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的药物分析微课教学设计
关键词:药物分析;问题导向;微课设计
1问题导向型微课简介
微课是指微型视频网络课程,最早起源于1993年,由北爱荷华大学教授LeRoyA.McGrew提出[1-2]。到2009年,微课在我国正式兴起[1]。微课以其新颖、短小精悍、可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的优点,在全国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问题导向型微课是指以问题为主线,以微课为媒介,围绕问题展开讲解的微课。与其他微课类型相比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是问题导向型微课的4个模块[3],用问题串联整个微课,在此过程中,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进行思考,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最终传递知识给学生。目前,基于问题导向的微课受到广大高校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大量应用[4-6]。
2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融合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7-8],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目前,药物分析快速发展,新的分析检测技术不断革新,但教材内容存在延后性和局限性。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查阅文献,跟踪药物分析前沿进展,造成学生知识与药物分析学科现状脱节。此外,药物分析在章节的安排上采用“总论―各论―概论”三模块教学,在每个模块中,虽然按照“结构与性质―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体内药物分析”的主线展开,但知识点多,内容碎片化,学生很难抓住重点。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效不显著。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效,让学生把握药物分析的学科前沿是药物分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微课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一方面,在录制微课时,可挑选重、难点进行讲解;另一方面,在简短的时间(5~15min)内可将学科前沿融合进微课之中。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药物分析目前面临的问题,而问题导向型微课以问题为主线串联起各个重点、难点知识,是一种适合药物分析的教学形式。
3问题导向型微课(维生素B1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滨州医学院药物分析教学团队建设了基于问题导向的药物分析微课。本文以药物分析第十四章第二节“维生素B1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为例,尝试探讨问题导向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具体步骤如下。
3.1提出问题
3.1.1由问题导入课程提出问题,由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思考,是微课设计的首要任务,也是微课成功的第一步。提出问题有两种方法:(1)开门见山直接抛问题;(2)创设情境,从情境出发提出问题。后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的方法多样,包括故事引入、制作悬念等[9]。微课“维生素B1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首先由故事“山区儿童维生素B1缺乏导致群体性末梢神经炎,通过补充维生素B1片剂得以治愈”导出维生素B1的含量不合格则影响药效,此时通过播放视频,再度创设情境“我校一名在读学生在服用维生素B1”,此时提出问题导入课程:她手里的维生素B1片剂合格吗?含量测定的具体操作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3.1.2设计多个问题层层递进微课建设需要重构知识脉络,找出重点、难点,并且明晰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及逻辑性。给每个知识点设计恰当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在设计问题时,一方面要让学生根据问题,理解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形成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维生素B1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由问题导入微课后,每个细化的知识点,均选择合适的问题并逐一解答。例如,在维生素B1的理化性质中,提出问题:维生素B1具有怎样的化学结构又对应哪些理化性质?在含量测定方法中,提出问题:原料药和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相同吗?在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中,抛出问题:片剂与注射剂均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由多个问题层层递进,构建了这节微课的整个知识脉络。
3.2分析问题
在问题设定之后,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即根据已提出问题,分析本问题要求是什么、存在哪些限制条件等,相当于对问题的再次明确。如“维生素B1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中问题“原料药和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相同吗?”这一问题中包含3个内容,一是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二是制剂的含量测定,三是两种方法的区别。明确之后,在后面的微课中需着重解决这3个内容,对问题进行回答。
3.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微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根据问题,找寻解决方法和方案,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做出明确的回答。“维生素B1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中,首先对导入问题“她手里的维生素B1片剂合格吗?含量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什么”,构思解决方案,需要通过讲解片剂的含量测定,详细说明实验过程,并依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其次在多个问题层层递进过程中,对问题“维生素B1具有怎样的化学结构又对应哪些理化性质”,通过分析化学结构从而得出理化性质;对问题“原料药和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相同吗”,通过分析制剂的辅料干扰非水溶液滴定,得出原料药和制剂的分析方法不同;对问题“片剂与注射剂均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分析片剂和注射剂的含量测定,得出片剂和注射剂的含量测定过程中样品前处理略有不同。至此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3.4得出结论
最后,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注意前后呼应。“维生素B1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通过总结得出维生素B1原料和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不同,分别是含量测定方法不同、表示方法不同、限度不同。通过片剂的含量测定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视频中女学生手中的维生素B1片剂是合格的,做到了前后呼应。
4其他技术手段融入微课
在基于问题导向的微课设计过程中,除了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一思路之外,其他技术手段、应用方案等的使用也可更好地完善微课:(1)可以采用网络教学辅助应用,如智慧树、雨课堂、对分易等平台,不仅可帮助做好微课教学,还可利用这些平台进行课堂测试、作业收集等,完成学生学习过程监测、采集学生学习成绩。(2)在微课设计中可适时融入学科前沿,帮助学生开阔眼界。(3)把课程思政融入微课当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节微课中,通过对分易采集学生思考题的答案,通过介绍维生素B1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分析方法进展拓展学生知识,通过近几年的药害事件,实施课程思政,要求学生树立药品安全责任意识,为我国的药品质量保驾护航。
5结语
药物分析知识面广、实验性强,传统教学存在一定弊端,而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基于问题导向的微课可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突出重点、难点内容,融入学科前沿,值得在药物分析微课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熊巧荣.微课结合问题导向法(PBL)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8.
[3]郑晓丹,曹晓玲,胡小勇.以问题为导向:问题研讨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J].数字教育,2015(5):57-63.
[4]胡伏湘.问题导向的微课开发与应用探究:以“共享手机的无线WiFi热点上网”教学主题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5):49-54.
[5]邓垲镛,张小凤,田刚,等.基于问题导向的电类实验MOOC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6):105-107.
[6]姜宛彤,钱松岭,万超.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微课知识地图构建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9(3):43-49,91.
[7]宋瑞,杭太俊,张尊建.以实时求证为特色的药物分析研究性教学模式[J].药学教育,201329(5):40-42.
[8]平欲晖.药物分析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探索[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0):145-147.
[9]陈录伟.论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13(22):52-53.
作者:任燕 陈向明 于晨 单位:滨州医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