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医学生传染病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不同民族的教学革新势在必行。“传染病学”是临床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危害性巨大、病死率很高,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传染病学教学在临床教学中更加凸显其重要性。近几年国家重视和发展中西部基层医疗服务,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人才培养凸显重要性。由于定向培养的需要,蒙古族医学生在内蒙古各高校中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蒙古族学生的语言、文字和从小接受的蒙古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差异,加之传染病学内容繁多,机理复杂,导致传染病学传统教学模式针对蒙古族医学生无法衔接适用,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这与传染病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
一、传染病学教授蒙古族医学生教学现状分析
1.现存流行传染病与教材中记录传染病出入太大。
有些传染病比较抽象,目前已多年尚未出现过。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常规传染病呈现逐年减少趋势;而交通便利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大以及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加之传染病受到地域性和生活、生产方式不同的影响,致使传染病疾病谱在近十余年里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造成了书本知识与蒙古族地区实际病例不同步的现状,使临床教学面临极大困难。
2.语言差异性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蒙古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比汉族学生略显吃力。虽然蒙古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接受过汉语培养,但是很大一部分蒙古族学生从小生活在牧区,其接触的启蒙语言和文字环境多以蒙语为主,并且蒙古族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方法有所差异,从而导致针对蒙古族学生运用汉语教授传染病学的方法不太适用。
3.定向生针对性培养方案略显薄弱。
蒙古族地区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传染病区域性明显,种类相对单一。加上牧区生活、生产方式的不同,导致其传染病极具其地域特色性,且很容易导致人畜共犯和小范围集体流行。然而蒙古族医学生多为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多数均回到蒙古族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工作。这就要求在教授蒙族医学生临床经验时需加入针对性教学方案。
4.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知识转化十分重要。
当今教学模式下,临床实习主要把学生分配到学校所在地区临近医院进行实习,然而常规医院有关传染病的临床病例比较少见,具有牧区特色的传染病临床病例更是少见,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医学生对传染病临床知识的积累。
二、教学措施的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蒙古族教学模式现状和定向培养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常规教学和蒙古族地域特色相结合教学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传染病教学改革如下:
1.教学大纲改革。
(1)结合现行流行病学情况,对传统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削减已消灭或多年均未出现过的病例,重点讲授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的病例;
(2)针对蒙古族医学生,特别是定向培养的牧区医学生,应根据蒙古族地区和牧区传染病疫情的变化,及时开设蒙古族地区和牧区传染病内容的讲授;
(3)结合牧区常见病例及临床资料,如图片、投影片、影音视频资料等进行直观教学,有助于蒙古族学生形成良好的深层记忆;
(4)同时合理运用病例分析法进行知识巩固,即用典型的病例和临床教师的实践经验去引导学生进入医生的这一角色,教师创造一种模拟诊疗环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成为情境中的主角,以利于学生对理论的透彻理解和深刻记忆。
2.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模式方面,我们教师组经过在蒙古族学校的实地体验和大量的课堂观摩学习,总结了蒙古族义务教育阶段的授课方式以及蒙语教学的用语倾向。实施了汉语和蒙语穿插教学的授课方式,尤其是教学难点直接引用蒙语教学;结合蒙语语法多为倒装句的用语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尽量使用和贴近蒙语语法的用语习惯。经过实践,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3.定向培养方案改革。
针对定向培养的蒙古族医学生,教师组结合蒙古族牧区传染病的流行性特点,重点讲解以下知识点:
(1)重点讲授牧区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以此加强学生的实际处诊经验和触类旁通的临床思维能力;
(2)重点讲授人畜共犯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及人、畜隔离方法,以及小范围流行时的人、畜隔离治疗方法;
(3)在教授治疗知识过程中,我们教师组结合蒙药、中药在治疗传染病方面的经验,科学引导学生对蒙药和中药的联合治疗方式深入了解和研究,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4.临床实习方案改革。
在临床实习方面,我们提倡学生去牧区及蒙古族人口聚集区进行临床实习,并且实行多医院轮流实习方式进行实习,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牧区传染病的实地了解,而且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诊治疾病的能力和解决处理基层突发传染病的应急事件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常规教学和蒙古族地域特色相结合教学法”,合理的解决了蒙古族学生因其语言、文字和从小接受的蒙古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差异,影响传染病教学质量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和临床思考能力;从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方面,均提高了蒙古族定向培养医学生在传染病学教学上的效果和质量。同时为其它少数民族教学和其它课程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作者:姚闯 姚震宇 姚颖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