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质量论文 > 医学影像学示范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医学影像学示范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27 12:53:00人气:367

[摘要]目的尝试在医学影像学示范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弥补传统示教课固有的缺陷,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选取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171人,分为研究组(91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采用翻转课堂示范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于试验结束后2周进行阅片考评,8周后进行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并以问卷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研究组学生测试成绩及期末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学生更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微视频。结论在医学影像学的示范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较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可改善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检索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诊断显像;教育,医学;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微视频

1资料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学生171名,按照学号和教学日历安排的上课时间分为研究组(单周上课,91例)和对照组(双周上课,80例)。

1.2方法

1.2.1教学内容及设计

选择白人驹、徐克主编的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医学影像学》第2章中枢神经系统中的2个知识点作为主题进行翻转课堂示范教学实践探索,包括脑损伤中的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以及先天性畸形中的胼胝体发育不全。

1.2.2教学过程

1.2.2.1课前准备

根据选择的主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胼胝体发育不良这2个主题制作精简的微视频,时间在3min左右,包括简单的解剖知识的介绍,病理及影像学的关联,同时,在视频最后提出2个与临床相结合的问题,建议学生查阅相应资料。将微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上。

1.2.2.2课堂实施

研究组学生在大课结束后,通知其可利用碎片时间观看视频和查资料自学,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解答问题。在示范教学课堂上先利用PPT巩固知识点和重点及难点,然后就学生关于微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和示教教师以互动讨论的方式,针对重点及难点进行点拨式讲解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照组学生则在示范教学课堂上只按照本教研室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PPT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和重点及难点,对疾病进行较系统的讲解,强调对重点及难点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并带学生一起阅片,认识基本影像学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1.2.2.3课后检测

2周后对2组学生一起进行读片题的测试,共包含4题,其中2题为微视频中的脑损伤和胼胝体发育不良;2题为神经系统其他内容,要求学生书写阅片报告。8周后进行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记录2组学生的总成绩。

1.2.3教学效果评价

1.2.3.1理论成绩的客观评价

本教研室组织5名不同层次的教师对2组学生的读片报告试卷进行盲法评审、打分,取5名教师的平均分数记为最终成绩。期末考试试卷按本校要求统一阅卷、计分。

1.2.3.2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主观评价

课程结束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计无记名关于此次翻转课堂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课前预习情况、理论大课及示范教学后知识点掌握情况、对翻转课堂的了解和认识、翻转课堂对学习效率的改善、对微视频的兴趣和感受、示范教学阅片方式等19个问题。课程结束后,共发放171份,回收问卷152份,有效问卷152份。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学生测试理论成绩比较

研究组学生测试成绩及期末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观评价

仅有37.5%(57/152)的学生对现阶段课前预习资源较满意,另外有38.2%(58/152)的学生感觉现有课前预习资源一般。理论大课上78.3%(119/152)的学生感觉上课时间太长、精力不能完全集中。97.4%(148/152)的学生认为在《医学影像学》的大课学习中会遇到不懂或需要讨论的问题,且61.8%(94/152)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选择在小课示教的时候向示教教师提出讨论,仅有2.6%(4/152)的学生会自己在网上查资料。37.5%(57/152)的学生认为观看微视频完全没有影响和耽误复习时间。79.6%(121/152)的学生希望《医学影像学》有更多的知识点的微视频供其观看。

3讨论

3.12组学生成绩差异原因分析

《医学影像学》不同于其他临床医学课程,主要根据病变引起的物理信号和形态改变推断疾病,教学中更强调借助大量影像学图片指导学生学习。大课课堂教学学时有限,能展示给学生的只是几张特别典型的图片,因此,小课示范教学就承担起了大量影像学图片学习的重要任务。在多年的影像教学中,作者一直不断地在摸索前进。为能将大量繁杂的示教片条理清晰、顺序明确地展示给学生,作者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宝贵的教学片按系统、病种、甚至典型影像表现进行归类,并打印上含诊断结果的标签,希望能初步搭建学生对影像学的感性认识和诊断思维。问题是这种“标签”式的示教模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示教片上的标签已标明诊断,学生无需经过科学推理即知道了答案,易忽视对基本征象的观察,更缺乏对影像学诊断步骤的训练,而这两部分恰恰是影像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捕捉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临床问题,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影像学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引入更能体现上述教学目的技术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自觉观察、推断影像学图片中的阳性征象,培养其临床影像学诊断能力。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6]。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近年来因为能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受到了教师的关注。2013年以来,慕课的流行更是掀起了高校开放教学资源的热潮,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契机。国内一批高校教师开始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7]。赵阳等[8]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用于医学影像学诊断学的教学中,结果显示,教改组学生对教学模式喜欢度,其学习主动权、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及临床问题解决能力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王乐等[9]研究了在医学影像学科轮转的52名住院医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85.0%以上的住院医师认为,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更加贴近临床,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研究中的2组学生均为随机划分,进行翻转课堂示范教学实践探索的知识点内容也是相同的,即所处的外在环境和拥有的条件一样。在相同的示范教学时间内,研究组学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对照组则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经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2组学生进行测试,即测试成绩是采取公平、客观的评价方式。翻转课堂结束后2周进行的测试结果显示,研究组学生测试成绩及8周后的期末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作者认为,翻转课堂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效果明显,翻转课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捕获、归纳和总结能力提升,对长远的学习能力具有明显帮助,也就是所说的“授人以渔”。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不同的教学模式肯定会导致不同的教学质量,翻转课堂教学针对性强,教学目标明确,在医学影像学的示范教学中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及难点,培养检索、知识捕获和归纳的综合能力,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自觉观察、推断影像学图片中的阳性征象,培养其临床影像学诊断能力,对远期的学习提升更明显。因此,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模式,翻转课堂使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扩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影像学和临床知识的延伸及学科交叉内容方面均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医学影像学》示范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能促进教与学的目标在课堂上有效的统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升教学效果,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1]。

3.2针对学生主观评价的具体分析

通过本研究在网络教学平台的不记名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现阶段的课前预习资源的满意度较低,希望能通过其他途径寻求更多的资源,翻转课堂提前提出问题,能为学生指明方向,提升学生检索资料、学习文献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表示上理论大课时精力做不到完全集中,因此,翻转课堂的引入,可将学生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短小、精悍地针对知识点的微视频可反复观看,不至于因为精力不集中而错过课堂的学习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均认为,在《医学影像学》的大课学习中会遇到不懂或需要讨论的问题,且大部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会选择在小课示教的时候向示教教师提出讨论,而不是自行查阅资料。在示范教学课堂中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大部分学生愿意先分小组讨论阅片,然后教师再带领所有学生一起阅片。可见翻转课堂中师生互动讨论部分的重要性,翻转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促使学生将疑惑提出来,与教师进行互动和探讨,这样的过程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病例的认识。在以往的医学教学中,蔚晓晖[10]结合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特点,将微课视频引入翻转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前教学资源构建和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及课后巩固总结3个阶段的具体实施,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翻转课堂对教学效果提升较明显。免疫学理论抽象、难懂,知识前后交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困难,不易系统全面的掌握,所以,被认为是最难学的课程之一,而单颖等[11]将翻转课堂引入免疫学的教学中,改变了常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想放弃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成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傅世祥等[12]考虑到医学影像学技术实践课因其内容广泛、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而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优化了教学结构,因此,其以“胸部X射线摄影技术练习”为例对翻转课堂进行了实践,结果显示,其不仅能提升教学效果,还可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本研究结果显示,79.6%的学生希望在《医学影像学》课程中有更多的知识点微视频供其观看,对微视频的兴趣很高。因此,在后期的教学改进中将努力在各系统的影像学教学中加入微视频,将翻转课堂继续进行下去。

作者:张云 钦斌 张黎 徐晔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放射教研室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