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原则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价值。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路径仍有赖于教学实践。只有聚焦教学活动中真实学习的发生,着眼生命课堂的实现,同时以学习策略的创生支撑“学”的优化,以新兴学习理论打造信息化时代新课堂,才能最终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促进中国外语教育的真正变革。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教学;教育改革
核心素养,是在世界教育变革进入瓶颈期,中国教育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生发而出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育也正面临新的变革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全球视野与本土精神中汲取养分。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整个社会对新一代人的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核心素养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是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包括听说读写、语音、语法、词汇等;二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而获得的素养和各种能力,如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全球化视野等;三是培养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这些素养当中,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英语教育理念既有相重叠的,也有根据新时代、新形势背景所新提出的新维度,但无论如何,这些素养的培养应当是整体的、具有本土特点的。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十分重要的教育阶段。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感知周围环境、发展各种能力的关键阶段。正是从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开始正式接触二语学习,同时开始丰富的人际交往并能够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落实好核心素养的关键理念,也必将有利于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儿童日后的学习打牢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教育实践,核心素养确定之后,如何在实践中推进,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反思、改革,应当成为我们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应当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反思课堂,重建教学,促进中国英语教育的新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原则
英语作为一门必修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价值。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活动应当围绕以下几点开展:
1.聚焦真实学习的发生
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广大研究者与教师反思的问题。受传统科举思想以及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潮流影响,应试取向的外语教育理念长期占据着我国的教育实践,在这种教学实践中,我们只看到了“一流考生”却不见“一流学生”。学习过程是基于学生内部认知的过程,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相互联结、逐步建构的过程。从认知主义心理学角度看来看,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简单积累,而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内在建构符号的意义,透过这些语言符号组成的结构来实现人的有效交际。信息加工理论也认为,人们的语言学习是人类大脑将符号化的语言形式加工处理成形象化的内在意义的过程,是将符号与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从而将之纳入到长时记忆当中的过程。虽然我们的课堂熙熙攘攘,看似热闹,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来仍有待确认。当前教育实践中,“人在心离”的课堂并不少见,语言知识意义的有效生成受到阻碍,学生学习的境脉受到阻隔,生不论是在知识学习层面还是能力与思维发展层面都受到了限制,甚至受到教育负向效果的影响。看似热闹但缺乏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破坏。而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真实学习的发生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
2.着眼生命课堂的实现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学习一项语言技能,同时应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借鉴,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语言与我们的生命是紧密相连的,是基于生命活动的符号性表达。着眼学生的真实生命体验,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当中,是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是直接的、生动的,是基于情境的。现实生活中,语言学科天然的情境性与生活性为其教学提供了条件。英语教学设计应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保持英语学科的实用元素,使英语学习时刻为生活服务,又能够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体验,将之与儿童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兴趣英语化,生活情境英语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既有语用体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生活成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源头。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可感知的生活经验贴合起来,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真切的体验,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突破口。
3.创生学习策略,支撑“学”的优化
“学习策略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指导意义。”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面貌与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是“终身学习”理念得以实践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方向。然而在我国当前教育实践中,“学会学习”的真正意蕴与价值仍处在被遮蔽的窘境。一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机制,以及支持学生学习的策略知识缺乏系统、深入的培训。学习策略有着一般策略与专门领域策略之分。例如,作为语言学科,英语与汉语在语言机制、功能以及心理过程上具有颇多类同之处,故而在学习策略上均需要一定的记忆策略、交际策略等宏观策略来促进高效学习的发生。而与汉语相比,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过程与机制,在语言学习的早期,母语学习基本上是“习得”的过程,即通过自然情景中的练习获取,二语学习则多为“学得”,是通过有计划的、模拟的情景进行的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境脉的不同导致学校教学中的英语学习急需策略指导。这其中即包括包容性较强的一般学习策略,也包括在其框架下调整、延展、生发而出的英语专业学习策略。但不管怎样,学习策略的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自身学习体验与学习需求而动态生成与调整的,只有创生学习策略,支撑起“学”的优化,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一流学生”而非“一流考生”。
4.关注新兴学习理论,打造信息化时代新课堂
任何英语课堂在传播客观知识的背后,都应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人的核心素养。随着心理学等学科在儿童学习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我们对儿童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革。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条件下的人工智能与学习理论的深度结合已经为我们的学习与教学提出了新思路。如何打造信息化时代下的新课堂也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新课题。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信息交互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活动的主必须是儿童,儿童主动去获取、交换信息。将知识情景化、交际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其主动探究的精神与能力,同时也是符合脑科学领域所提出的人脑信息加工机制的,能够在完成客观知识学习的同时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实践化的课堂。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中心是模仿、是游戏。我们的课堂是否应当继续局限于课堂?这是值得反思的。当前,许多学校也已经开展了大胆的尝试。比如建立模拟地球村,开展DIY课堂等。而在这些活动当中,都可以将我们的英语知识、英语运用镶嵌到中间去。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的课堂。学校教育之所以宝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校环境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关系。其中,于儿童而言,友伴关系又是最为重要的关系。友伴关系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不论从培养学生教技能力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其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三、结语
“核心素养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育人。我们的英语课堂,应该关注并坚持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英语教育需要植根于中国大地,抓住“人”这一核心,为世界语言教育贡献中国经验。
参考文献:
[1]张连仲,孙大伟,武和平,朱善萍,刘宏刚,李静纯,范海祥.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育,我们应该关注什么?[J].英语学习,2015(11):4-6.
[2]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5(16):6-7.
[3]龚亚夫.立德树人的英语教育[J].英语学习,2014(04):36-37.
[4]左银舫.关于学习策略与教学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2(03):34-36.
作者:倪龙龙 单位: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