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设计论文 > 地理活动化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地理活动化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24 22:11:00人气:400

一、趣味性与生活性统一原则

生活性是“活动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新课改的核心思想,它对于改变传统地理教学中“知识”与“生活”剥离,打通课本和生活之间的鸿沟,使他们能够在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中自由地穿梭和徜徉,意义重大。所以,地理教学就要关注与学生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在生活中锻炼提升自我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环境(人文和自然)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并触手可及,地理对我们的生活确实有用,并让学生真真切切体验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和价值。例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节,笔者实施了生活化教学。本节是八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材改版后新增设的一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突出干旱特征;第二部分是本地区的农业,彰显绿洲特色;第三部分是本地区的资源,凸显能源优势。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灌输,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但这样的课堂没没有参与,没有生活体验,对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种折磨和心灵的扼杀,也是对地理学科的亵渎。笔者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生活化”处理:第一,角色扮演,导入新课。让班长充当全国人大委员长的角色,以亲切幽默的独白,引入新课,揭示主题,明确任务。第二,教学行程,模拟生活场景,进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表决的形式,参与“西气东输工程”,从提案到表决提案、赞成提案、反对提案、完善提案、通过提案等一系列有规划的生活事件的活动,从而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课堂的独特魅力和无尽的生活享受,也为学生将来高品位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在课尾部分,笔者又采用了生活气息浓厚的地理快板结束新课,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像这样有生活、有体验、有参与、有感受的地理课堂,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体验了过程,掌握了方法,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有意义的经历,提升了学生的情意素养,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主线性与连贯性统一原则

1.主线性是“活动化”教学设计的显著特征

课堂活动容易出现漫无边际、自由散漫的“放羊式“局面。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序和有效,达到层次鲜明、“形散而神聚”的境界,就要科学地构建课堂活动的主线,将散乱的“知识珍珠”合理有序地“串联”起来,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主线是活动化课堂的灵魂,构建一个鲜活的教学“主线”,能够使活动化的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序、高效,使课堂教学收放自如,行云流水。例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节,笔者在教学中凸显了主线性这一特征。本节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其突出的区域特征和密切的人地关系极具代表性,是认识和了解西部地区的窗口。通过对本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的探究,为下一步学习青藏地区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如何把这一冰冷的知识灵动地展现出来,寻找和选择教学主线,是完成本节课“活动化”教学的关键环节。笔者从课后活动课“认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这一活动出发,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和创新,提炼出“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这一教学主线,并以“人大提案”的形式开展活动化教学。这样不但避免了地理课堂上学生死记冰冷文字和图像的尴尬,而且“活化”了教材,让学生在行动中建构知识。这既契合了主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实践证明,以此为主线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主线的选择和运用,能使教师的“教”更加轻松和从容,学生的“学”更加愉快和高效。这样的课堂是让学生参与而不是静等,更不是对教材的“勾画”和“死记”;这样的课堂是对学生的一种浸润和感悟,不是“灌输”和“浇筑”;是“做中学”地理,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学堂”,而不是“教堂”。

2.连贯性是“活动化”教学设计的重要内涵

许多地理活动的创设,或只被用在课堂的某一环节、某一内容、某一过程中,或在同一教学内容中运用了很多互不相干的活动,很少有连贯课堂始终的活动,即课堂活动被人为地“肢解化”或“零碎化”,这样的活动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笔者认为,若能让某一教学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各个活动彼此紧密相连,浑然天成,并在逐步地扩展这种活动内涵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则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就是笔者倡导的连贯性原则。例如:在“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节教学中,如何使课堂活动更加连贯,始终如一,笔者采用了“分幕处理,环环相扣”的方法。第一幕:领导出场,引出提案。活动意图:领导出场,即意味着以班长为代表的学生活动拉开序幕,凸显本次活动的主角是学生,老师是引领者、参与者、服务者。第二幕:分析论证,递交提案。活动意图:观看塔里木盆地资源视频,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探究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资源优势。第三幕:科学考察,反对提案。活动意图:以地图、图片、资料为载体,进行合作学习和自由辩论相结合,探究塔里木盆地干旱的自然环境。第四幕:合作探究,支持提案。活动意图:以绿洲农业的视频为引领,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西北干旱环境下绿洲农业的发展。第五幕:注意事项,完善提案。活动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第六幕:英明决策,实施提案。活动意图:宣布英明决策,再以地理快板的形式总结新课,学生在诗歌中结束新课,意境悠远,回味无穷。本节课,学生通过积极参政议政的方式,激烈地讨论了“西气东输”工程该不该建设的内容,明确了国家重大工程的一般论证方法。地理学习采用这种“活动化”的方式去探究无疑是一种好方法。

三、参与性与体验性统一原则

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知识建构的桥梁。学生主体“参与体验”是活动的基础,又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和关键。

1.“活动化”教学设计的目标与结果是“为了参与体验”

情意素养的培植是一节课的核心目标,如何实现,显然不能靠讲授和灌输,而是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地浸润和滋养。西气东输工程是否修建:引出提案(西气东输工程)、递交提案(西气东输意义价值)、反对提案(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支持提案(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完善提案(西气东输工程环境问题、第二条工程线路)、实施提案(西气东输工程完成)”等一系列层层推进的活动,其价值不在于活动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某种形式上的知识,而通常体现在被人忽视的过程中。这些活动的目的恰恰隐藏其中,所以我们不能只看重学生对问题对与错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体验、态度、情感、兴趣等,关注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力的提升,如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能力、判断能力等。也就是说,本次课堂活动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参与对于生命成长的要义和内涵,为完美人格培养提供锻炼的舞台和参与的经历。

2.“活动化”教学设计的情境与氛围是“在参与中体验”

思维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展,这正是活动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对学生的发展来讲,无论是思维的提升还是情意素养的培植,都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而两者达成的桥梁恰是活动。本节课“六大活动”,是师生、生生通过交流、沟通、对话、理解达成“我―你”关系,而不是“我―他”关系。师生双方在活动参与中,共同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共同感悟生命成长的意义。活动中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施教者,更多的是理解学生的倾听者。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是激励和唤醒。老师除了做“老师职能”以外,还要做一名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不是问题对与错的评判者。

3.“活动化”教学设计的途径与方法是“通过参与体验”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感悟,这是活动化教学的要义。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经历”和“体验”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分量不言而喻。恰恰相反,传统课堂是在“育分”不是“育人”,是在说教不是体验,这样的课堂很大程度上是在扼杀学生的思维,泯灭学生的创造力。因此,丰富学生的经历,完善学生的人格,必然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来完成。不难看出,本节课总是与活动、参与、体验并行着,教学都是在活动交流中进行展开。基于真问题,设置真情境,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论证西气东输工程优缺点以及它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填鸭变为主动获取,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将课堂变为学堂,把教室变为讨论国家重大工程的参议室、议政室。课前将全班分为四组,每组同学都有各自的任务。活动的实质就是通过参与体验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耳朵、双手等感官,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动自由,拥有更多锻炼机会和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地获得身心的解放。

四、总结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没有生活就没有教育,教学需要主线,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就是活动化教学要坚守的教育信条。

作者:黄雷 单位:江苏天一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