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设计研究
一、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忽略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专业课之间的课时比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都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首先,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多且过滥,难以明确会计信息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的知识面广,但所学不精。其次,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没有主次分明,很多课程的内容出现重复的问题,会计信息化的课程过少。有限的专业课程中,学生只能学习到基础知识以及简单的操作,难以系统性的掌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最终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薄弱,实践操作能力难以满足会计需求,不能够体现出专业特色。
(二)缺少系统、实用的实践训练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缺少系统化、实用性的实践训练,不仅没有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也缺乏科学的实训教材。因为会计信息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很多企事业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保障商业机密,因此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不接受外来人员接触和掌握本单位的会计资料和财务情况。这一现象增加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难度,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进行实践教学,通常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既能够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又能够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教学,满足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间的融合。但会计信息化专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国家改变政策后,模拟实训教材难以及时的更新,从而出现会计模拟实训的教材陈旧、漏洞较多,与实际工作脱节,难以达到实训的目的。
(三)缺少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不利于培养高技能的人才。会计信息化教师大部分都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大部分的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另外,受到我国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的学校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忽略了专业技能,教师的考核和绩效大多以课时为标准。这一现象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忽略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难以培养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缺乏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
考核与评价是会计信息化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检查和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能力。各个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但是对实践教学却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目前,大部分的院校会对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但通常只重视结果,且考核不具备时效性,难以及时的反馈实践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构建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方案
(一)以增强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时要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实践课程要在所有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占比在40%以上。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实践训练教学。建立完善的模拟实验基地、与企业合作,促进学生的实践训练能力。
(二)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的教师培养,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求教师继续教育,到企事业单位中进行专业技能的锻炼;其次,要聘请专业型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结合实际,强化学生的综合模拟操作和财务会计的技能操作。
(三)利用ERP系统,构建完善的实训模式
因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时复杂的,不仅包括融投资管理,同时还包含经营管理活动。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经济管理的知识,还要掌握其他的管理知识,满足工作的需求。目前,ERP系统被广大企业应用到管理中,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ERP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知识。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要综合实际需求,按照业务流程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出跨专业、多层次的综合实用性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要求学校与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培养出综合性、实用性的会计人才,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会计信息化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实践需求,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作者:祝红艳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