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设计论文 > 信息化教学设计浅谈

信息化教学设计浅谈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9-28 00:00:00人气:392

1授课对象

授课对象为中职药剂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中国药典》对称量的要求,会使用电子天平和量筒。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药品检验员岗位技能要求结合学生特点,确定本单元认知目标为:90%的学生能解释相对密度的定义;80%的学生能阐述相对密度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流程。能力目标为: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急支糖浆的相对密度测定,测定结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素质目标为:使学生明白严谨和细致对于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相对密度测定的操作流程。教学难点为相对密度的概念和相对密度测定的操作要点。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采用TBL教学模式,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教师负责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能力培养。教法包括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情景模拟法。学法包括合作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4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共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板块,课中又分为温故知新、群策群力、百家争鸣、精益求精和熟能生巧5部分。

4.1课前

教师通过雨课堂6分钟微课,以死海为什么能让人浮起来这个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好奇心,引出相对密度的概念,结合动画采用模拟演示法,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为难点的突破找到捷径。发送课前测试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相对密度的定义设计小实验,以此检验学生对该定义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温故知新环节教学节奏。

4.2课中

4.2.1温故知新

计划用时5分钟。由小实验设计最好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利用HiTeach软件的实时反馈功能将过程投屏到电子白板上,让学生都能清楚地观看每个步骤和现象。然后学生以抢答方式解释实验原理。利用这样的方式重构课堂,一方面可以让对微课接受程度较低的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掌握相对密度的定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微课接受程度较高的学生内化知识,通过解释原理,巩固所学。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说明,扮演知识构建合作者角色。

4.2.2群策群力

本部分计划用时10分钟。教师对实验器材进行简单说明(包括干扰项量筒),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各小组设计测定急支糖浆相对密度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法设计操作流程,个别小组为了验证结果是否合理,进行预实验,总结本次课的关键点―――体积的修约,排除干扰项,完善流程设计,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安全性的问题以外,不对学生操作做任何评价,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实现“做中学”。

4.2.3百家争鸣

计划用时7分钟。各组学生利用HiTeach软件上传本组设计,然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一分钟左右),最后投票选出最优设计小组。教师在学生选出最优设计后,对该设计进行点评,确定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案。

4.2.4精益求精

计划用时10分钟。在最优小组完整展示急支糖浆相对密度测定操作过程的同时,利用HiTeach软件的实时反馈功能将过程投屏到电子白板上。其他组观看,指出错误或有异议的地方,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将操作错误的画面截图后集中展示,引起学生注意。在展示与纠错的过程中,学生能找出绝大多数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助于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教师在讨论结束后对未提到的操作要点进行补充。这两个过程的叠加,能覆盖测定中的所有操作要点。

4.2.5熟能生巧

计划用时8分钟。教师给各小组分发药品检验报告单,模拟检验岗位实际工作流程,要求各小组测定急支糖浆的相对密度。通过雨课堂发送标准操作视频,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随时观看视频,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不能一对一指导学生操作的问题,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只需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即可,最后通过学生检验报告单完成情况结合测定结果是否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4.3课后

教师通过雨课堂微课视频和课后测试题,视频内容为利用重瓶法测定急支糖浆相对密度的标准操作,对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进行说明,对易错部分进行展示,让学生课后回顾本次课的内容,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拓展了学习空间。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完成课后测试题。

5教学评价

采用多维度评价体系。课前和课后通过雨课堂测试题,检验学生预习和复习情况。课中,学生先自评,然后由小组投票互评,最后再由教师评价。将课前、课后的诊断性评价,课中的过程性评价、检验报告单的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更立体。

6教学反思

本次课始终贯穿“以发展技能为核心”职教理念,概念部分通过课前微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采用TBL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在试错中成长,在纠错中完善,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充当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导师、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伙伴、学习环境的管理者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者[2]。利用雨课堂、HiTeach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变得爱学习、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畅,郭晓奎,赵蔚.T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设计和应用[J].科教文汇,2015(29):61-64.

[2]宋卫华.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角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113-115.

作者:何雨姝 单位:成都铁路卫生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