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微课选题的教学设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学习并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高质量的微课教学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本文在深入研究人体“呼吸运动”这一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微课的选课与设计。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微课选题;教学设计
微课是一种最近兴起的新型教学方法,当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涌现出数不胜数的微课资源。中小学的微课包括丰富的资源,其主要表现为微视频,是利用网络传播的,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微课课件开展自主学习。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多年,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论述了初中生物微课的选题与教学设计的主要应用手段。
一、关于微课选题
一个微课重视表现一个主题,因此微课选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求其选题做到简明扼要,微课的关键就是“微”,其在内容、问题、研究等过程中普遍要求“微”,要求其内容以解决核心问题为主。微课重视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主题。主题可以以实际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为主,也可以涉及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探究实验、模型制作、学习方法等,要以“小而精”为核心内容,有着独立、完整的特点。可以解决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同时结合多媒体的特点确定主题。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呼吸运动”一节时,大多学生不能顺利理解此部分内容,这种现象牵涉到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假如设计宽泛的主题,包含多个知识点,详细讲解教学内容,可以将全部内容制作成一系列微课资源。如关于洋葱切片的观察就存在着多个方面的知识,也要求学生对此开展实验,制作成微课专题当然也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微课的应用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明确主题后就需处理其表现内容,达到“微”的目的。如一旦确定“呼吸运动”的主题,则应深入学生中间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才能使微课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旦整个选题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那么就会迅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会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此节课必然是成功的。所以在微课选题过程中可以应用合理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此,教师还需为微课的应用创建一个与主题相符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微课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关于微课的教学设计
在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其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微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制作技术的比例是7∶3,微课中的教学设计是微课教学的关键,要始终坚持微课就是一种“学习型资源”,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视角考虑微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应用设计问题、引入活动等多种设计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为核心,使学生的学习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教学设计也代表着教师的教学意图、设计思维、教学特点,其中应该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方法、总结等内容。生物课的微课教学设计还应该融入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与学科特色等内容。
1.关于微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首先要强调“微”。第一,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导入,在此环节要求题材新颖、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在顺利导入后保证课堂讲解不脱离教学主线,有着较强的层次性,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全体学生的提高;第三,教师还需在每节课的结束环节做好总结,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牢固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关于主题“呼吸运动”,笔者在深入研究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下面教学过程。首先,设计了导入情境,播放人工呼吸图片,提问: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以“呼吸运动”为主线开展课堂讲解,要求全体学生做呼吸运动,体验呼吸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变化,并将身体变化设计为动画,结合动画讲解人身体的构造,要求学生在呼吸过程中感受不同部分骨骼的运动与身体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呼吸运动的概念,从而对深入研究胸廓容积变化产生的原因产生兴趣。胸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呼吸过程中胸廓变化动画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感受情况,如为了模拟肌肉收缩会产生力量可以播放拉开的弹弓图片,为了模拟膈肌的舒张与收缩情况可以播放手背自然隆起和用力伸直手指的图片,由此得到呼吸肌收缩与舒张是导致胸廓容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再次,探究躯干容积的变化是否会引起呼吸的变化。提问:一旦躯干容积产生扩大或缩小的情况时,肺的容积会不会发生变化?鼓励学生使用提前准备好的塑料瓶模拟实验装置,在反复思考演示方法后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最后对实验现象进行研究,得到:胸腔扩大时,肺同时也会扩张,气体进入肺部,是吸气过程;肺容积扩大时,气体进入肺的原因是什么?利用演示挤压塑料袋,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气体总量不变,那么气体容积变化与气压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得到:肺容积扩大的情况下,整个胸腔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进入肺部,是吸气过程。最后,对呼吸运动的学习进行总结,在观看动画过程中为学生设计概念图。整节课设计成功之处是融入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模拟图片、模型、实验、推理等活动,最后顺利突破学习难点,将学习难点转换为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
2.关于微课的教学资源应用
微课虽然以“微”为主要特点,但其包括完善的教学环节。其主要以视频文件为主,同时融入了与教学主题相符的备课、小测、学生意见、名师指导等各种内容。其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当属PPT课件制作质量,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PPT只涉及重点内容,不需录入全部教师讲解内容;设计背景要与学生认知规律相一致,不可强调花哨设计;处于相同页面中的文字与图片要把握恰当的比例,字体颜色不宜过多,字体与背景颜色搭配要强调自然,字体大小要合适。
3.微课中的语言和媒体
微课课件要使用简单的、生动的语言,教师语言要兼顾学生的特点,不宜过难过繁,要有响亮的声音与节奏感,语速不宜过快,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讲解过程中防止出现错误语言。教师可以提前写下自己要说的内容,但不要照稿宣读,那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影响教学质量。媒体设计在微课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媒体设计质量才能使微课收到较好的效果。当前微课视频媒体纷繁复杂,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过程中科学选择合理的媒体,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运用有利于收到较好效果的媒体。
三、生物微课的反思
1.教师要重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
“呼吸运动”的学习重点是复习与拓展,笔者在考核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可以确定其选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制作中要兼顾各种细节,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思路可以确定为“导入新知、复习、讲解例题、分析失误、巩固练习”。
2.发挥其可重复播放的优势
微视频只需较短的播放时间,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观看,是对教师教学的有效补充,微课选题通常都是学习中的重点或难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多次研究与探讨。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有的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发展自己的思维水平,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有的学生不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利用微课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还需借助教师的单独指导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开展个别辅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
可以利用家长QQ群与微信群鼓励家长帮助学生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微课主要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观看,因此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微课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其在实验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为学生创建了生动、平等的学习气氛。生物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应用微课教学,及时做好反思与总结,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在实际教学中大胆改革,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提高生物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徐佳.初中生物学微课设计思路及反思[J].生物学教学,2015,40(3):48-50.
[2]梁春玲.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细菌》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7):25-28.
[3]张桂梅.初中生物学微课的选题与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5,40(4):36-37.
苏喜俊 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