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机培训论文
1阳城县农机培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阳城县农机培训工作现状
目前,虽然阳城县农业机械的社会保有量为19052多台,但是在农机监理部门登记的农业机械仅为388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为62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获机为347台,手扶拖拉机为2920台。也就是说有15000多台农业机械(主要是手扶拖拉机)没有到农机部门注册登记。如此多的农业机械,一定要有相当数量的农机手来操作。按照“一机一证”的原则推算,全县大约有15000人需经农机部门培训办理相应的驾驶操作证。到目前为止,在农机部门备案办理了相应的驾驶操作证的农机手仅为1632人,只占到应办证人员的11%。这些没有经过农机部门专业培训的农机手,缺乏理论知识,缺失安全意识,操作技能水平低,对阳城县农机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1.2当前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2.1农机安全监管无手段农机培训率低下20世纪90年代及以前,农机监理部门经常性地进行路检路查,一方面震慑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对预防黑车非驾、违章拉人等违章行为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农机培训学校提供了生源,促进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目前,阳城县农机培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多数农机手亟待培训;另一方面,这些农机手思想复杂,农机培训学校生源不足,农机部门没有很好的监管手段。近10多年来,农机部门路检路查的监管权限受到了限制,只许在田间地头进行监管,不能在交通干线和乡村道路执法。一方面执法监管效力下降了,另一方面在田间地头监管困难加大了。农机监理工作人员在执法监管时,经常遇到农机手不配合工作,抗拒执法的现象。一些农机手总认为自己是在自家地里种地,不存在什么安全隐患,农业机械上户与不上户一个样,驾驶操作人员办证与不办证一个样,久而久之,导致农机监管手段缺失,农机培训学校生源缺乏。
1.2.2农机手法律意识不强不愿意参加培训过去,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机手参加农机培训的积极性比较高,农业机械上户率、农机手持证率比较高。究其原因,一是农机监管手段得力,二是人们贫富差距小,社会就业机会少,思想单纯,法律意识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农机监管手段缺失,农民贫富分化日益加剧,进城务工机会增多,农民的思想开放复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扭曲,法律意识逐渐淡化。一些农机手不愿意参加农机培训,认为自己买农机只是自己干农活时用一下,大部分时间闲置,也不图农机具赚钱养家,参加与不参加农机培训一个样,而且参加农机培训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有时间多打点工挣点钱。即使有的农机手来参加农机培训,也不愿意长时间学习。
1.2.3农机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方式单调近年来,农机培训师资力量越来越薄弱,老教师没有继续再教育的机会,知识得不到更新;年轻教师经验不足,讲课缺乏趣味性,有时只是照本宣科,学员不愿听,也听不进。同时,培训方式单调,没有新意,只是按老套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讲的理论多,而实践的少,内容陈旧乏味,缺乏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知识,吸引不了学员。
2新时期搞好农机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大农机培训宣传力度
农机培训工作是提高农机手驾驶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农民素质,打造社会主义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载体。为此,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电台等宣传手段,加大农机培训的宣传力度。结合农时,比如春播、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深入乡村、田间地头,通过印发形式多样的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或是不定时举办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版面展览,图文并茂,增强视觉冲击力,提高农机手对农机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为搞好农机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2创新新时期农机培训方式
要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可以是集中学习培训,也可以分乡镇培训;可以是以现场会、机具演示会的形式培训,可以是以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的形式进行培训,还可以充分考虑农民自身的实际,开办农民夜校。或者采用流动培训的形式,走村入户进行培训,想方设法创新培训方式。充分考虑时代因素及农机手的思想意愿和需求,灵活掌握培训时长,把一次集中培训变为多次培训,把长训变为短训,这样就解决了机手不愿意参加农机培训的问题。
2.3赋予新时期农机部门农机安全监管的权限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重新赋予农机安全监管的权限,不只限于田间地头。只要机车上路,无论是县级干线还是乡村道路、田间地头,农机部门就有权监管,严查黑车黑户、非法驾驶、违章驾驶。这样,既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又可以促使农机手参加培训,为农机培训学校提供学员。
2.4继续加大政策扶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目标,大量农民工放弃农业生产进城务工,青壮劳动力从农村大量流失,中国广大农村的土地正面临着千百年来无人耕种的现状。实行土地流转、土地租赁必然成为一种趋势,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就会成为未来的“地主”。只有对这些“地主”实行政策扶持,比如实施农机作业补贴、农机燃油补贴等政策,促使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从事农业生产,加入到农机队伍中,成为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培训学校才能有更多的生源。
作者:王清社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