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方法探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18 23:31:00人气:456
摘要:针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和课时紧张引起的教学困难,提出了两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一种是按学生计算机基础分班上课,另一种则是借助微课等泛在学习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第一种方法效果更好一些,但需要打乱学生原有的专业班级进行排课,动作更大,动用的资源也更多;第二种方法更容易推行,缺点是效果比第一种稍差,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较高。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时紧张;分层次教学;分班上课;微课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入门级的计算机课程,在一本、二本、三本以及高职等各层次的高校都要开设,而且不区分理工农医文史哲,几乎所有的专业都要开设本课程。近年来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总课时日渐减少,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本课程的总课时设定为32课时,相对于几百页的教材厚度和所要学习的大量内容来说,这一课时是明显偏少有总课时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大量接触了本课程的内容,并且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复学习。
的确,对于从小在大城市长大的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电脑方面的课程,即使是作为副课得不到足够重视或者学得不扎实,经过长达10年的学习也有了相当的积累,确实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重复进行学习。但是我国幅员广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身于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对这部分学生来说中小学阶段往往只是名义上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实际上的电脑操作经验非常少,基本上可以看作是零基础。对这部分学生如果按部就班的按32课时学习本课程,学习难度是相当大的,如果没有一些特别的安排,最终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目前课程学习结束后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不会键盘盲打输入,个别学生不会使用鼠标双击,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按照毕业论文要求的格式进行排版操作,这些问题都说明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针对这一由于学生本身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和课时紧张引起的教学困难,本文提出两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一种是按学生计算机基础分班上课,另一种则是借助微课等泛在学习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以下对两种方法逐一加以详细介绍。一、按学生计算机基础分班上课
新生入学时,组织全体新生参加一次计算机基础摸底考试,考试内容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主,按考试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分班上课。学生层次划分不用太多,划分为两到三个层次即可,层次太多的话显得太复杂,也没有必要。划分两个层次的话,则分为入门级班和高级班两个层次,基础较好的同学进入高级班进行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则编入入门级班。这样划分在同一个班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差异不大,方便针对性的开展教学。
入门级班的学习内容以最基础的内容为主,例如鼠标的使用,键盘上各个健的功能和使用,桌面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等等。在基本的功能已掌握得比较好的基础上,再适量增加一些高级内容。对入门级班的同学来说,如果希望学习完后就能达到计算机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的水平,建议要大幅增加学习课时,例如改为64课时。
高级班的学习内容可以直接对接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中的“MSOffice高级应用”,尽量减少简单的基础性的学习内容,把有限的课时尽量留给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例如邀请函、海报、简历的制作,毕业论文的排版和电子目录的生成,Excel重点函数如VLOOKUP,MID,RANK,SUMIFS的使用等等。在目前计算机二级考试的10个科目中,“MSOffice高级应用”看起来是最简单最容易通过的,但实际上其通过率差不多是10个科目中最低的。在最近一次2019年3月报考“MSOffice高级应用”时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提示信息。因此要提醒学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多学多练,为考试做好充足准备。仅有的32个课时中,要把多数课时留给做考试真题和模拟题。二、借助微课等泛在学习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这种方案学生按自己原有的专业班级上课,排课更容易一些,教师事先在网上搜集好优秀的微课资源,或者自己将课程知识点划分好并投入较大精力制作微课后传到网上。每次上课前要求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在网上学习相应部分的微课课程。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多次观看微课视频掌握需要学习的内容,基础好的同学则可以相应缩短观看微课视频的时间。这种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32个课时课时不足的问题并实现差异化教学。
32个课时全部留给上机练习,上机练习时少量时间用来练习基础性的内容,多数课时做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考试真题和模拟题三、总结
以上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介绍了两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按学生计算机基础分班上课时,同一个班的同学计算机基础差异不大,预计教学效果更好一些,但这种方法需要打乱学生原有的专业班级进行排课,动作更大,动用的资源也更多,需要学校领导层对本课程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并大力支持才能推动下去。第2种方案借助微课等泛在学习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相比之下更容易推行一些,主要的工作量在于先要建立起合适的课程微课资源,缺点是效果比第1种稍微差点,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较高。参考文献:
[1]王文东等.大学计算机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石琰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方法浅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8):65-66.
[3]董芳.高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研究[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7,39(3):101-103.
黄昌军 单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计算机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