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下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关系浅析
摘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已成为当前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的必经之路。在分别阐述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教育学的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联系和区别,将有助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关系研究
0引言
随着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追求经济发展高质量、教育发展高质量已成为当前国民发展的当务之急。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彰显出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了高校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时代赋予的新要求,也是自身发展转型需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作为高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对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内涵区分不清,或是二者混为一谈,或是二者分割而言,这对于高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和壁垒。因此,本文首先分别探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内涵,然后基于教育学的角度深度分析二者的关系,明确其联系和不同,以期从根本上厘清二者的关系,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实践,进一步深化高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
1学科建设的内涵
要明晰学科建设的内涵,首先要清楚学科的概念。在《辞海》中,学科定义为“学术的分类,即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类或教学科目,即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学科的分类是使教育具有针对性的有力手段,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相对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出学科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元素,一流学科则是现代大学的主要竞争力。《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说明了学科建设在高校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学者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学科建设的内涵,并且各有见解。孙国进(2020)认为学科建设是结合硬件设施的投入及软实力的积累,通过提高科研水平,进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一项系统工程。别敦荣(2017)认为学科是基本的学术单元,是开展项目研究的最基本组织,这就要求学科建设要从基本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建设水平。可以发现学科建设是以一定的学科人才为依托,长时间、多方位的研究某个或某些学科,最终达到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服务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还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作为支撑。总之,高校学科建设的内涵除了学科定位、学科规划、学科设置等内涵外,还包括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保障性内涵,其功能聚焦于人才培养,服务于科学研究,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专业建设的内涵
同样,在《辞海》中,专业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著名学者周光礼认为专业是社会学的概念,是专门学业或专门职业。这里所定义的专业与行业需求紧密联系,可以看出,专业是为了使知识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于社会大众,满足社会分工,以社会职业为出路,而产生的一套系统的课程组合。现代教育学的三大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其中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则回答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高校的第一职能是培养人才,而专业建设就是基于这一基础产生,服务于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上。专业建设则是以社会需求规律和教育学发展规律为依托,聚焦某一或某些专业,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以精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一个过程。因此,专业建设是连接教学与科研的桥梁,大学里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专业展开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的发展,专业建设是培养学生的关键,也为科研的发展提供后续人才储备。一般来讲,高校专业建设的内容除了包括调整优化专业布局、重点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外,还包括制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开展课程建设、进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等。
3教育学视角下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
基于教育学视角,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点,这也是与其他社会活动如生产、政治、文艺、科学等相比的显著区别,在此背景下,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与当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才。那么既然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靠教育来实现,而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又是时代赋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要求,因此,从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的人的教育学角度来讲,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要紧密围绕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目的等教育活动基本要素展开。基于这样的教育预期,发现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同时服务于这些教育活动,而这些教育活动同样也决定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应该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可以说高质量人才的有效培养归根到底源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基于二者内涵的不同和联系,可以发现这两个体系的共同点都是依托于师生活动,进行人才的培养。不同点则表现在二者分属两个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人才的能力侧重点、师资队伍要求、培养人才方案、颁发的证书等上各有不同。
3.1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联系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联系如图1所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基础。一方面学科建设能促进了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优化,极大地促进了学科带头人的历练和成长。另一方面学科建设也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科学研究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了一批教学能手和教学能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凝练了学科知识,促进了课程建设,改善了教学手段,有利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支撑条件。二是专业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平台。一方面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凭借自身经验能够促进相关的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建设队伍,为其提供实践积累和知识支撑。另一方面课程建设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固化学科研究成果,开拓了学科建设的领域,促进了学科建设的进行和提高。三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共同作用于培养高质量人才。从二者的内涵来看,不管是学科建设,还是专业建设,其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其主要活动同样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与此同时,这二者也是当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基石。
3.2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不同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不同点如表1所示,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的能力侧重点、师资队伍要求、培养人才方案、颁发证书等四个方面。一是培养人才的能力侧重点不同。学科建设体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利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专业建设体系更侧重于以社会生存为依托,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二是培养人才的师资队伍要求不同。学科建设体系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更高一级―――高层次人才师资队伍,其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教师育人专业能力,更要具备科研探究能力,既能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在强化自身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步入科研道路;而专业建设体系要求师资队伍具备相应行业的职业能力水平和育人专业能力,即双师型教师。三是培养人才的方案不同。学科建设体系主要针对学生的研究水平进行培养,这一培养过程主要依托于以科学研究活动为主的探究课程;而专业建设体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以生产劳动活动为主的课程。四是颁发的证书不同。学科建设体系对具备相应探究水平的学生颁发学位证书;专业建设体系对达到相应职业能力的学生颁发毕业证书。
4结论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作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为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助力,是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内涵区分不清,本文基于教育学角度论述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联系和区别,明晰二者关系以期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结果发现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凝练知识,专业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平台,而二者在培养人才的能力侧重点、师资队伍要求、培养人才方案、颁发证书上有所不同。因此,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不能互相替代、融为一谈,而是应该在明晰二者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整体前进。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947.
[2]孙国进,任泰安,郑先锋,郭岩,崔国明.以重点学科建设引领新建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探讨[J].河南工学院学报,2020,28(06):50-53.
[3]别敦荣.论大学学科概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9,(9):1-6.
[4]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0.
[5]谢凌燕,张蓉,潘志宏.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化协同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108-110.
[6]江月.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8.
郭垠杉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