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高校的学科建设研究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提升办学实力,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深入剖析学科建设对地方工科高校转型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准确认识和把握学科建设、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全面全方位落实学科建设等重要战略举措,为地方工科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地方;产工科高校;工艺学科建设;策略
一、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发展战略目标是一所高校在某个时期内生存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是对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性的思考,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战略布局。学科是高校的基本元素,学科水平是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有拥有一流的学科,才能建设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成为高校发展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工作。科学规划学科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获取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在学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学科水平不仅成为一所高校的根本标志,也是高校所在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学科水平是高等学校质量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都是以学科为基础进行。因此,在学校的整体建设中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带动学校其他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1]准确认识和把握学科建设是形成学校改革与发展措施的最终依据,是学校成员坚定的追求目标。学科专业性成为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
(一)以师资队伍为核心
教师是学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学科建设需要优良的师资队伍,这就对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要依托师资队伍建设这一核心,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优化为指导,通过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实现师资队伍的积聚;通过培养人才、共享人才,实现师资力量的提升。
(二)以科学研究为平台
科学研究是联系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核心,对推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高校自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紧抓学科前沿,发掘学科新的增长点,坚持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通过科学研究的广阔平台落实学科建设以及学校整体学术水平的提升。
(三)以专业建设为联动
学科与专业是密不可分。学科分化在前,专业形成在后,专业的划分确定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与社会职业分工需求相对应。落实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是基础,是关键。通过落实专业建设中对与其相对应的师资、研究、课程以及成果等方面提出的新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
(四)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学科文化是学科发展建设的土壤。学科文化对人的发展有定向和规范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是根本保证。要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贯穿于实施学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将课程开发与设计、教材与实验室建设等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五)以学术环境为依托
环境有导向、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学术环境能有效辅助学科建设。要全面全方位落实学科建设,促进高校发展,优化学校的学术环境。通过大力提倡名师示范教学、教学经验交流、高水平讲座、国内外学术交流,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育人氛围和创新环境,给学科建设提供优良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三、结语
学科是高校发挥职能的重要平台,学科发展的状况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作用。[2]学科建设是围绕提高学科水平所做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包括研究方向等队伍、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等成果、基础设施与运行状况等。必须站在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审视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关键,切切实实把学科结构调整好,扎扎实实把学科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学科建设需要汇聚学校各方力量。学科建设的成果影响着地方工科高校的地位,是办好地方工科高校的关键所在。[3]学科建设的发展能够促进学校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能够稳定学校现有人才,并吸引外来资源。牢固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进地方工科高校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学科建设的战略地位,使学科建设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将有力地推动地方工科高校内涵建设,实现转型发展。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方工科高校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91号)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研究《院校研究:地方高校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转换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批准号:ZD1709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裴旭,张淑林.研究型大学中重点学科的评价探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3(04)
[2]宣勇.基于学科的大学管理模式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2(04)
[3]刘本禄,梁云飞.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01).
周思彤 李津瑶 于建军 楚方君 赵嵩颖 吉林建筑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