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设计论文 > 鼻饲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

鼻饲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8-07 19:35:00人气:433

[摘要]笔者通过说课设计的形式,说出“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探讨信息化技术在“鼻饲法”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素质的提高。总结和探索“鼻饲法”教学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鼻饲法;信息化教学;说课设计

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向专家、同行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1]。笔者就自己所执教的护理学基础课程中,选取“鼻饲法”理论教学的说课设计与同行共学生习探讨。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选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静芬主编的《护理学基础》,供中职护理、助产专业使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护理学“三基”知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的桥梁学科。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能力。

1.2课题的位置及内容

本次课内容选自教材的第十章第三节:鼻饲法。该操作技术是50项基础护理技术之一,也是临床护士岗位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培养中职护生的护理专业技能有着重要意义。

2说学情授课对象为河源市卫生学校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

学生前期已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健康评估等课程,掌握了消化系统临床评估的相关知识,具备本次课学习的理论基础。中职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但对图片、视频及动手实践具有较高的兴趣。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理论知识以图片、视频、微课等影像信息进行传授,弱化纯理论的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说教学目标与重点及难点

根据中职护理专业培养标准、课程教学大纲及章节教学目标,结合临床岗位能力需求,确定本次的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3.1教学目标

3.1.1知识目标

①掌握鼻饲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②熟悉鼻饲法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3.1.2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规范的插胃管操作。

3.1.3情感目标

在操作过程中态度端正操作细致,体现人文关怀意识。

3.2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插胃管的操作方法。②难点确定胃管在胃内的理论依据。

4说教学策略

依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教育理论,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化分解,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同时,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及“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确定教法和学法。具体如下:①教法:讲授理论演示操作现场指导。②学法:理论释疑观摩实操实践训练。

5说教学过程

5.1情景导入――展示学习目标及要求

从临床护理病例中选取一份典型案例作为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岗位工作情景,以护士的角色提出护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次课的内容:鼻饲法。展示课堂学习目标及要求。

5.2讲授理论――突破重点及难点

通过情景的导入,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顺利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此环节,以讲授的方式将本次课的理论知识逐一讲解,借助动画视频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轻松地突破重难点。

5.3演示操作

①分解动作以微课的方式对鼻饲法的流程进行分解演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每个操作动作的正确做法。②整合流程教师在模型上规范地演示鼻饲法的整体流程,旨在让学生把刚才的分解动作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印象。演示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以耳濡目染的方式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

5.4实操训练

通过理论学习和操作演示,学生们已明确了鼻饲法操作流程,已经具备了实操的基本要求。①回放《鼻饲法操作流程评分标准》。②学生分组(5人/组)实操。利用UMU学习互动平台(可反复观看操作视频),组员间互用手机录制操作视频(练习结束后,可回看操作过程)。用手机拍摄记录操作问题,以便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纠正点评。

5.5评价检测

①练习结束后,各小组上传一份最满意的操作视频至UMU学习互动平台。②随机抽取两个小组的视频进行展示,教师根据视频及共性问题进行点评并予以纠正。③随机抽取两个小组派出代表在模型上现场实操,检测技能目标的达成情况。④全体学生通过手机进入学习互动平台进行课堂习题测试,检测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5.6课堂小结教师归纳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再次强调学生们在操作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6说教学反思

本次课依据目标分类教育理论及行为导向教学的要求确定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思路,教法上遵循了知识循序渐进的规律,学法上体现了逐步深化的认知规律。课堂中运用微课、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理性的东西感性化,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同时,本次课的课前准备工作量较大,教师需要在课前完成视频制作、操作流程评价标准制订、实训人员分组、实操用具准备及教学互动平台建立等大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方贤忠.如何说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王浩东 河源市卫生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