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思路及方法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分层教学开展的支柱。笔者将教学设计分成分层教学目标的确立、分层教学的课堂设计、分层作业的设计和分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四个层面,并就各个层面梳理了的思路,也列举出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深化,作为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衔接的关键一环―――高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成为摆在广大高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高中数学课程作为高考必考课程之一,学生的基础的差异性显得尤其突出,分层教学成为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的一剂良方,这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到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谋而合。分层教学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分层依据(标准)、分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分层)、分层作业设计和分层教学评价等,分层教学设计是分层教学的实现中核心,是影响分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一、确立明确的分层教学目标是前提
目标是一切活动实施的前提,既是分层教学设计的起点,又是其终点。分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两个方面,目标的制定以新课标的依据却又不拘泥其中、以学情为中心特别突出目标层次化为标准。以《指数函数》一节新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明确各层级学生知识获取方式,确立不同层级学生不同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如下表:
二、设计合理的课堂分层教学过程是核心
课堂分层教学设计是保证分层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是分层教学实施的核心步骤。本人分层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步骤如下: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开启课堂。提问的内容为上节课的知识要点和本堂课的情景导入问题,选择答题对象的原则主要为主动举手的学生,同时兼顾各层级学生学情。一般地,知识回顾方面的问题,重点照顾C层级的学生,使其有课堂的参与感,从问题的准确回答中获取自信心;关于本堂课的情景导入相关问题则会主要询问A层级学生,兼顾积极好学的B层级学生,使其获得预习的成就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其次,教学过程中注意突出针对各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在设计好分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如何循循善诱、分门别类地进行分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笔者常用的做法是知识点讲解立足于B层级学生,同时注重加强对A层级学生更进一步思考的诱导和对C层级学生的答疑解惑。再次,部分教学内容尝试使用翻转课堂。费曼学习法告诉我们:最好的学习方法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想办法教会一个完全不懂该知识的人。在分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些知识点开启翻转课堂,安排A层级学生提前预习并作为翻转课堂的主讲,起到对A层级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度挖掘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最后,从课堂作业中了解分层教学目标的基本完成情况。分层课堂作业的设计可分为“ABC模式”和“一二三模式”两类。所谓“ABC模式”,指的是针对A、B、C三个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作业知识面和难易度紧扣该层级学生学情,此类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对分层教学目标的考核;而“一二三模式”指的是建立在同一个题干下面,将问题分为三小问,难度自易而难递进,学生开启挑战模式,自易而难逐步完成作业,此类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拘泥于自身所处层级。
三、完善分层作业设计是关键
作业设计作为对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续,作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作业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及时性与滚动性相结合原则和针对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原则。科学性原则是设计任何作业都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作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的科学性和作业量和难度系数的科学性。其中,内容的科学性主要以作业是否正确无误、是否是对所学知识点的反馈和延伸来衡量;作业量和难度系数的科学性在分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是对分层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作业量和难度系数的选择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等边三角形法则”,即以该层次学生能力、作业量和难度系数为边构建一个“等边三角形”,以保障学生作业的完成和自信心的提升。及时性与滚动性相结合原则指的是作业的布置既要以当天所学知识点为主又要和之前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高中数学知识连贯性特点,作业的布置可采取“二八原则”,即每天作业的80%应该立足当天所学知识点,用以对知识点点巩固和深化,20%可以选择旧的知识点进行回归,用以加强记忆和串联知识点。针对性与典型性相结合原则指的是布置作业时既要考虑学生学情又要考虑到知识点的重要程度。在分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的作业既要考量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全盘衡量学习需要。由此,作业应该既锁定各个层级学生学习目标,又要突出重要知识点。
四、健全分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
分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分层教学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既是对当前教学效果的反馈,也为下一步教学计划提供参考。分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按照评价主体可以分为系统性评价和个体评价,按照评价时效可以分为阶段评价和远景评价。系统性评价基于进行分层教学班级整体教学效果的考量,而个体评价是基于参与分层教学各层级学生乃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相互剥离。系统性评价指标主要有课堂互动效果、作业完成率和班级学习氛围等等,个体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和知识点掌握程度等。阶段评价是对学生短期学习效果的评价,从每个知识点到每堂课、再到每个章节分层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出发,由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检测和章节测试等得到反馈,主要考量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效果。远景评价是对学生中长期学习效果的评价,所做工作主要从阶段评价出发,构建统计模型,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3]李淑彬.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肖连奇.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76.
[5]杨春花.高中数学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作者:张翠云 范方亮 单位:江西省共青城市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