骤等问题都不十分清楚。所以大部分中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只能死板地根据指定的操作程序加工工件。
3.“做”的实际操作有难度“
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指导。在车间实践时,一个教师要指导几十个学生实践操作,安全问题就已经让教师十分头痛。还有刀具磨损、车床维护等一系列的车间实训问题,使教师的教学操作难度大大增加。例如,对照机床实物熟悉各种部件功能,教师对照机床设备,一边讲解机床上的各个部件分别有什么作用,一边操作演示给学生看。此时,学生往往一大群地围在教师身边,有很多学生其实根本看不见教师的操作、也听不清教师的讲解。所以,这部分学生上机床操作时,往往还是不清楚该怎样操作机床。
4.做到“评”的及时、全面有难度
适当的反馈评价不仅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有很大帮助,而且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大有裨益。但是,教师要检测学生实践的效果,只有课后检查学生工件时才能知晓,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反馈学生操作练习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拖延了时间,降低了教学效果。怎样才能解决以上新困难,使普通车床加工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促使教学改革有更大突破?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投入少、效率高、效果好”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
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
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信息技术课件的表达能力很强
它能将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能增大一节课的信息量,有效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但在实践教学中却几乎没有应用,最多也只是播放一些操作录像。因此,笔者尝试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校内车间实习,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新的教学路子。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解决“教”的管理困难问题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机床设备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教师可以轻松地讲清机床的各部件结构和用途;而且学生也可以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教师还可以方便地放大重要部件进行重点辅导(如车床中的各刻度盘);也可以随时中断讲解,向学生提问,检测学生对机床设备的熟悉程度。由于数字特技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图形设计技术等新型传播技术的介入,现代教育技术由过去的隐性教育元素转变成现代的显性教育元素。教师可以从单调、沉闷,甚至是烦琐的解释、说明中解脱出来,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单调乏味的实践教学,逐渐被充满色彩美、构图美、立体美等声形并茂的视听教材所替代,人们向往的“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的教育愿望也变成现实。
2.解决“学”的连续性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用录像具体地演示,而且还可以用动画生动地模拟整个操作过程。这种全班示范的教学模式,方便全体学生同时观察每个动作的操作要领,将诸多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学生掌握不好的操作要领进行重放,直到每一个学生都看清,并熟记在心为止,达到“手把手教”的效果。
3.解决“做”的实际操作问题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方便地用软件模拟加工过程,特别是CAXA等仿真模拟软件。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加工需要,选择不同的刀具、改变切削参数,利用这些软件仿真模拟整个加工过程给学生看,而不必浪费材料去加工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学生通过观看仿真加工,很自然地理解哪个工艺比较合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减少因不理解工艺而造成加工不当。
4.解决“评”的及时、全面问题
教师从学生掌握技能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的目标及指导中发现的典型问题,编写出有针对性的脚本,在电教人员的协助下制作出信息技术课件用于阶段性小结或总结。此时,教师采取课堂化授课方式,将课件的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形象生动,重点突出,且以点促面、点面结合,学生兴趣盎然,巩固了所学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可以用数码相机等设备,将学生现场的操作过程拍摄下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在哪里。“教师纠正多遍,不如学生自己看一遍”,学生在屏幕上看见自己的操作,大多数学生马上就明白错在哪里;即使没有马上反应过来,经其他同学的提醒也立刻清楚了。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不仅能让问题学生纠正错误,对其他学生也能起到警示作用。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1.实训车间要配套改革,便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时代的需求。而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一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新的教育技术,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简单比拟的。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只重视实习生产设备的更新,却忽视了实习教学设备的更新。学校的实训车间还是老样子,机器设备不断更新,却始终没有配备信息技术设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在车间内配备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建设现代化的实训车间,从而方便实习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2.实践教师要勇于挑战,敢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实践指导教师要主动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教师不能对信息技术应用自如,当然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魅力。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已经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辅导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指导、演示,更多的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并编写一些辅助教学的课件来丰富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容量和质量。
3.实践教学要真刀真枪,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实践教学强调实际操作,而实际操作绝不能像理论课教学那样照本宣科,必须有真功夫才行,这一点与文化课教学截然不同。实践教学要“真刀真枪”,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如果只注重信息技术的“花架子”,搞不好会收获甚小甚至毫无收获。
作者:黄挺 单位: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