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针对目前大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以及一些教师作文教学方法陈旧且缺乏系统性的现状,对适合儿童本性的教学方法做以尝试性探究,以期能够对当今小学作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小学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学写作文也是走进文学殿堂的第一步,因此要想孩子学习写好作文,必须注重对孩子的人文教育,注重人格培养,这是学习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同时也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大计。因此,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进行真善美的人格教育,打开学生纯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自然写起作文来就不再困难了。
一、“重复”和“对比“――故事赋形训练
当学生拥有了开阔的思维,无尽的想法之后,想要转化成书面的有一定规范的作文,还需要进一步的形式技巧上的训练。我们可以采用“重复”和“对比”的故事赋形训练方法。这里讲的“重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复,而是指一种特定的写作思维模型。例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途中经历了种种磨难,而每一种磨难在形式上大体相同。大部分是在路上遇到了妖怪,唐僧被抓走,三个徒弟一起救师傅,最后经过大家一起努力,成功的就出了唐僧。这就是所谓的写作意义上重复思维的最好模型。然而师徒四人每次遇到的妖怪却不相同,遇到的困难也不相同,不同之间就构成了“对比”。经过“重复”和“对比”的合作运用,作品才生动活泼。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学语言如果和趣味联姻,就能像磁石一般,牢牢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对童话的兴趣非常浓厚的特点,采用故事化的形式训练学生的“重复对比”思维。例如:一次作文课堂教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了《三只小猪》的故事。三只小猪在自己的妈妈去世后,各自盖了不同的房子,一个是草房子,一个是木头房子,另外一个是石头房子。“大灰狼来了之后,会出现什么状况呢?”老师问同学们,学生在有趣的童话中思考着故事的结局。老师接着又说:“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完成这个故事。首先,大灰狼来到了第一只小猪盖的草房子门前,会怎么样呢?”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道:“大灰狼会让小猪开门,小猪肯定不会打开,大灰狼大叫一声,一头把草房子撞烂了,小猪就可能会被大灰狼吃了,也有可能逃跑了。”“多么可爱的小猪,怎么能被吃掉呢?它肯定是跑到第二只小猪那里去了。”一个同学补充到。老师说:“回答的很好,那么大灰狼肯定会来到第二只小猪门前,又会怎么样呢?”“大灰狼会像对待第一只小猪一样,把第二只小猪的房门撞烂的,两只小猪又会跑到第三只小猪那里去。”一个学生说。“很好,你们简直是一位位的童话小作家,那到了第三只小猪那里又会怎么样呢?大灰狼还会那么顺利吗?”“肯定不会了,因为这一次第三只小猪盖的是一座石头房子,大灰狼一头撞在石头房子上肯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哈哈。”这位同学站起来很兴奋地回答道。老师听了同学们一个个兴奋的回答,变得很高兴,“好,太棒了,下面我们看一看童话作家是怎么样写的。”于是老师便声情并茂地给同学们讲起童话来。经过老师的讲述,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自己设计的童话故事居然能和作家写的差不多,一种优异的成就感在同学们的心中生发出来。交流是教和学过程的核心,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亲切、和谐的对话式加故事话的交流方式架起了师生间交流的桥梁,使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增近了彼此间的感情。
二、“五觉三换两态”――三步感知训练
在小学作文中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帮助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是训练学生智力有效手段,是语言表达训练的基础。但在小学阶段,孩子并不善于观察,对观察到的事物也只是浮光掠影,留不下太深刻的印象,这样往往就导致了孩子写作文时,脑子一片空白,无从下笔。因此我们必须稳定孩子的观察情绪,同时给他们提供一个比较规范的观察思路,唤醒沉睡在孩子心中的观察过的事物景象。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五觉三换两态”这样一条三步的观察感知线索。第一步,“五觉”,即看,听,嗅,触,感,分别由眼睛,耳朵,鼻子,身体和心五个器官进行感受,它能让学生调动全部感官对人、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受。第二步,在感受过程中综合运用“三换”,即换时、换位、换情,通过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情状态下对同一个事物感受,让孩子发现一个个前所未有的感觉世界。第三步,在教给学生学会观察到实物时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如实地运用动态和静态(“两态”)两种方式写出来。这就会让孩子比较具体、全面的把握事物的特征,写起作文来也就有章可循了。比如有个学生这样写雨:它优美地线条来到地上更加展现它无穷地魅力,一会它变成方的(看),它来到了池塘边,一会就变成圆的了,它来到了湖里,一会又变成了长的,它来到了小河边(换位)。它地执着让我感动,无论前面发生什么,都坚定地向前走,决不回头;它地机敏让我佩服(换情),如果遇到障碍,它会从容自若,千方百计地迂回过去,继续向前,一场秋雨一场寒,细细的小雨打在我的手上,身上,轻轻柔柔,感觉不到(触),心里却阴沉沉的(感),感觉有千斤重压。阴冷的雨点,隐约中夹带着几分寒冷,叫人不由得打个冷颤(听),没想到当小雨来到湖里时(换时),却倍受欢迎,湖水高兴地接纳了小雨,并且与每一滴小雨击掌致意(听),仿佛在迎接自天而降的英雄。这篇状物的小短文之所以写的精彩,就是充分地全方位地运用了“五觉三换两态”的感知技能,同样,如果在写人和写事的时候也运用这种感知技能,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张丹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