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质量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教学质量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教学质量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29 17:12:00人气:381
摘要:针对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问题的现状,该研究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根据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教学教风建设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力图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角度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教育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思考,力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效性方面能有所改进和创新。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内容与方法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学内容理论研究尚未完善,教学模式单一,脱离教育发展实际。 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理论才是好的理论,理论的创新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方面存在体系庞杂、中心不明、内容陈旧、跟不上相关理论研究进程、脱离实际需求等问题;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照本宣科、依赖PPT、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古板陈旧,无法激起学生积极性,无法发挥学生潜能。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形成了一种思维惰性,课程缺乏吸引力,学生昏昏欲睡,被动地听老师讲,机械地记忆基本概念和现成的结论。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因循了“灌输式”教学模式,为考而教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为考而学的学习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相反会破坏学生的兴趣和思维,破坏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教学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老套。 目前高校对于思政课的考核大多采用考试的形式。考试作为测试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水平的一种手段,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考查,忽略了高于理论知识层面的思维的学习。对于这一层面的考查,即知识整合内化和外化实践学习的考查,很难通过分数的形式进行检测,不过可以通过形式多样地活动,如完成一份课程设计,撰写一篇论文,作一次学术报告等反映出来。缺乏科学系统的测评理论和运行机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导致学生积极性较低,自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也正是我们当前思政课所面临的问题。 4.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相关调查显示,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并非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不对应,所学所教不统一。此外,专业课教师在业务培训、学习方面,无论是次数还是机会,都远远高于思政课教师;在上课时间和上课数量方面,也都是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这些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效果。各高校应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四个意识”,加大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办法,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大众化。二、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教学的基本内容 1.以“四个意识”为核心的权威意识。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规范,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并体现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好塑造学生灵魂的“塑魂者”,在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的同时,也要对学生做好宣传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的“三观”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要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党的报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坚持弘扬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引导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意识,逐步培养起学生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讲奉献的价值观。 3.以提高人际交往与自我调试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从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处理开始,把心理问题的处理看成是进行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起点和切入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内容体系,注重大学生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个性心理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学习心理教育,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的心理指导,使其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通过人际交往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使其能够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通过个性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保持积极向上地乐观态度;通过健康心理教育,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的原理和心理调试的技术进行有效地自我调节。 4.以尊重生命为基础的生命观教育。 在大学校园里,有学生因就业压力、同学关系、情感因素等原因,自杀现象时常发生,在引起舆论哗然的同时,也令人痛心和惋惜。大学生生命观念淡漠,生存意志薄弱,不仅对自己的生命不珍惜,也对别人的生命不看重,这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关系,也与学校的生命观教育有关联。这样看来,“尊重生命”的生命观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至关重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义不容辞的责任。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教育改进 1.探求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表达方式。 教育者要用大众化的视角考虑学生的接受习惯,寻求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表达方式,对所传达的信息进行朴实的解读,化虚为实,使政治思想教育变为行为习惯指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所学内容,避免出现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局限性而产生对信息理解的片面化。 2.坚持平等对话的交流模式。 单向传递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思政课教师的灌输。大众教学的价值观念应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变德育中的“注入式”为“启发式、讨论式”教育方式,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教育过程也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这种平等交流的方式更易于双方对话,加深彼此的认同。 3.开展群众性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到实践,服务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4.运用QQ、微信、微博等新型互联网工具搭建大众化教育新平台。 创新大众化教育的场所,使学生创新性地接受教育,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了学生思政理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大众化,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结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特点进行的新思考、新探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仅有利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参考文献: [1]薛红燕,于水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2]骆郁廷,黎海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 石星 储聪 王吉方 1.湖南文理学院法学院 2.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