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问题分析
摘要:地勘单位转型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此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转型期间许多的工作需要理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也存在种种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中可能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希望能为地勘单位在转型期间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地勘单位;转型;安全教育培训
1地勘单位转型期间安全教育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地勘投入锐减造成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教育培训投入是安全投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勘单位有着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加之经济环境的叠加效应,监管政策的严厉规范,地质找矿市场遭受重创,从“熙熙攘攘”到“门可罗雀”,市场清冷至雪上加霜。或许在某些领导眼中安全投入可有可无,为了充分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项目,安全投入会一减再减[1]。员工消极应对安全培训。以地质找矿为主业的地质勘查单位,由于长期从事较为单一的地质找矿工作,人多,专业性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差。当前,地质找矿市场呈断崖式下滑,从“兴盛”到“衰落”的传统地勘队伍,员工感觉一落千丈,收入从高位跌入低谷,心态也从“兴奋”转入“焦虑”,曾经按部就班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因员工心理失衡带来的困难,出现消极应对安全教育培训等局面。安全培训走过场、走形式。部分地勘单位领导认为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并不是对员工进行教育,而是为了应付各类检查,所谓的安全培训无非就是发几张安全宣传页,主讲者照“纸”宣科,讲完了就立刻进行培训测试,且是开卷考试,然后将考试结果进行统计,由专职人员记入每个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这种“培训”形式很难达到对人的安全教育目的,不能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甚至会给今后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安全教育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地勘单位安全教育培训老师长期以来由安全科室人员担任,安全科室人员或许具备扎实的安全生产理论基础,但是未必具有丰富的安全生产实践经验,这就造成培训的局限性,培训效果无法保证[2]。任务压力下的取证培训。地勘单位用于项目的特种作业证、安全员证、项目负责人证等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取证,参加培训的人员,并不是以增长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为目的,而是以“取证”为目的,甚至一些根本不是从事该岗位的人员被要求“考证”,造成突击学习,眼前强记,敷衍过关,过后全忘,甚至培训对象“证”“岗”无法“对口”。地勘单位安全培训时长依据模糊。依据《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安监总局第20号令)第五条,地质勘探单位被归为非煤矿矿山企业。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第3号令)第十三条,非煤矿山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但又依据《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35号令)第十二条,地质勘探单位从事坑探工程作业的人员,首次上岗作业前应当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以后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20小时的安全生产再培训。以上是安监总局关于地勘单位安全培训的相关规定,既然把地勘单位归属于非煤矿山,因而其安全培训理应按非煤矿山的要求去实施,即从业人员均应接受初次72学时,每年20学时的培训;而35号令却只要求地勘单位里从事坑探工程作业的人员应接受初次72学时,每年20学时的培训。一个政令要求对象为从业人员,另一政令要求对象只是坑探作业人员,众所周知,地勘单位的作业岗位除了坑探还有钻探、物化探、测绘、内勤等等,这貌似矛盾的规定居然均出自安监总局令,让单位安全管理者无所适从。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势必加大投入,千篇一律的培训对不同岗位人员无针对性,难免做“无用功”。
2转型期间安全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2.1领导重视
地勘单位的主要领导是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领导要切实肩负起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责任与义务,特别要认真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2.2调动员工参与安全培训的积极性
转型期间人员积极性的调动无疑最大的因素就是个人收入的增加,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单位领导应认清形势,树立大局观,目的应为单位将来更好的发展,这时必须注重单位整体素质的提升,然而员工的安全素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安全素质必须先行投入,可对员工采取激励措施,例如进行安全培训合格表彰,将安全培训考核与安全绩效工资挂钩,安全考核评优等。
2.3经费保障,制度保证
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包含在安全生产投入中,安全生产投入不能因为经费不足而任意缩减,严格执行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第六条的规定,地勘单位安全费用按地质勘查项目或者工程总费用的2%提取。项目投标时不得以缩减或不计安全生产费用做为竞标条件,地勘单位自身也要严格制定相关经费保障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且应公开账目,接受所有员工的监督及审计部门的审计。地勘单位进行很好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参与国际化,国际化的竞争必须要遵守国际化的游戏规则,在国际工程竞标中,竞标文件必然包括安全与职业健康方面的内容,因此如何完善单位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必然,因此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的好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4强化安全培训团队建设
安全培训质量的提升必然对师资队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单位要加大对现有培训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培训策划、实施及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生产一线、兄弟单位、科研机构等的工程师、工人中选聘安全生产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人员担任专兼职安全培训教师。安全培训团队要对培训过程及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及时发现培训的内容、形式与生产实践产生的偏差,并进行调整。
2.5安全培训时长依据的确定及培训的针对性
关于地勘单位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时长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遵循《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即所有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安全培训教育,宜多不宜少,俗语讲“艺不压身”,多学些安全生产知识是好事,单位内部人员岗位调整,内业人员也许会去从事外业,这时曾学过的外业安全知识或许就能派上用场。另一方面,不同工种的安全教育须针对工种的生产特点进行,编制或采购本适合本工种的安全培训资料,由本工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傅“传帮带”;对于临时雇佣的农民工、派遣工也必须进行初次不少于72学时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2.6培训形式多样化、趣味化,注重知识更新
传统的培训形式为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老师在台上进行说教式的讲课,台下学生可能有的已经走神、犯困。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改换一下培训形式,如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学生”,这样既可以检验该学生的学习认知,也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机微信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直观、寓教于乐、随时随地的安全教育。科技进步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尤其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使用,老旧教材已无用武之地,必须针对新情况采用新教材。
2.7积极创建安全培训标准化
注重安全培训“回头看”,依据PDCA原则,及时准确地掌握教育培训的具体效果,并巩固以往教学成果,及时纠正教培工作中的错误与偏差,依据统计的信息对教育计划进行修正与完善。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育主题与培训形式,进行有的放矢的因人而教,这样既可以提高受培训者的主动性又可以遏制整体培训中学而无效的形式主义现象。
3结语
转型期的地勘单位虽然面临的困难重重,但是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绝不能放松,国家及国际社会对安全、健康、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必然迫使用人单位在此方面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地勘单位在未来参与国际工程竞标中总会脱颖而出,实现转型发展质的飞跃。员工整体安全素质的提高对于地勘单位的转型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虽然前期会有所投入,但是把钱花在买药治病上总远远强于事故善后上。
参考文献
[1]阙友坤,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338-339.
[2]胡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前提[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9):85.
作者:于冬 单位: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查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