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培训论文 > 医院护士长心血管急救技能培训论文

医院护士长心血管急救技能培训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6-07 19:07:00人气:390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50名在职护士长,均为女性,护龄6~33年。学历:中专39人,大专5人,本科5人,研究生1人;任职时间:5年以下25人,5年(含5年)以上25人;科室:急救科室(ICU、CCU、NCU、急诊)10人,非急救科室40人。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培训模式,导师分段播放多媒体课件,穿插讲授有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学员一边观看视频一边使用模拟人练习。培训时间4.5h,包括视频教学100min,成人、婴儿模拟人练习各55min,理论、技能考核各30min;课程内容包括成人BLS急救和婴儿BLS急救;采取全员脱产形式组织实施。

1.2.2考核方法考核分理论与技能两部分,考核标准、考核内容依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复苏指南。技能考核模拟医院各科室场景,将考试人员作为第一目击者,要求其完成从检查患者反应到做完2个周期的按压、通气单人心肺复苏及双人心肺复苏操作为止,各项操作完全正确为通过。理论考核采取闭卷考核形式,合格成绩为84分,76~83分可以参加补考,75分以下需重新学习。只有理论和技能考核均合格才可以获得结业证书。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受训人员中,一次性通过考核的40人,补考6人,重新学习4人。低学历者与高学历者相比,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任职时间大于5年(含)与小于5年的相比考核成绩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科室与非急救科室相比考核成绩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学历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对大专(含)以上及以下学历参训护士长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进行统计学,发现学历不是影响考核成绩的因素。分析原因:一是AHA-BLS课程所讲授的是心血管急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是医护人员工作中经常提及、应用的技能,对该技能的掌握和使用,不会因学历的高低而产生明显的差别;二是AHA-BLS培训课程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不受学历层次限制,面向广大基层医护人员推广。

3.2任职时间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任职时间大于5年(含5年)的与小于5年的相比,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均偏低。分析原因:一是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直接参与临床抢救减少。首先护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科室管理,占用了护士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护士长单独值班与参与危重患者急救的机会。其次,在危重患者急救过程中,年资老的护士长多扮演组织协调角色,直接动手参与抢救的逐渐减少。二是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掌握的急救知识陈旧。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心血管急救由最初的“ABC”模式发展到现在的“CAB”模式,理论和技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在其学历教育期间所学急救知识大多已经过时或者淘汰,亟待更新。三是任职时间长的护士长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少。在医院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中,大部分高职称、年资长的护士长未被列为培训对象,致使该群体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难以得到及时的更新与强化,同时亦无法紧跟急救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

3.3工作科室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急救科室护士长与非急救科室护士长理论、技能考核成绩相比差异显著。分析原因:一是急救科室急救技能使用频率高。急救科室频繁接触危、急、重症患者,心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概率明显高于非急救科室,对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强。二是急救科室急救知识更新快。对于急救科室医护人员来说,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是基本功、必修课,必须积极主动跟踪急救知识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最新最前沿的急救技术。

3.4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参训人员对导师的授课情况、培训方式以及课程内容的满意度较高,达到94%~100%,该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得到普遍认可。相比较,培训设备、培训时间的满意度则低于90%,主要原因集中在模拟人设施简单和培训时间短两个方面。

4对策与措施

4.1区分培训对象

研究结果显示,任职时间和所在科室对培训结果影响较大,学历因素对培训结果影响较小。据此对参训人员进行分组施训,收效更佳。考虑到急救科室人员工作中应用急救技术频繁,不同年资护士长在急救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方面水平相当;而非急救科室任职时间大于5年(含5年)的与任职时间少于5年的相比,在急救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方面差异较大。可作以下分组:一是将急救科室人员分为一组,重点强化急救知识和技术培训;二是将非急救科室任职5年以上的分为一组,重点加强模拟人实操练习;三是将非急救科室任职5年以下的分为一组,重点加强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判断力和应变力培训。

4.2改进培训方法

根据参训人员的特点,对培训方法进行适宜的改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对于低学历、急救知识老旧的人员,可以比规定时间提前向其发放教材,让其有足够的时间预习和熟悉课程内容。

(2)对于参加急救培训少、任职时间长的人员,应与低资历人员实施同一标准培训。注重规范示教、延长模拟人练习时间,让学员反复跟随视频进行同步练习。采用“操作为主、同步提问”的训练方法,激发学习主动性。

(3)对于任职时间短、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设置不同心血管意外模拟场景,从多个角度培训其对心血管意外突发事件的判断力和应对力。有研究指出,场景模拟培训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考核是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的有力保障[5]。

4.3调整培训周期

培训质量和培训频率是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的关键要素,要提高医护人员CPR技术的熟练程度就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与复训,其中复训以6~12个月为最佳[6]。培训周期,应根据参训学员所在科室、任职时间长短作适当调整。对任职时间长、非急救专科的学员,不但要加大培训力度、延长培训时间,而且要缩短培训周期,以6个月为宜;对任职时间短、急救科室学员则可以适当减小培训力度,并适当延长培训周期,以12个月为宜。

4.4完善设备条件

为模拟人安装CPR按压及通气指示灯是必要的,以指示灯判定CPR操作是否达标,绿灯表示按压、通气合格;红灯提示按压、通气过快过猛。这样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感受高质量CPR的按压、通气标准,同时也给导师一个客观的评比参考值,让技能操作考核更科学、更客观。众所周知,急救技术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技术,急救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抢救结果。随着急救医疗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急救培训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我院要提高医护人员临床急救技术水平,实现急救技术的临床运用高效性,除了要改进培训模式,完善培训设备,还必须制定合理的培训、复训计划,以期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作者:刘晓玲 杨颖 孙强 陈永鹏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