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下的机械类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为完成高等本科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人才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立德树人”理念有效融入机械类课程教学过程势在必行.根据机械类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特点,从国家、社会、专业和个人四个层面分析了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机械教学设计中,并通过三个案例详细阐述之,以完成价值引导,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技术水平和爱国情怀的目的.
关键词:立德树人;机械类课程;价值引导;人文素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落实好的根本任务.在教育过程中要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中,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各科任课教师都有责任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教学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近年来,机械专业学生是国家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工科中的“工科”,不仅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学生的爱国情怀、职业道德、人文价值观、奉献精神等德育方面的教育对于机械专业学生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2].因此,机械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势在必行.机械类课程教学以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主要进行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控制的专业课学习.依据当代机械工程师、机械设计师、机械工艺师的基本素质要求[3],需要培养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及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以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的实用性人才.“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聚焦社会发展、聚焦三观塑造、聚焦家国情怀,将本科生的人文素养、爱国情怀和道德素质融入到机械专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并使所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好的团队精神和人文素养,完成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培养.以此形成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于一体的育人平台.在分析立德树人在机械类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详细地阐述了立德树人教学的具体实现过程和实施步骤,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道德素养和爱国情怀的目的[4].
1课程设计的理念层次
为了让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中,作为机械类本科教学的课程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适时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机械专业的本科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核心力量,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机械操作技能以及机械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团队协作意识、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等[5].如图1所示,将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专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立德树人理念下机械类课程教学设计理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说明.从国家层面来看,机械专业尤其是智能制造方向是未来国家向前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立德树人教育能够让本科生聚焦国家情怀,让其具有更好的共产主义信仰,甘于为中国的制造业奉献终生,所生产制造的产品(包括仪器、武器或装备)能达到保家卫国的目的.从社会层面来看,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机械类课程可以让学生对社会上机械制造方面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知道当今社会需要具备何种机械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只有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本科生尽快的适应社会,这不仅缩短了适应社会的时间,而且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6].从专业层面来看,机械类课程主要围绕液压气动、自动化控制、测量技术等学科进行设置,对思政教育的安排较少,即便有安排,也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课程设置,课时的设置也相对较少.这并不能很好的达到对学生立德树人教育的培养.与人文社科类专业不同的是,机械专业更加侧重于对事物原理以及事物测量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去探索立德树人方面的内容.机械类本科生对立德树人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比如,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片面的理解为文科专业.《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因此,需要去正确的认识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机械类本科生一般都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学习能力较强,有较强的自律性,对新鲜事物也较大的好奇心,并且对机械设计制造以及工程实训的案例分析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多数情况下,希望机械类学生能对机械产品的优化设计具有新奇的想法和迥异的思路,且能够自己动手完成机器的操作.比如,很多机械工程男能够从国家的系列纪录片“大国重器”的装备制造中寻找出兴趣点和突破口,这有利于他们提升自身的思政意识和技术水平,从而能够激发自身与之相关的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机械工程男将迫切渴望在自己学好机械类课程的同时,能够接触到国家的一些政策方针以及社会对机械人才的相关需求,进而有利于自己搞清楚“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问题,这在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对培养一名社会主义建设性人才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因此,针对机械类学生的数理化基础较好、认知能力较强、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少,对社会需求密切关心和求知欲较强的特点,给学生讲述一些机械工程方面的实际设计案例、机械产品实际设计过程、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当前社会机械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的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探索过程中为国无私奉献的事迹,这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理念.从个人层面来说,立德树人教育有助于培养并引导本科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述四个层面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反哺、相互结合,只要把它们相互统一起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教学设计典型案例
机械类课程中,很多事例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做好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此外,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思想以及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立德树人的理念,需要将课程教学目标的教育性、知识性、技能型互相结合,将对学生机械专业技能的培训与激发个人理想、社会责任感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注重联系学生的务实思想,正确的引导他们清楚地认识中国当前的发展形式和世界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发展和国际发展之间的联系,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使学生富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和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里将通过三个实例来说明立德树人的融入过程.案例1:“立德树人”不能给学生片面讲解其理论内容,而是将其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等要得体.要讲礼貌,时刻注意礼貌用语,上课给学生问好,尊重每一位学生.为了将立德树人理念更好地融入到机械类课程教学中,可以在讲授机械类课程之前,给同学们播放《大国重器》《厉害了,我的国》等体现我国近年来国家迅速发展的相关视频,这些视频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培养.比如《大国重器》中水路两栖飞机AG600的制造,有超过10万的科研人员参与.这些科研人员都是具有崇高精神、甘于贡献国家的人才.大型应急救援装备是中国急需填补的空白,AG600的研发能够更高效的进行救援,为社会服务.AG600的制造需要每个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实践技能.整个视频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上述的四个层面正确的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案例2:讲授机械设计准则时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在国家和社会层面,教师可以根据齿轮的准则对机器的影响着手,让学生充分了解齿轮的优化设计对国家大型设备和仪器的精确度、稳定度和寿命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制造业现状,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奉献.在专业层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开式或闭式安装形式、硬度来判断齿面是按照接触疲劳强度设计还是按照齿轮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6].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个人层面,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还能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通过自省来提高自身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案例3:在给学生讲解毛坯材料成型的内容时,从国家层面,讲述秦始皇陪葬坑中出土的彩绘铜车马所采用的铸接、焊接、铆接、销钉等连接方法,通过加工后的精密零件还可以应用到国家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等航天飞行器中,让同学们感受几千年前古人的智慧和当前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这也与提升综合国力、打造世界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相吻合.从社会层面上,让毛坯料转换后的机械零件能够成为可汽车发动机的一颗螺丝、一个减速器齿轮,可以成为自动洗碗机上的一根连杆、一个带轮,还可以高铁列车上座椅的一个机械按钮或一个脚踏板,这些来源于毛坯加工后的零件都极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这将激发学生产生以后为社会更好服务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由于前两个层面的促进,在专业层面,学生会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内修素养,外修机械专业技能,以便能够为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能奉献国家、服务社会.在个人层面,结合与专业相关影视作品给予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给同学们播放《终结者》、《人工智能》《普罗米修斯》等影视作品,并对学生提问:“智能制造有何意义?”、“为什么智能制造能代替人类?”、“如何体现自身价值而不被人工智能所代替?”、“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于人类的好坏?”等问题,提升个人对制造的热情,改善他们的三观,完善其综合素质.
3结语
机械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机械专业知识和培养制造技术型人才的摇篮,也是大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主阵地,机械类课与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机结合至关重要.正确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自我理想、脚踏实地掌握技术水平、实现个人价值与团队协作是将立德树人融入机械类课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最终使学生成为一名立志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终身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马良希.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探究高校思政工作新路径[J].河南农业,2020(18):2023.
[2]方琳.基于立德树人《机械设计》课程思政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59.
[3]高成慧,付正飞,李月安.机械基础类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路径与方法: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6):8183.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李艳,何勇,徐洋.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231232.
[6]徐友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轻工科技,2018(2):159160.
作者:李耀辉 师路欢 赵正印 单位:许昌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