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在学科建设中的改革思考
摘要:当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面临着两个重要的转折点。一个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悄然而生,衍生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加快了传统型经济学向应用经济学迈进。另一个则是我国2017年开始实施的“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学科建设迎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民办高校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新形势;民办高校;学科建设
1新形势的背景和高校学科建设的现状
新形势下高校的学科建设不断加快,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创新人才是目前高校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新环境下,高校的教育改革也迫在眉睫。既要发扬传统各学科优势,又要不断开拓新课程领域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1.1当前的新背景
当今现代化社会,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融合在社会、生活、学习各个角落,各个环节。经济方面,从支付手段到网银交易,从网络平台到手机APP。电子商务、移动营销、互联网金融等相关概念覆盖在全方位。这样,云技术,大数据,EDI等有关技术知识在高校学生的课程当中涌现。同时“双一流”的建设提出,证明了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加快对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应用经济学得到广泛支持,也是国际国内市场经济的需求趋势〔1〕。
1.2高校的学科建设改革
学科建设包含学科定位、师资建设、科研培训、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综合体系的构建。根据教育部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共计2956所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达到了80%以上,其中浙江,江苏,河北的高考总录取率已超过90%。这些数据说明了在现有的招生环境下高校的竞争十分激烈。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尤为突显,这也是近几年来各高校加快步伐,稳抓实干的重要原因。其中高校的基础学科建设与应用经济学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应用经济学的发展速度飞快,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性,而基础学科建设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模式缓慢发展。如何学以致用,改变学科建设新模式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2〕。
2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分析
最近几年,由于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扶持,民办高校的发展规模扩大化,依托公办高校的优势资源特色形成了独立学院,逐步转型为民办类普通高校,有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根据教育部2018年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3月4日,全国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70所(含中外合作办学大学11所);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有:江西科技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民办高校虽取得重大突破,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3〕。
2.1资源力量薄弱
首先,民办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学生的学费以及高校的自主产业运营。因而学费普遍偏高、产业运营广泛是民办高校现有的特点。相对比公办类高校,由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补贴还不太充足。这也导致了很多民办高校节约办学成本,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相对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方面调配不合理,产生了发展的局限性。学科建设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养和科研培训,发展不错的民办独立学院还可以利用公办高校的师资队伍进行授课和指导,模仿其课程的建设体系。大多一般的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年轻化,主要以硕士为主,很少有博士甚至院士出现。由于人才流失率高,缺乏师资队伍的长远建设。另外硬件设施跟不上,也使得很多科研无法开展,如没有科学仪器,配套实验室以及资金的支持,就很难创造丰硕的科研成果。应用经济学以实践为主,更加需要资源整合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当今现有条件下,民办高校的资源配置是一个新的课题。
2.2学科建设结构不合理
公办类不少高校由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学科建设方面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优势才创立出现有的学科制度和办学风格。民办高校起步晚,没有太多的时间等着其慢慢建立形成规模,所以不少民办高校借鉴公办高校的教学模式、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等学科体系应用到本校的学科建设中去。忽视了实际情况,失去了办学特色,往往看上去犹如公办类高校的“影子”存在。一旦形成了框架再去调整,很难下手,因为也有了固化模式。此次“双一流”建设学科中应用经济学领域上榜的高校很多。例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这些老牌高校,学科建设趋于成熟,不少民办院校纷纷效仿,看上去是学习其他高校的长处,但是否适宜,是否结合当地经济状况,是否考虑学生生源质量等问题也暴露了出来〔4〕。
2.3学科建设的目标错误
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是在新形势下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学科建设方面,有的时候考虑经济成本等综合性因素,错误的拟定目标和计划,盲目的为增加学生人数,获取更多的利润空间,方便学生毕业等目的去开设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学习。而操作性强,市场需求量大的学科专业由于怕影响学生的毕业率或者投入成本高等原因,反而不去研究和规划。忽视了地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学生毕业以后虽学有所成,却很难快速地融入到企业日常的运营中去,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甚至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浪费了大学学习的时间和精力〔5〕。从根本上来说,这和学科建设的目标发生偏离是有相当大的关系。以应用经济学为例,若高校开设的课程还以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理论经济学的课程为主要框架,那么学生毕业以后不易发挥所长,最终只能选择相似专业或者跨专业的领域进行工作。
3民办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根据上述情况和问题,对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为未来应用经济学在高校的学科应用作出参考。
3.1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民办高校的资源有限,更加需要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无论是师资还是硬件设施,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可采用合理的方案运用现有资源。如增加师资队伍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多方面的技能。应用经济学的课程需要双语教学,与其每门课聘请一个双语教师,不如帮助校内现有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培训讲座,培训班的形式把各个教师的教学优点分享给任课教师从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做不仅可以把本校教师培养成多面手,提高了教学质量,将外聘的费用运用到培训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民办高校人才的流失,让更多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形成一专多能的教师体系。硬件设施方面,可以参考一些专科类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为企业打造专业定制型人才,以此来增加企业在学校的投入建设,增加与企业的业务往来,既整合了资源的使用,又可以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立大学生实践基地。
3.2完善高校的管理制度
学科建设涉及的高校部门很多,不单单是教务部门的责任。从院务部门到系部,从教务处排课到人事处的人员调度,其中牵涉的问题不少。公办类高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系统体系,民办类高校起步晚,发展快,在这点上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参照公办类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要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合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到每项业务的负责人,避免推诿,浪费时间和不必要的人员调配。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加快学科建设的速度,分工明确了,才能解决好遇到的基本问题。应用经济学目前以国民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为主,要规范学科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在学习公办高校的学科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学习其相关的管理制度。
3.3注重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确立目标,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培养适应性人才,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快速反应人才。构建学科框架应以此为前提,才能长远发展。学生学到有价值的东西,这也会促进学校的就业率和考研率,营造了良好的口碑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教育本是投资回报特别慢的产业,不能以眼前多少利益来衡量。为了快速出成绩,高产量的产出学生,这只能说是工厂并不是高校。民办高校在应用经济学方面,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以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以及产业经济学为依托,科学合理的进行学科建设。同时,抛开那些为了凑课时而主流应用经济学并不需要开设的科目。如国际贸易,很多民办高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并不是都向大公司迈进,前期都是要累积实战经验和社会资源。再加上新形势下,互联网经济为主流交易体制。各大企业穿插着B2C,O2O,C2C等商业运营模式。还按照传统经济模式开设课程,那就是故步自封,没有考虑科学性和创新性的需要。安徽省的民办高校多以理论经济学的课程为主,电子商务这些课程主要来源于专科类院校,可从目前实际需求出发,学习电子商务比国际贸易更加需要。多参加网络经济竞技比赛,以赛代练,比课堂上给学生灌输经济学知识更加有用,增加趣味性和创新性。
4结语
总的来说,民办高校的前景灿烂,任重道远,国家急需民办高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更加需要有针对性的改革学科建设,找出特色和亮点。在应用经济学上要注重科学性和创新性,培养复合型人才,深入推进改革的同时要打好基础,才能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丰 杨慧 单位:皖江工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