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培训论文 > 静脉导管维护工作坊培训模式应用效果

静脉导管维护工作坊培训模式应用效果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0-30 14:23:00人气:461

【摘要】目的:探讨工作坊培训模式在规范护士静脉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全院进行静脉导管维护质量控制调查,并对54名静脉治疗小组联络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培训。理论考核以百分制计分,划分4个等级。结果:培训前静脉导管维护质量控制检查,冲管及封管、输液接头护理、静脉导管固定及撕除贴膜的合格率分别为85.00%、82.00%、80.00%及75.00%;培训后合格率分别为95.00%、100.00%、96.00%、98.00%,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培训后为(87.98±7.43)分,显著优于培训前的(78.19±8.91)分(P<0.01)。100.00%的护士认为此培训方式对以后静脉导管维护有帮助;96.30%的护士对此培训方式非常满意。结论:工作坊培训模式既能有效提高护士的静脉导管维护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又能有效激发护士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了培训效果。

【关键词】工作坊模式;静脉导管维护;护士培训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静脉导管装置种类的增多及对输液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导管维护不当可导致患者受到伤害。刘名君等[1]调查144所安徽省各级医院静脉治疗现况,显示在静脉导管维护方面,正确实施冲封静脉导管及接头更换的医院仅占58.33%。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专业、规范的静脉输液治疗维护,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我院于2018年4月对全院静脉治疗小组成员进行静脉导管维护理论水平调查,针对薄弱环节,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重点培训,包括理论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指导、总结提炼、体验分享。工作坊是一种应用于临床护理人员培训的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参与、互动等培训方式,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参与者及培训者学习积极性,补充了单一、呆板的单向授课方式,广泛运用于学校教学和在职培训[2]。本研究将这一教学方法应用于静脉导管维护培训中,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来自全院54个护理单元静脉治疗小组联络员,均为女性,年龄22~50(31.78±5.36)岁,本科32名,大专22名,工作年限为4~30(9.65±5.61)年,主管护师20名,护师28名,护士6名。

1.2方法

1.2.1成立工作坊管理和培训小组管理小组由1名分管静脉治疗的护理部主任和1名静脉治疗组长组成,主要负责工作坊培训项目的统筹管理,包括培训前期筹备、院内静脉导管维护现状调研、培训计划、培训前后考核和结果分析、监管计划实施的过程、评价计划实施的效果等。培训小组包括理论和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小组组员2名,来自获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业证书的肿瘤科护士长和干部呼吸科的省静脉治疗委员会副主委护理专家。技能培训组包括5名教练员,10名辅助教练员,均为静脉治疗骨干护士,分别来自肿瘤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呼吸科等中心静脉导管比较多的重点科室,均接受过省级相关静脉治疗培训。

1.2.2前期准备(1)收集资料:①各护理单元静脉治疗小组联络员针对静脉导管日常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手机拍摄记录,统一将照片发送至静脉治疗小组微信群,培训小组组长负责整理分析照片;②护理部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静脉导管维护质量控制检查,调查全院静脉导管维护现况,包括各种输液工具的维护情况,冲封管时机、冲封液量、导管的固定、穿刺部位的选择、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等。分析发现,在冲管及封管、输液接头护理、静脉导管固定及撕除贴膜等方面,合格率比较低。(2)护理部根据201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3],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参照相关文献,自编测试试卷,试卷内容共30个条目,包括一次性钢针、静脉留置针、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输液港等输液装置及日常维护等知识。对全院所有护理单元54名静脉治疗小组联络员通过微信问卷星平台进行测试,调研静脉治疗小组成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1.3培训方法

根据《规范》要求,采用工作坊教学方式进行培训。(1)理论培训(0.5学时):采用幻灯片形式讲解导管冲封管目的、时机、浓度及冲封液量、不同输液接头正压封管的步骤、固定方法的选择及静脉导管日常维护等相关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1学时):将静脉治疗小组成员拍摄的照片中典型案例制成PPT课件,用“大家来找碴”形式指出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的办法,现场讨论,制定整改措施。(3)实践指导(2.5学时):将静脉治疗小组成员分为5组,每组人数控制在10~11人,每组有1名技能教练员及2名辅助教练给予规范化演示。①冲管及封管:外周静脉留置针用3~5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PICC、CVC及PORT5~1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肝素帽边推边退针头,当剩0.5~1ml封管液时,用手掌大鱼际顶住注射器针头,一边推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液速度,在推的瞬间先夹闭拇指夹再拔针;正压接头封管液推注完毕,先分离注射器后夹拇指夹。加强规范性操作,可降低静脉导管回血堵管的发生[4]。②输液接头护理:每周更换输液接头,输液接头疑似污染、接头中有血迹及残留液时应立即更换。用75%酒精对接头的横截面及纵截面用力擦拭,至少15s,待干后连接接头[5]。③静脉导管固定:采取高举平台法U型固定,单手或双手持透明敷贴无张力垂放,敷贴中心对准穿刺点。捏:从穿刺点捏留置针柄突起或中心静脉导管。抚:自内向外抚压整片贴膜。压:边压边框边撕贴膜,肝素帽或正压接头高于穿刺点。U型固定降低导管留置过程中回血、血栓等发生[6]。④贴膜撕除的方法:0°或180°撕贴膜。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模型模拟练习。(4)培训后考核:操练结束后每名护士均在分组教练员处现场独立完成操作考核并计分,考核以百分制计分,包括4个部分:冲管及封管(30分),输液接头护理(20分),静脉导管固定(30分),贴膜撕除(20分);另外护理部再次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相关理论测试。(5)总结:护理部主任总结此次培训工作,要求各护理单元静脉治疗小组联络员培训结束后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全科覆盖培训,留有培训记录,考核成绩上报护理部。

1.4培训效果评价

(1)比较工作坊培训前后全院静脉导管维护质控合格率:工作坊培训前后2个月全院进行静脉导管维护质量检查。按照我院静脉导管维护质量考核标准进行统一质控,计算静脉导管维护质控合格率(各项维护措施合格条目/该项维护措施检查条目)。(2)比较工作坊培训前后导管维护知识理论成绩和现场技能考核情况,以百分制计分,85分以下为不合格,85~90分为一般,91~95分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3)满意度调查: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对工作坊培训模式的效果认可度及满意度,不记名。培训效果认可度评价分为无帮助、一般、有帮助;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理论考核成绩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描述;培训前后质量控制合格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培训前后各等级成绩人数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平均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全院静脉导管维护质量控制检查合格率比较

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冲管及封管、输液接头护理、静脉导管固定、撕除贴膜的操作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P<0.01)。见表1。

2.2导管维护技能现场考核情况

导管维护技能现场考核优秀22人,良好27人,一般5人,不合格0人。

2.3培训前后静脉管路维护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后护理人员的静脉管路维护理论知识考核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见表2。2.4培训效果认可度和满意度100%护士认为工作坊培训对以后静脉导管维护有帮助;96.30%(52/54)的护士对工作坊培训方式表示非常满意,1.85%(1/54)护士表示满意,1.85%(1/54)护士认为一般。

3讨论

3.1工作坊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导管维护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工作坊培训模式形式新颖、多样,注重培训人员的动手能力及参与性,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应用于静脉导管维护的培训,成效显著。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护理研究的理论课程教学,学生对工作坊形式教学的满意度达83.00%以上[7]。易于颦等[8]采用工作坊模式应用于10个重点科室管道固定培训中显示,各类管道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静脉输液工具种类越来越多,像PICC、CVC、输液港等不是所有临床科室都能频繁使用或者见到这些工具,因此部分科室对如何进行维护缺乏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规范的技能。表1结果显示培训后导管维护的各项技能合格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静疗小组成员熟练掌握各种静脉导管维护技能。经过工作坊培训后,提高并规范了护理人员对不常用输液工具的维护技能,这可能与工作坊培训模式注重实战,激发了静疗护士的学习兴趣,促进护理人员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技能操作有关。表2结果显示,培训后护士理论考核成绩平均分明显优于培训前(P<0.01),表明工作坊培训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

3.2工作坊培训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积极主动性

工作坊模式注重护理人员的参与性和实际动手能力,护理人员能主动寻找问题,面对面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培训氛围良好。工作坊模式培训内容及方式与培训人员的需求相契合,使培训效果产生积极正向作用[9]。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技能操作练习,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及患者的满意度[10]。本次调查表明,100%护士认为工作坊培训对以后静脉导管维护有帮助;96.30%的护士表示非常满意,提示护士对工作坊培训的效果认可度及满意度高。

3.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未将工作坊培训模式与其他培训模式进行比较,未设立对照组,只采取了自身培训前后对照,试验设计不全面,且采取的评价指标不够全面、客观,今后将扩大研究面,纳入其他培训模式的研究进行对照,并收集制定更客观的指标进行全面评价。综上所述,采取工作坊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血管通路装置维护的理论水平及规范操作技能,激发护士学习兴趣,使静脉治疗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名君,吴丹,吴德全,等.安徽省静脉治疗护理的现况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8):565-570.

[2]王雪华.工作坊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8):29-30.

[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4.

[4]刘莉,王海明,陈松宽.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预防规范化护理流程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8):1803-1804.

[5]林丽婵.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5):160-161.

[6]姜振娟,王海英,郭琳.静脉留置针U型固定技巧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4):195-196.

[7]周旋,高钰琳,孙晓嘉,等.基于工作坊模式的专科层次护理研究课程设计[J].护理学杂志,2014,29(15):4-7.

[8]易于颦,丁福.工作坊在护士规范管道固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6):424-427.

[9]石永乐,李继平.个人-组织契合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状况[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622-624.

[10]涂晶,陈秋华,卢苇,等.规范化护理流程在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97-99.

作者:管玉香 闫春玲 曹慧 林青 杨敬平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