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构建
1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构建原则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构建,一是要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教学质量目标系统的定位和内涵。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现实性等原则,坚持总体目标与具体指标、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一致性与多样性、确定目标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2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研究进展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由规模扩大转变为内涵提升,教育质量目标体系得到了广泛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教育质量目标的内涵、指导方针、体系构建、实施以及控制等方面。
2.1国内研究进展
教育质量目标的内涵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受普通教育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也常以学业标准、升学率作为主要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然而职业教育是一种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彭振宇提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知识的程度,二是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程度,三是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程度。梁秀文等人认为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具体体现为职业资格证书,即实践教学应是“双证书”的目标体系。杨洪等人提出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研究邱绍峰(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涵就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群的要求,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这根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创新教学内容,体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关于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杨彩卿指出要把人才培养目标按类别、分层次、划阶段地剖析成具体的个别目标,并遵循以学生为本、能力优先、注重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构建方法上,一是采用能力本位、模块组合,二是采用倒推分解、逐层确定,三是采用搜集信息、不断更新。彭振宇系统论述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他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原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目标体系框架,并且要完善办学的软硬件条件,保障质量目标的实现。唐华生等人认为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二是要树立全面管理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在行动中要遵循可行性、系统性和动态性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体系、方法体系、组织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教学质量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目标体系的实施与控制,吴明君等人认为必须将培养目标分解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控制来达到预期质量目标。贺良震借鉴和运用全局质量控制的理论,反复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通过反馈调整,从而逐步实现教学质量目标。
2.2国外研究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指标体系作为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受到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制订了一系列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指标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要求职业教育质量指标具有特定性、可测量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并从机会和范围、学校内部效率、人力和物质资源、经费、职业融合率、教育与就业一致性、教育与就业关系、劳动力市场8个维度构建了职业教育质量的54个指标。欧盟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匹配、平等参与机会三个维度,并对每个维度从背景、输入、过程、产出和结果五个方面构建了73个职业教育质量指标。澳大利亚基于职业教育的五个主要目标:为所有公民提供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增强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实现职业教育平等,增加对培训的投资,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价值最大化,采用背景、参与、结果、产出和资源的分析框架构建了53个指标的质量体系。这三个职业教育指标体系表明职业教育质量必须关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体系进行评估,二是重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的考察,三是重视评估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功能,四是学生参与实习实践及融入劳动力市场情况是职业教育质量目标体系的关键指标。德国职业教育采用双元制,很多采用自主办学型体系进行质量管理,其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分为三部分,一是输入型指标(主要是指硬件类指标),二是过程型指标,三是输出型或者成果型指标。过程型指标有两项涉及教学和学校管理的目标,输出型指标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学习结果不仅仅是学业成绩,往往更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为了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应对不断发展的工作要求,应掌握的必要的一种跨专业的基本能力,也包括职业态度及终身学习能力。
3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构建方法
3.1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质量的关注度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目标不仅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水平,还涉及职业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因此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调动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以个人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制订完整的职业教育质量目标体系。
3.2提高职教教师的参与度
制订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目标质量管理的宣传,使广大教师理解建立教学质量目标的意义,主动参与其中。在具体操作中,由各部门、专业部教师制订本部门的质量目标;行政人员制订学校层面的宏观目标;最后由学校组织讨论修订,确定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3.3加强质量监控
目标管理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管理体制,通过明确目标责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目标偏差、部分教学指标不具体等问题,需要强化过程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可以引入PDCA进行循环反馈,持续改进;还可以采取“第三方”评测,帮助学校发现问题,及时完善。
作者:邱绍峰 单位: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