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团队成员培训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3年从江苏省根据经济水平高、中、低选取三个区市(县级市),每个区市再根据经济水平较好、较差各抽取2个乡镇,以健康管理团队成员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回调查问卷546份,有效调查问卷535份,有效率为97.99%。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对培训的意愿和需求等。
1.2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团队成员的培训需求和意愿及其影响因素,α=0.05。
2结果
2.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健康管理团队成员535人,其中乡镇卫生院成员385人,村卫生室成员150人,平均年龄为41岁。性别构成:男性占42.62%,女性占57.38%,男:女为1:1.35。学历:初中及以下占10.84%,高中或中专占34.02%,大专占29.35%,本科及以上占25.79%;在职称:高级、中级、初级和无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7.85%、27.66%、39.07%和25.42%。被调查农村健康管理团队成员总体素质偏低。
2.2对培训的认知与评价
2.2.1对培训的认知根据调查显示,在调查前一年内有383人接受过培训,培训比例为71.59%。其中,乡镇卫生院成员接受培训的比例为67.53%,而村卫生室成员中82.00%参加了培训。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χ2=11.108,P=0.001,显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成员接受培训的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从团队成员参加培训的原因来看,工作需要占63.45%,自我提高占31.85%,领导要求占4.70%。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χ2=48.817,P<0.001,显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成员在参加培训的原因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乡镇卫生院成员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需要和自我提高,村卫生室成员更多是由于工作需要而参加培训。
2.2.2对培训的评价从培训结果来看,97.65%的参训成员认为接受培训后业务水平有所提高,19.06%的参训成员认为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其中,乡镇卫生院成员对于培训后业务水平选择无变化、有一定提高、明显提高的比例分别为1.92%、74.23%和23.85%,村卫生室成员以上三个比例分别为3.25%、87.81%和8.94%。应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χ2=12.315,P=0.002,显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成员对于培训结果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乡镇卫生院成员认为参训后业务水平有明显提高的比例更高一些。对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参训成员中有357人作了回答。调查结果显示,参训成员认为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时间太短、缺乏实践、培训速度过快、针对性不强和重视程度不够等。
2.3培训意愿与需求
2.3.1培训意愿根据调查显示,91.21%的被调查团队成员表示愿意参加培训,8.79%的成员不愿意参加培训。进一步调查原因显示,影响工作占17.95%,地点不方便占25.64%,培训意义不大占25.64%,培训费用高占20.51%,其他原因占10.26%。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团队成员参加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将是否愿意参加培训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引入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从事专业、所在卫生机构和调查前一年是否接受培训。统计结果显示,性别、学历、调查前一年是否接受培训对团队成员的培训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与男性相比,女性成员更愿意参加培训;不同学历比较,大专学历的成员参加培训的意愿最强;与未接受培训的人员相比,调查前一年接受过培训的人员选择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相对更高。
2.3.2培训内容需求对于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被调查团队成员中有495人作了明确回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卫生院成员选择临床技能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医学心理学和人际沟通,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位居第三位;村卫生室成员中,超过80%的人员选择临床技能和慢病管理,同时传染病防治、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的选择比例也比较高,均在60%以上。
2.3.3培训方式需求对于最希望参加的培训方式,被调查团队成员中有522人作了回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卫生院成员最希望采用的培训方式是集中授课,其次为上级医生指导,会议讲座和临床进修位居第三位;村卫生室成员最希望的培训方式分别为集中授课、上级医生指导和会议讲座,选择临床进修的比例相对低一些。
3讨论
3.1团队成员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团队成员学历为大专及以上比例仅占55.14%,职称主要集中于初级和中级,无职称人员所占比例高达25.42%。显然,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亟需提高,而培训是提高人员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绝大部分成员也表示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需要和自我提高。但从实际来看,团队成员中仍有28.41%的人员在调查前一年内未接受任何培训,其中乡镇卫生院成员的这一比例达到32.47%。团队成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团队卫生服务开展的质量和效果,各级领导必须重视对团队成员的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配套措施的完善,合理制定团队成员培养、考核与激励等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团队成员培训工作持续有序的开展。
3.2团队成员参加培训的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所调查团队成员中,91.21%的人员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培训,对团队成员的培训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有性别、学历、调查前一年是否接受培训。其中,女性成员培训意愿高于男性,原因主要在于大部分男性成员承担的工作量较重,工学矛盾比较突出;不同学历成员的培训意愿呈现出“橄榄形”特征,这与其他学者针对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培训需求的调查结果相似;调查前一年接受过培训的人员参加培训的意愿明显强于未参加者,这主要与他们参训后感觉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有很大关系。对于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成员认为影响工作、地点不方便、培训费用高和培训意义不大是其主要阻碍。为调动团队成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应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的财政经费投入,由各级财政、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培训费用;在培训地点上尽量采用就近原则,以乡镇卫生院为主。同时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让团队成员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
3.3团队成员的培训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根据已接受培训的团队成员调查,目前培训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培训时间太短,由于团队成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通常培训时间比较集中,但培训内容较多,导致参训人员感觉培训速度比较快,难以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和技能。此外,还有培训内容缺乏实践、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提高培训效果,必须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实际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岗位人员制定不同培训计划。首先,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灵活采取多种培训方式,除了集中授课外,还可结合会议讲座、上级医生现场指导、远程教育和网络视频教学等;其次,培训内容以需求为导向,并及时根据学员反馈调整培训的重点,对于团队成员特别需要的临床技能方面,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主要培训诊疗思路、诊断流程以及规范化管理等内容;再者,加强培训实践环节的设置,可采用案例分析法、示范教学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促使团队成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学以致用。
作者:唐立健 钱东福 王中华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