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方法解析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武术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武术与舞台剧、团体表演等形式的结合,发掘了武术在表演中的价值,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通过探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与竞赛实践创新,旨在促进高校武术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武术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竞赛;创新
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总结和传承的文化瑰宝,至今仍深远地影响着我国及周边国家,伴随着武术影视作品的传播,其影响力更是扩大到全世界,对现代体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武术进校园”活动开展,传统武术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践,在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我国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在高校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下,高校武术教育如何突破原有的教育观念,改革和完善教育方法,将武术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真正实现学生自发地学习、热爱武术,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提高高校武术教育质量,推动武术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目标的达成与高校公共武术课程方法与竞赛实践的创新密不可分,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1.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1.1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武术教学活动开展与传统教学活动开展方法极为相似,没有根据武术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高校武术教学都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范、演练和反复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学生对抗或娱乐性的教学活动,导致武术课堂教学较为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地的调动,武术教育的作用也就无法得到真正的体现。
1.2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武术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是高校武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武术教学内容基本以五步拳、初级长拳三路和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这些武术项目无法全面体现武术的魅力,也缺乏生动性和教育性,无法满足学生对武术教学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广泛受到影视节目的影响,对我国传统武术有一定的想象,而对于这种固定的、相对单调的教学内容,高校学生在经常较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学习和考试影响,对这种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抗拒心理,导致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武术之后,学习兴趣日益降低,进而影响高校武术教育质量。
1.3未能建立广泛的武术团体
高校武术教育活动限于课堂,是高校武术教育存在的又一问题。武术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过程,只有长期坚持训练和研究,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否则,武术学习只能是花架子,无法真正起到健身锻炼、自卫防卫的作用,而造成学生缺乏课外训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高校未能建立完善武术相关团体,没有组织武术相关团体活动,致使学生在课外时间没有机会参与武术训练,武术技能长期得不到实践;其次,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未能自行开展武术锻炼,致使学生对武术的理解只限于武术套路动作表面。
1.4武术考核缺乏创新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考核制度大多以技术考核为主,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武术技能上,而轻视或忽视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考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高校武术课时有限,当遇到恶劣天气时,武术教学活动无法按计划开展,武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学目标,在理论知识方面讲解较少,导致学生对武术套路的由来、动作的内涵缺乏认知,学生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武术学习后,只掌握了一些武术动作,而对于武术理论知识则相对匮乏;其次,部分武术教师未能深刻认识到武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教师本身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忽视了教学活动中的理论知识讲解,使得学生无法深刻领会传统武术的思想与内涵,导致武术学习与考核成为一项强制性行为,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武术学习的乐趣,自然无法真正发挥武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2.高校公共武术课程教学方法和竞赛实践创新研究
2.1注重学生武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不竭动力,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武术教学质量。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曾掀起学习武术的热潮,学生对我国传统武术认可程度很高,经调查研究,我国青少年都有一个“武侠梦”,高校武术教师应因势利导,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这种学习兴趣。在武术套路引入前,教师可以选择套路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讲解和示范,再辅以历史文化内容讲解,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先从较为简单的武术动作入手,通过循序渐进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建立起学习武术的信心,从而实现兴趣到爱好的转化与升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2加强武术基本功教学引导和训练
基本功是武术教学的基础,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掌握武术套路动作,从而理解和掌握武术动作要领,提高武术技能水平和实战能力。部分学生认为基本功练习是枯燥、单调、辛苦的,针对这种思想,教师应通过历史小故事、趣闻等形式加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将基本功教学贯穿武术教学全过程,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武术水平,进而开展高难度的武术项目教学。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武术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通过不懈坚持,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学生进行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3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团体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武术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应顺应时展的潮流,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与想象,开展多种多样的武术团体活动,提高高校武术教育影响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武术团体中,促进武术教育进一步发展。以武术与表演结合为例,近年来,武术表演频频登上春晚和各大电视节目的舞台,舞台剧、团体表演等形式武术表演的推出,打破了传统武术教学中仅以语言传播武术文化的局限。在特定舞台上,能够充分展示武术动作的阳刚和柔美,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方式,能够提升武术的艺术性,丰富武术教学的内涵,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排练武术表演,能够合理安排学生的业余时间,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不仅拓展了武术课堂,提高武术教学效果,还能够有效督促学生进行武术训练,有效保障高校武术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带领的学生团队多次参加全国、省武术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从侧面证明开展丰富多样的武术团体活动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值得高校武术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学习的。
2.4创新武术教学评价体系
习在上强调:“我们还需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把中国建设成真正的文化强国,从骨子里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武术技术动作、武术套路,还应包括武术理论知识,因此,教师不应忽视武术理论知识的讲授、传递与考核。教师应转变观念,科学合理地完善武术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教学评价与学生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和教学目标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督促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降低武术教学评价难度,增强武术评价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科学性,淡化武术教学评价的选拔和甄别作用,使每一位学生得到鼓励,从而使学生建立起学习武术的信心。在具体实施上,应采取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在学习过程评价为基础,以终结性评价为辅,从而使武术教学评价更趋向于科学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武术学习成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高校武术教育质量提升,推动高校武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李信厚.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03):104-107.
[2]崔白帆.中国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及应对[J].学术探索,2015,(11):111-115.
[3]李光全,张元河.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新探―――基于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1):81-5.
[4]武冬,吕韶钧.高等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3):92-98+105.
张莉 南昌航空大学体育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