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全面进入新的阶段,而信息化教学自然也就出现。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并且对实验器材、实验材料等有较高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教学中的仿真训练能够提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熟练程度。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和思路,第二部分分析了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第三部分提出了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关键词:化工类;专业教学;信息技术
现如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可以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信息化教学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个性突出,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敏感度,而信息化教学利用学生的性格特征,通过信息技术,围绕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作为系统科学的工作,教师要想保证教学达到显著的效果,就要首先具有明确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还要能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内涵所在;其次,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明确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现状、明确教学重难点等;最后,针对实际状况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和思路
简单来讲,教学设计就是紧紧围绕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综合多种教学要素,并且根据学生特征而制定的教学方案。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在以往教学设计的前提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多种技术引入教学方案中,而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及数字信息技术等等。化工生产的关键是化学反应,在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中化学反应器操作是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固定床反应器作为例子,分析怎样高效完成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环节安排。但是必须要在此说明,此次教学任务是在学生完全了解固定床反应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操作以及仪器参数的前提下进行的,最终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故障,以及分析固定床反应器出现故障的原因,而且可以采取有效的方式及时的解决。此外,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怎样利用仪表数据对化工生产运行状态做出准确的判断。
2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2.1分析教学内容
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课程《化学反应器操作技术》中固定床反应器教学单元中教学任务“常见故障分析处理”为例子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课时共有两节。在学习这个教学任务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固定床反应器的理论基础、工艺参数确定、开采以及正常操作的有关内容。利用这次教学任务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必须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学生需要分析造成运行工况异常的主要原因,可以适当的选择所采用的方法,并且结合仪表显示的数据信息来判断化工生产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2.2分析学情
通常,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第四学期学生是教学对象,学生前三期已经通过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了解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必须要通过很多实践性操作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验证,而且了解微信、QQ、电脑等知识的合理运用;而且学生前三期已经做做苯加氢装置稳定运行、开车以及停车的操作,但是难免会存在异常的操作情况,造成操作中存在各种故障;尽管有了一些故障处理操作尝试,但是缺少故障处理分析思路;尽管有了某种岗位认知,但是难以真正体验到最真实的工作场景,无法有效分析和处理经常见到的故障[1]。
2.3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此次教学设计中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资源都有高等职业教学资源库、电子教室。教师工作站、省级精品课程教学网站、仿真软件以及化工生产技术仿真机房等等。在最大限度上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建立内容丰富、沟通快速、反馈全方位以及直观感性的教学环境。此外,还包括各种师生交流的方式,比如:微信、QQ以及电子邮箱等等。
3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点是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环节是否科学直接关乎到信息化教学是否能够正常实施,信息化教学环节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思索式学习。教学设计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明确教学任务,实施具体的任务,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做,正确引导学生逐渐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3.1学前预习阶段
借助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校外学习资源,比如:省级精品课程网站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等等,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平台。[2]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前在这些平台上登录进去,查找且学习和课程相关的信息,为了确保该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平台使学生在网站上进行在线测试,并且结合最终的测验结果掌握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此外,在教学网站上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课程动态,使学生对教学安排能够提前了解。
3.2教学任务确定阶段
长期以来,固定床反应器的故障分析教是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的重难点,枯燥乏味的操作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化工生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应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播放视频、幻灯片等方法来引导启发学生,在新任务导入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对化工生产的操作进行了解,明确认识到故障分析的重要作用。
3.3任务实施阶段
3.3.1教师演示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备来模拟固定床反应器的苯加氢实验,再加以演示常见故障的处理思路,关键点是向学生清楚的传达思路。[3]在该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应该紧紧跟上分析思路,在软件方面实行同步模拟,在学的同时进行操作,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3.2教学方案的制定
实验任务必须要分组学习,教师应该安排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正确引导小组成为合理利用教学平台的丰富资源,收集资料信息、讨论且制定教学方案,再将教学方案及时到教学平台上。
3.3.3正式点评
在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教学方案制定,教师应该正式点评每个小组上传的教学方案,根据仿真模拟的最终结果,将各个小组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并且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个人的观点,归纳总结具有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3.3.4评价总结过程
信息化教学的最后阶段是评价总结阶段,也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关键阶段。尽管该过程不会涉及到实际操作,但是评价总结可以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也是促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的重点。一般来说,评价总结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这样做能够防止教师不能做出全面的评价,积极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一起完成总结任务。教师在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时候,应该对学生任务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将学生的工作态度以及职业素质等都纳入考核中,从而实现多样化评价[4]。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普及的今天,高职院校化工业专业信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开展已经成为主要的趋势,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点。化工类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该对教学环节进行科学的安排,逐渐地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明确了学生是课题的主体,使学生可以实现学习指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要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断完善和更新信息化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傅华.信息化教学在化工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8(22):27-28.
[2]张黎明.基于项目式教学方法的高职设计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8,34(06):159-160.
[3]王雪香,吴海霞,赵丽娟.高职院校精细化工类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J].化工管理,2017(29):133.
[4]于荟,于清跃,赵利顺,刘超,沈浩.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广州化工,2017,45(02):147-149.
作者:王洪亮 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