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在心内科护理实习生的教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教学方法在心内科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106名护理实习生按入科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点拨教学法,对照组采用OTD教学法,在教学前后均进行理论、操作和护理查房三方面考核评分并分析。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教学前的理论、操作和护理查房水平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低于临床教学后的各项水平(P<0.05)。(2)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护理查房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老师对观察组护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拨教学方法比OTD教学方法在心内科护理实习生中的临床教学效果更优。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实习生;点拨教学;OTD
教学点拨教学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1]。OTD教学模式,即以临床观察(Observation)、理论学习(Teaching)、病例讨论(Discussion)为中心的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模式[2]。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心血管内科护理无论是专业性还是实践性都较强,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护理实习生的理论学习、操作技能以及工作能力,也对临床工作的医疗安全有着间接的影响。本研究对心内科护理实习生采用点拨教学和OTD教学两种模式进行临床教学,并比较其教学效果,以便选择更优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
2014年10月1日~2015年5月31日在心内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106人以入科先后为序进行编号,并采用单纯随机法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1例,均为女性;3年制大专生;年龄19~23(20.05±2.46)岁。两组选择带教的病例和数量相同,两组年龄、学制、掌握理论知识细分教学前理论、操作和护理查房水平及实习时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均按教学大纲要求,每组实习时间为1个月,分别按大纲内容讲述心血管内科各种常见病、危重病的护理常规和操作示范,实习结束时进行专科理论、专科操作及护理查房考核,将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1)观察组:采用点拨教学方法,即在老师的点拨下预先让护理实习生对即将进行教学的病例读书,引导护理实习生重新认识该疾病,并引导她们思考,进行辨析、理解和消化;引导护理实习生床边实习和操作,让护理实习生充分接触患者,老师在床边讲述并演示护理过程,引导护理实习生对临床护理有真实认知;引导护理实习生陈述,即在老师的点拨下,组织护理实习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她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进行自我表述,通过切磋、商讨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引导护理实习生总结;真实的护理操作,即在老师的点拨下,引导护理实习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让她们通过操作、练习,以实现能力的转化,达到理论用于实际[3]。(2)对照组:OTD教学模式见习病例-理论学习-分组讨论:①临床观察(observation)。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块进行设计,并提出若干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布置给护理实习生。请护理实习生在接触患者的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观察,了解心内科护理的常规流程,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原则,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等,心内科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以及护患沟通技巧等。②理论学习(teaching)。根据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标并结合本专科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对护理实习生进行理论授课,授课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理论和操作),加深护理实习生印象,并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使护理实习生有更多的思考,强调护理实习生是学习的主体,带教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充分调动护理实习生学习积极性,逐步削弱带教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护理实习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临床观察和理论学习两个步骤之后,要求护理实习生将临床观察阶段所布置的思考题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解决,并书写临床病例观察报告。③病例讨论阶段(discussion)。理论学习结束后,及时安排1~2学时的临床思维训练实训课,教研组设计相关病例,课前护理实习生按5~8名一组,教师将病例相关问题布置给护理实习生,并提供课程学习网站,包括本课程的教学视频、试题库资源,培养护理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学后,在训练课上以情景模拟形式,或每组推荐1~2人以PPT形式答辩老师的提问,组员也可以反问老师,最后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及补充[4]。
1.2.2评价指标
采用三级甲等综合型教学医院统一教学评估的心内科护理实习生出科理论考核试卷、操作评分标准,对护理实习生在教学前后进行理论和操作水平考核通过闭卷考试以及实际操作的方式分别对护理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考核。以百分制计分评价,考核内容与教学大纲一致。采取统一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以保证回收率为100%,考卷采取编号填写,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并要求护理实习生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按医院的统一标准进行评分。采用学生及教师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自行设计满意度评分表。该评分表的重测信度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55和0.905。评分表经过5名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进行内容效度论证(Kendall'sWα=0.707,P=0.0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前后测量资料采用前后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检验,对满意度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2.1两组教学前后成绩对比,
3讨论
3.1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护理专业实习护理实习生大多已经结束学校期间的基础课程学习,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即将走向护理工作岗位,因此实习期间在各个科室的学习对于其以后的职业发展以及将来工作中的医疗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6]。而护理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除了要求护理实习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培养起实践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7]。本研究将点拨教学法与OTD教学法引入到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教学,点拨教学法让教与学充分互动,发挥护理实习生的积极主动性,而OTD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有效提高学习的灵活性。本研究将两种教学方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效果相对比,结果显示点拨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效果明显优于OTD教学法。
3.2点拨教学法的特点
点拨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点。(1)激发兴趣,指明方向。预先自读相关知识内容,不但温习了有关的知识,而且经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护理实习生对即将面对的患者充满好奇心和责任心,激发了护理实习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例如,预先告知要看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并告知这种病非常危重,护理好可早日康复,护理不好则会死亡,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责任心,学习更加主动。(2)指点迷津,拨散迷雾,茅塞顿开。护理实习生刚从学校走到临床,许多知识对不上号,似懂非懂,一旦被指点,他们便豁然开朗,茅塞顿开。(3)通过自我陈述和总结,更好地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让护理实习生进行临床讨论和交流,大胆陈述己见,在陈述中可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通过讨论,交换意见,互相提高。(4)实际操作,点拨关键。让护理实习生在临床中实际操作,老师从旁点拨,告诉关键点,在实习中真实提高护理水平。点拨教学法彻底地废弃了以往带教老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注入式,而采取了“诱导式”和“启发式”,这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思考的开放性、讨论的自由性、总结的独立性和运用的创造性,因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护理实习生带着问题进入后两周学习,使其更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因此学习也更有主动性,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热情,并且通过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8]。在进行病例讨论的过程中护理实习生之间通过沟通、交流彼此学习,相互协作,既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加强了护理实习生的团队精神[9]。
3.3点拨教学与OTD教学法的比较
点拨教学法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诱导式的教学手段,是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所倡导的一种现代语文教学法。“点拨法”是通过以“思”核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点拨、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方法。其结构是:“激学导思-引议释疑-点拨提高-精练强化”。其主要功效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品质,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10]。OTD教学法是以临床观察、理论学习和病例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护理实习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11]。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来院实习的学生分别采用点拨教学法和OTD教学法两种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经统计分析比较,经过点拨式教学的护理实习生在心血管内科自学能力、教学前与患者沟通能力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明显优于OTD教学组,两组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和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理实习带教满意度点拨教学组均优于OTD教学组。点拨性教学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较易被学生和老师接受,值得在临床护理实习生教学中被采用[12]。点拨教学法有利于临床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点拨教学法成功运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具备深刻的洞察力•251•TODAYNURSE,May,2017,No.5和良好的辨析力,善于从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实习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13];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发现错误,点拨正确方法;老师要善于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控,解除学生心理障碍,要求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提兴趣、排障碍、学知识。整个带教过程中老师也能从护理实习生的提问和讨论中得到启发,促进临床知识的增长,是护理实习生和老师双重受益,达到教学相长[14]。试行点拨教学法,对老师来说要下一番苦功夫去刻苦钻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蓄满货真价实的“一桶水”,同时还必须深入了解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和心理状态,才能扎实、适时地倒给学生“一杯水”。
4小结
本研究采用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分析点拨法和OTD教学法在心内科护理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的差异,但研究样本量较少,并且没有对护理实习生家庭-社会-心理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期待更大样本量和多因素综合对比的相关研究,以利于明确提高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家曙,蔡澄清.甘为春泥护花红[J].教育文汇,2014,2:8-10.
[2]AikenLH,CimiottiJP,SloaneDM,etal.Medcare,2011,49(12):1047
[3]陈明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5:221-222.
[4]赖杏.OTD教学模式在心外科实习护生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6:113-115.
[5]彭鸿.PBL教学法在综合内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4,2:163-164.
[6]黄金银,程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与临床学习环境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5-18.
[7]刘晓红,李翠萍,黄芳,等.本科护理实习生分段早期临床实习护理认知及实习效能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4,29(12):65-66.
[8]陈明霞.临床先导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3):118-119.
[9]庄淑梅.以病例为先导的标准化病人的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12):3184-3186.
[10]李淑云.以“锋面系统”为个案,探索“点拨法”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6:70-72.
[11]刘燕南,彭艾莉,周利容,等.外科护理教学中OTD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7):617-618.
[12]陈晓君,卢锡芝,黄晓晖,等.点拨性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2,12(25):1257-1258.
[13]欧阳玉兰.护生主查式教学查房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0:166-167.
[14]付倩丽,邓雪琼,邓荔.点拨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9:1897-1898.
谢治丽 陈晓晴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