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培训模拟教学法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模拟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参加新生儿复苏培训的94名学员,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名,研究组47名。对照组应用常规培训,研究组应用模拟教学法培训,对比两组学员在应用不同方法培训后对理论知识、应变能力、操作技能、评估及团队合作能力、自身培训方法的认同率、临床医师满意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应变能力、操作技能及评估及团队合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医师对研究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自身培训方法的认同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应用模拟教学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培训学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其在临床实际抢救中有着过硬的知识支撑,进而能够增加临床医师的满意度。同时学员对模拟教学法的认同率也较高,值得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应用。
关键词:模拟教学法;新生儿复苏;培训;综合素质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会引起患儿器官衰竭、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严重降低了患儿的生存质量[1]。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早期的复苏抢救能够明显降低患儿的残疾及死亡率,这要求临床医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抢救知识及反应能力,因此要定期对临床医师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不断提高其复苏技术[2]。在常规的培训中,学员不能实际参与临床实践,导致培训的质量较低[3]。随着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改善,近年来模拟教学法逐渐出现并在临床其他领域的应用中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其有关在新生儿复苏中应用效果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为进一步探讨模拟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现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参加新生儿复苏培训的94名学员为研究对象,报将结果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参加新生儿复苏培训的94名学员,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名,研究组47名。对照组男8名,女39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2±1.0)岁,其中本科28名,专科19例。研究组男9名,女38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4±0.8)岁,其中本科26名,专科21例,两组参加培训学员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培训。研究组应用模拟教学法培训,①培训老师依据新生儿复苏提出相关问题,并指导学员自行查询文献分析问题。并让学员说出自身的想法,培训老师对其进行为分析、讲解。②引入案例,选取新生儿复苏的典型案例,与学员分析并进行讲解,耐心地示范每一个新生儿复苏的操作步骤,并指导学员实施单项操作训练。③情景模拟,选取新生儿复苏实施的代表性情景。分别让学员扮演医生、助手、护士的角色,并对学员进行分组。指导小组成员完成抢救后实施情景模拟抢救训练,培训老师告知呼吸、心率及面色的变化,同时记录各个小组在情景模拟中的有关流程。④总结,情景模拟训练结束后培训老师依据记录流程对各小组学员进行点评,指出其在新生儿复苏中的错误及问题,指导学员自出查询正确处理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指导。⑤考核,在每项培训后均进行相应的考核,对于有问题的学员进行强化培训。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综合素质,每项评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学员的综合素质越高。同时让临床医师对学习情况进行满意度评定,80~100分:满意,60~79分:基本满意,小于60分: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学员对自身培训方法的认同率,包括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应变能力、加强学习兴趣及体现学员是实践的主体四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员综合能力评分对比
研究组理论知识、应变能力、操作技能及评估及团队合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医师对学员满意率对比
临床医师对研究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学员对培训方法认同率对比
研究组对自身培训方法的认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据临床相关数据显示,年龄小于5岁患儿的死亡中,大约有8%与出生时窒息相关。新生儿复苏的原则是要求医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有关急救操作,给予患儿有效复苏,因此这要求医师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及扎实的能力[4]。医院在承担治疗疾病任务的同时还要培养医学的专业人才,其培养的方式及效果决定着医学生的综合素质[5]。常规的培训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是由培训老师讲解、演练有关知识及操作,完成后在由学生进行实践,其目的、目标不明确,导致整体的效果不理想[6]。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有条件下,通过不断与患者沟通来获取其合作,并对典型病例的诊治场景进行模仿,从而不断培养受训生的综合能力[7]。在常规的教学中,对受训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力度低,因此在实际的诊治中,医护人员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现象,对新生儿复苏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8]。在模拟教学法中,通过结合新生儿气管插管模型、新生儿标准化患者模型、模拟产妇、典型病例进行结合,提高医护人员各项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培训了其临床的判断及协作能力[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理论知识、应变能力、操作技能及评估及团队合作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医师对研究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模拟教学法能够提高受训生的综合素质。在模拟教学法中,通过导入相关的案例来还原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能够受训生的兴趣[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对自身培训方法的认同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更高。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应用模拟教学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综合素质,保证其在临床实际抢救中有着过硬的知识支撑,进而能够增加临床医师的满意度。同时学员对模拟教学法的认同率也较高,值得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雅依,王荣英,贺振银,等.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录像分析教学模式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85.
[2]邱玲,何任红,石真润,等.模拟教学结合问题教学模式在康复常见病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9):90-91.
[4]廖飞,钱丹丹.医学模拟教学及其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实施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8,17(4):416-419.
[5]张文娟.Simbaby情景模拟教学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45(55):78-82.
[7]刘华华,陈志芳,罗晓平,等.微课教学联合标准化模型在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8,32(6):643-644,647.
[9]吴姗姗."关于保障我区新生儿健康的建议"滚动督办再获新进展香港儿科医学院基金在宁举办首期新生儿复苏新理论新技术培训班[J].宁夏人大,2018,67(5):25-25.
[10]钟玉.PDCA循环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3):183-184.
作者:王云峰 丁秀敏 单位:河南省方城县妇幼保健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