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培训论文 > 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研究

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6-08 01:48:00人气:474

一、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模式

(一)脱产培训

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的脱产培训由新疆各级党校完成。脱产培训的优点是乡镇干部可以和教师、同学互动。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当面问教师问题,教学程序规范;对教师要求高,教师要驾驭课堂、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培训模式。脱产培训的缺点是占用乡镇干部的工作时间较多、不符合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

(二)在岗学习

在新疆各乡镇的站所、村(社区)建立“双语”学习培训实践基地,选派参加“双语”培训的乡镇干部到少数民族或汉族比较集中的乡镇、社区实践基地锻炼,边学边干。采用先在岗学习再集中复习的方法,晚上在学校统一学习后,第二天集中乡镇干部重新将晚上的学习内容再次进行学习,用强制的方法使乡镇干部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强化学习记忆。要求乡镇干部学“双语”不光要看进度、见数量,还要看转变、到质量,做到学一句、会一句,教一个、记一个。在岗学习的优点是节约乡镇干部的时间、在干中学,缺点是乡镇干部需要有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结对互学

结对互学模式的交往对象是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它是介于轻松环境下的高效率的学习。结对互学交往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彼此的文化,结对帮学,相互促进。民汉交流和民汉干部“一帮一结对子”、“一帮多”、“多帮一”等方式开展培训,结合民汉干部比例,采取“1+1”(1名少数民族干部与1名汉族干部结成帮扶学习对子)或“1+3”(1名汉族干部与3名少数民族干部结成帮扶学习对子)干部结对帮学活动,互相帮助学习“双语”,双向负责,相互提高。结对互学的优点是结对干部在彼此帮助、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专注的学习,其缺点是结对干部在时间安排上要灵活,避免和双方工作任务冲突,需要组织协调结对干部并为其创设条件。

(四)实践锻炼

人们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深化依赖于各种实践锻炼、考察、调研等活动,在经历中学。因此,有针对性的将汉族干部调整到少数民族村住村,将少数民族干部调整到汉族村住村,参与到实际锻炼中。实践锻炼的优点是乡镇干部直接接触工作语言,学习的语言地道,相当于是语言实习、实践,学干结合,其缺点是对乡镇干部在工作前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五)个人自学

个人自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系统学习,是乡镇干部自我提高的主要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关键是学而用之,在运用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进行自我肯定。这一模式可以在实际当中运用到生产教育、交往模式、自教模式中。大多乡镇干部“双语”培训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定课程、定时限、定期考的模式。乡镇干部用传统方式自学“双语”,完全依靠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会相对枯燥,而且必须具有自我监督、约束能力。若结合网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则学习时间灵活,自主性强。个人自学的优点是乡镇干部边工作边学习节约时间、在干中学,充分发挥主动性,其缺点是需要乡镇干部有自我约束性和自学能力,若使用的是目前流行的网络课件,则对课件的开发要求高,对人机交互性要求高。

(六)远程教育、网络培训

针对新疆各地距离相隔较远的情况,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多采用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学习载体的远程教育。如伊犁州直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基地663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596个,建成“红色家庭播放点”1164个,配备教学仪器(CD、VCD、DVD、电脑、影视设备、电视机、录音机等),发放录音磁带、录像带,通过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的推广提高乡镇干部的“双语”水平。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的优点是乡镇干部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节约时间。录像、课件拿来就可以观看,学习起来很方便,与传统教学接近,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学设备可以提供大量、广泛的学习资料,创造良好的视听环境。其缺点是对网络等硬件有要求,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制作成本高,制作过程复杂,而且在网上下载、学习需要乡镇干部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点:

(一)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

由于新疆各县、乡受地域、地理因素的影响,经济实力不相同、师资发展不平衡,使得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的发展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培训设施的配备方面。如伊犁州、县两级财政投入乡镇干部教育培训经费1309万元,伊犁州委党校2010年新建的学术报告厅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总投资600多万元,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下拨专项补助资金150万元,伊犁州委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软硬件建设有了较大改观。而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伊犁州有些县的硬件设施却难达标准,如昭苏县阿克达拉乡开展乡镇“双语”培训班,由于经济条件的局限,教学设施非常筒陋,只有一块黑板、几只粉笔。

(二)培训的统筹性需加强

2007年,新疆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进行了部署。现在,纲领性的培训原则和概括性的宏观说明已经具备,但缺少配套法规、细则的支持,造成新疆各级、各地的“双语”培训工作没有细化的、统一规范的标准,难以实现“双语”培训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纪律还不够严明,有些县以单位事务忙推脱培训、个别单位随意调整培训人员。各县乡党委自行制定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规划,制定议事议程、培训计划,部署教育培训。而一般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成立“双语”学习领导小组,制定规章及考核机制和督察管理。这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新疆各县乡党委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的欠规范化。新疆有些县的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快慢节奏不平衡,一段时期为了迎接上级考核,晚上夜学“双语”、周末补“双语”,而且配套下发《基层干部“双语”学习百日强化培训系列活动》通知,耗费大量精力。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平时松懈,考核前期恶补,影响了乡镇干部正常的工作、休息时间。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存在主观随意性较大的情况。

(三)远程教育需要维护、支持

按规定,自治区、各地州在昆仑网上可以下载“双语”教学视频,但远程教育需要维护。霍城县的政府网站下载了昆仑网远程教育“双语”网站的学习内容,但字幕太小,还不能放大。昆仑网的远程教育“双语”网站还存在文件字幕与内容的不对应性,文件字幕是“汉学哈”,实际是“汉学维”;归类不清,有些课件的名称是“双语”课堂(本来应是“汉学维”),这些“双语”课堂课件和“汉学哈”课件归在一类,无形中给初学“双语”的乡镇干部带来了困扰和不必要的学习困惑。结合新疆“双语”教学实际需求开发的“双语”教学软件―――维吾尔语电子书,没有为使用者提供下载服务。语言体验软件包括汉语和维吾尔语,暂无哈萨克语,说明语言体验软件还有开发的空间。

(四)培训前的调研力度需加大

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前的调研是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发现干部是否具备完成基层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并实施培训。按照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的要求,培训应该是因需产生,在设计教什么培训内容之前,应实施培训需求调查,按需求设计培训方案,使培训课程内容与工作相结合。对“民学汉”的乡镇干部,要着重加强日常交流、农村政策、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对“汉学民”的乡镇干部,要着重加强日常对话、接待来访、服务措施等方面的培训,使每一期的“双语”培训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千篇一律的“双语”培训对教师来说是照搬模式,对学员来说是隔靴搔痒,起不到对症下药的效果。

(五)培训内容需完善

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课程设置的有些内容离学员所处的实际生活有距离,书面语较多,使得有些本来会“双语”的学员在接受培训后,语言介于朴实的口语与文绉绉的书面语之间徘徊,反而表达不顺畅了。目前,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按“汉学民”、“民学汉”的语言需求分班,但是各行各业的乡镇干部需求的专业语言不同,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的需求暂时还没有完全满足。乡镇干部“双语”培训时可以结合村、乡实际,选择乡镇干部“双语”会话内容,比如,运用“双语”介绍自身基本情况、负责的工作、联系村的基本情况;模拟开展走访入户场景,用“双语”询问户主基本情况、从事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及政治面貌,对林果业、新农保进行简单宣传,等等。新疆乡镇干部学“双语”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若学到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不多,易使乡镇干部出现应付思想,缺乏学习动力。“双语”培训教授的知识不能脱离实际用途,必须满足乡镇干部日常工作需要。增强“双语”培训实效性,让政府的投入变成有效投资,提高乡镇干部运用“双语”的能力。把握速成特点,强化“双语”实践。乡镇干部“双语”培训不同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在着重利用“双语”培训教材的基础上,还应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补充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使“双语”学习内容有难有易,确保“双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新疆有些县为了确保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的完成,保证“双语”师资队伍数量,大多采用抽调和聘请的方式补充“双语”师资。从学校和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担任“双语”教师,再依次配备到县委党校和全乡镇;有些县是通过选、培、聘的方式,建立一支专兼职“双语”教师队伍,依托县乡党校的功能和作用,开展乡镇干部“双语”培训。通过抽调、聘请“双语”较好的在职干部、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等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解决“双语”师资不足的问题。这种积极开展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的态度令人赞赏,但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中师资匮乏的问题。

(七)生源的多层次性需要因材施教

通常,一个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班里接受培训的学员基础不齐,有讲“双语”特别流利的学员,但是一般也有参加培训之前一个字母都不会的学员。根据这种情况,就需要对学员因“材”施教。如伊犁州组织部对乡镇干部“双语”培训提出了ABC学习计划,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班也根据实际水平分为基础班、强化班。在考核时根据实际情况把考核细化,既鼓舞乡镇干部的学习热情,又做到严格考核制度;既能从实际出发,做到公允合理,又做到考核标准不是“一刀切”。这是对目前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考核的一次考验,也对考核制度细化、人情化的制定提出了要求。

三、加强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经费保障

为确保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取得实效,自治区党委把“双语”培训经费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专项费用之一,每年从财政划拨500万元,用于少数民族聚居、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州、县市基层干部“双语”培训工作经费补助。建立基层干部“双语”教育培训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基层干部参加“双语”培训、“双语”培训教师的课题研究和“双语”教材翻译的费用。争取多方投资,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多元化干部教育培训资金投入机制。

(二)建立经费的管理使用制度

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前的调研力度需加大,培训针对性、实效性需增强。不重复投资,确保投资效益。培训基层干部要做到全覆盖,不遗漏。尽量争取政府加大对“双语”培训的支持力度。这犹如一块有待开发的荒地,需要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各界力量的支援,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要把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和干部培训工作的需要逐年增加。探索建立干部培训基金,积极争取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扩大经费的筹措渠道。同时,必须明确乡镇干部“双语”培训不得以盈利为目的,要建立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经费的管理、使用制度,积极探索降低“双语”培训成本的办法,用足、用好“双语”培训资金,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培训效果。

(三)政府管理力度要加大

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要走向制度化,不断完善各项学员管理制度,保证学员管理有章可循。强化学员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针对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建立问责机制与处罚规则,不仅是书面表述的培训后监督管理,那对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无法形成有效的制度监控,难免成为一把无刃之剑。切实落实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工作的管理、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干部“双语”培训考核机制,改变管理者的思维惯性。成立专门部门,明确领导、教师、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内容、形成制度,学员管理工作同样要有章可循。如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班结束后,成立的专门部门及时把干部“双语”培训情况反馈给该县、乡组织部门。加强跟班管理,组织部门选派监督员协助临时党支部全程参加管理和服务,掌握、记录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班情况。

(四)“双语”培训和提拔任用相结合

在乡(镇)场、街道(社区)领导班子配备中,把“双语”水平作为选拔任用基层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将学习“双语”的成效作为检验基层干部学绩的重要指标,把乡镇干部“双语”培训与工作考核、岗位评判、职务评聘等人事管理制度衔接起来。把一些重点班次学员的《学习考核登记表》、《学员毕业鉴定表》、学员考察材料以及《学员能力素质测试登记表》一并装入干部考察档案,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精选培训内容,争取投入与效益的最大化,避免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

(五)坚持干部“双语”培训和绩效考核相结合

对要进行脱产培训的新疆乡镇干部,在“双语”培训前要进行课前教育,提出明确要求。认真实行考核兑现,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逐级进行培训干部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年底奖金、评先选优挂钩,兑现绩效工资。对要进行单位培训的新疆乡镇干部,成立专门的“双语”培训部门,加强学员自我管理。地、县、乡三级党委和各部门齐抓共管,实现由“软任务”向“硬指标”的转变,实现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激发广大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

(六)重视以文化为背景的干部“双语”培训

语言交际属于社会活动,要顺畅地交际,就要先了解其交际文化。不同语言使用者的思想、信仰、习俗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重视文化对人的影响,因为它影响着语言运用,这也是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必须结合文化的原因。重视民族文化与“双语”培训的关系,在语言学习中如何用学到的语言进行最有效的表达,是语言学习者应注意的问题。

(七)筛选优秀的“双语”教师

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句话说,“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无法驾驭语言,没有深厚的理论修养,把握不了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的教师必须既是语言专家又是政策理论专家,只有将这两个角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完成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的任务。筛选专业水平高、理论知识强的教师,特别是强化“双语”培训班的教师水平,尤为重要。

(八)培训可以穿插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涉及跨文化教育研究、学习第二语言的心理学研究等多种教学技能的研究。新疆乡镇干部“双语”培训的教学方法要考虑乡镇干部的兴趣和需要,使乡镇干部能够最终使用目标语。这当中既有许多理论问题,又有许多实际操作问题需要实验、探讨.

作者:武金峰 高翠珍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